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李燕燕 姜婷 鄧群繁
南昌大學撫州醫(yī)學院,江西 撫州 344000
垂體瘤是顱內神經內分泌腫瘤中發(fā)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占據所有顱內腫瘤的1/10~1/4[1]。可以將垂體瘤分成功能性腺瘤和無功能性腺瘤。由于垂體腺瘤會導致垂體激素分泌量異常增加,因此也會造成代謝紊亂,同時壓迫正常的血管以及垂體組織。臨床主要通過藥物來針對垂體泌乳素瘤和生長激素腺瘤進行治療,針對其他類型的垂體腺瘤仍然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可以將腫瘤進行切除,所以會恢復垂體的正常功能,針對術后垂體功能的恢復主要通過終身激素替代治療,具體的效果以及結果如下。
1.1臨床基礎資料 64例垂體瘤患者是本次研究對象,將患者以拋硬幣的形式分成常規(guī)組和替代組,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常規(guī)組1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在19歲至80歲,平均(46.85±1.34)歲,替代組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在20歲至81歲,平均(46.86±1.35)歲,對比P>0.05。
1.2方法 常規(guī)組接受常規(guī)的治療,替代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激素替代治療。首先給予左旋甲狀腺素和強的松治療,術后7天的強的松使用量要控制在每天(26.89±4.75)μg,左旋甲狀腺素的使用量控制在每天(12.55±3.65)mg。術后1個月的強的松使用量要控制在每天(12.16±3.94)μg,左旋甲狀腺素的使用量控制在每天(4.18±2.54)mg。隨后要根據患者不同的恢復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的血清水平。
1.4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20.0是數(shù)據檢查軟件,計數(shù)資料進行X2值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T值檢驗,p<0.05的時候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比較 替代組的治療效果高于常規(guī)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治療前后血清水平比較 替代組的治療前后血清水平對比常規(guī)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治療后對比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水平比較
垂體腺瘤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傷,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激素分泌紊亂。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患者的日常生活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根據大量的研究正式,垂體瘤會促進患者垂體激素分泌異常升高,所以直接導致患者激素代謝紊亂,這種癥狀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靶器官,進而會出現(xiàn)垂體功能下降的情況,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患者死亡[2]。
臨床治療垂體瘤的時候是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治療方式的,小部分患者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需要接受手術切除治療。通過手術切除雖然可以徹底地清除病灶,但是手術畢竟是一項創(chuàng)傷性操作,很容易影響到患者的垂體功能,嚴重的話還會出現(xiàn)垂體功能減退的情況。為了進一步維持患者的內體代謝均衡,術后需要給予患者激素替代治療,同時還要囑咐患者定期到院進行復查和垂體功能評估。通過激素替代治療可以有效的保持患者正常代謝功能,改善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隨著激素替代治療的不斷應用和研究,其在垂體瘤術后垂體功能恢復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通過激素替代治療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身體各項功能,同時還能防止骨質疏松的進一步發(fā)展,但是為了維持效果必須要進行長期治療,甚至還有患者需要進行終身治療[3]。另外,在激素替代治療的時候必須要先補充糖皮質激素,再進行甲狀腺激素的補充,否則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現(xiàn)腎上腺危象。
研究數(shù)據顯示,替代組的治療效果與常規(guī)組相比P<0.05,替代組高于常規(guī)組。替代組的治療前后血清水平對比常規(guī)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治療后對比P<0.05。
總而言之,垂體瘤術后促進垂體功能恢復使用激素替代治療的效果明顯,一般情況下,在術后長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療之后患者的代謝功能以及垂體功能會恢復至正常,而且比較穩(wěn)定,值得進一步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