黃林海,韋瑋,廖椿蒂,盧顯威,蘭敏東,黎帥宏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yī)院,廣西南寧 530199)
峽部裂型腰椎滑脫是脊柱外科常見病,當腰椎峽部斷裂后會引起腰椎不穩(wěn)定,相應節(jié)段的椎間盤將承受較大的剪切力,從而加速椎間盤退變,尤其是下方的椎間盤[1]。同時,因滑脫節(jié)段失穩(wěn)及剪切力的增加,相鄰節(jié)段也承受更多的應力及剪切力,從而加速椎間盤的退變。筆者對82例L5椎體峽部裂滑脫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觀察其上方相鄰節(jié)段椎間盤退變及突出與患者年齡、體重指數、脊柱矢狀位參數及滑脫節(jié)段椎間盤退變程度等的關系,為臨床評估提供參考。
選擇2015年5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82例L5椎體峽部裂型滑脫患者,男40例,女42例;年齡19~87歲,體重40~86 kg,身高142~179 cm。選擇標準:年齡>18歲,具有完整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排除標準:發(fā)育不良性滑脫、多節(jié)段滑脫或退變性滑脫、既往有腰椎手術史,或合并外傷、腫瘤、結核或感染;缺乏完整臨床資料者。
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椎間盤退變分級通過MRI T2WI圖像評價,依據Pfirrmann分級系統(tǒng);Modic改變通過MRI T1WI、T2WI、抑脂像觀察終板及終板下骨的信號改變。滑脫分度:按Meyerding測量分級(Ⅰ~Ⅳ°);滑脫百分比(slip percentage,SP):L5滑脫長度與S1上終板長度的比率;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L5下終板延長線和S1上終板延長線的角度。腰椎前凸角(LL):L1椎體上終板垂直線與S1上終板垂直線的形成的角度;骶骨傾斜角(sacral slope,SS):S1上終板切線與水平線的夾角;L5楔形變:L5椎體后緣高度前緣高度的百分比。
根據Pfirrmann椎間盤退變分級:本研究對象無Pfirrmann 1級、2級,故將上方鄰近節(jié)段(L4-5)退變3級、4級、5級分為3個亞組;將L4-5節(jié)段有、無椎間盤突出者分為2個亞組。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按L4-5椎間盤Pfirrmann 3-5級分三組,三組患者的性別、滑脫分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L5-S1的Pfirrmann分級、Modic改變、L4-5Modic改變、L4-5椎間盤突出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4級和5級組與3級組之間年齡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的L5楔形變、a/b、LSA、LL、SS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n(%)]
表2 研究對象的指標情況(鄰近節(jié)段Pfirrmann分級)
按上方L4-5節(jié)段有無椎間盤突出分兩組,兩組患者的性別、L5-S1Pfirrmann分級、L5-S1Modic改變、滑脫分度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L4-5Modic改變、L4-5Pfirrmann分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兩組患者的L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BMI、L5楔形變、a/b、LL、SS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研究對象的指標情況(L4-5椎間盤突出)
腰椎峽部斷裂后,受到剪切力的影響,產生向前下的分力導致滑脫椎體下方椎間盤承受反復異常應力刺激,加速椎間盤退變。由于滑脫節(jié)段的不穩(wěn)定及應力改變,上方的椎間盤所受的應力及剪切力增加,導致退變加重。
本研究中,L4-5椎間盤退變的Pfirrmann分級分別為3、4、5級,可能原因是患者年齡偏大、職業(yè)因素等,椎間盤已有一定程度的退變。在年齡方面,Pfirrmann 4級較3級存在明顯差異。隨著年齡的增加,積累性損傷增加,椎間盤逐漸退變。但L4-5節(jié)段Pfirrmann 5級與4級之間年齡無明顯差異,說明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上方椎間盤退變。L5-S1間隙Pfirrmann 5級的患者中,L4-5Pfirrmann 5級所占的比例明顯增高,說明滑脫節(jié)段退變會引起上方鄰近椎間盤退變。恢復椎間盤高度和脊柱正常序列能減少相鄰節(jié)段退變[2],L5-S1椎間隙塌陷可導致L4-5椎間盤的退變增加。
腰椎滑脫會增加鄰近節(jié)段椎間盤退變的概率,但并不能決定其退變程度[3],與本研究相符。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發(fā)生后,L5椎體有繼續(xù)前移的趨勢, 該節(jié)段椎間盤是限制滑脫進展的重要因素,應力增加加速其退變[4]。有研究表明,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與峽部裂下方椎間盤退變程度有關[5]。椎體之間慢性異常應力刺激,可引起Modic改變,筆者發(fā)現,終板Modic改變與椎間盤退變程度均呈正相關性,與國外學者報道一致[6]。
肥胖對下腰椎椎間盤退變的影響大于上腰椎[7]。但從本研究可見,年齡、BMI與上方鄰近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無明顯相關性,證明上述因素并非峽部裂滑脫節(jié)段上方鄰近椎間盤退變、突出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中,L4-5椎間盤突出患者滑脫節(jié)段LSA小于無椎間盤突出組,LSA用于評價腰骶部局部后凸畸形,可反映椎間盤前、后緣高度的變化[5]?;摮潭仍街? L5椎體的傾斜也越明顯, LSA值越小, 甚至負值, 導致滑脫程度進一步加重[8]。椎間盤應力增加,加之重力的作用,增加了L4-5椎間盤退變、突出的概率。Tanguay等[9]研究指出,LSA與腰椎滑脫患者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本研究可見,L4-5Pfirrmann 4級的患者中,L4-5椎間盤突出所占比重較多,可能是由于椎間盤髓核組織失水、退變較嚴重,椎間盤內部結構撕裂、塌陷,加之纖維環(huán)的撕裂,容易引起腰椎間盤突出;而Pfirrmann 3級中,椎間盤水分丟失較少,椎間盤穩(wěn)定性好;Pfirrmann 5級椎間隙明顯塌陷、空虛、失水,局部骨質代償性增生、融合以穩(wěn)定脊柱,因此出現椎間盤突出的概率較小。
總之,L5峽部裂型滑脫上方鄰近節(jié)段椎間盤退變與年齡及滑脫節(jié)段椎間盤退變有關;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L4-5Pfirrmann 4級容易發(fā)生腰椎間盤突出,L4-5椎間盤突出與LSA密切相關,臨床中對L5滑脫進行內固定融合時,預防鄰椎退變應考慮LSA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