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素梅
山東省鄒平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濱州 256200
前言:糖尿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當中,并且根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目前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并且逐漸的趨于年輕化。糖尿病的發(fā)生,與很多因素有關,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高血糖狀態(tài),并且會誘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糖尿病的診斷和評估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本文將對生化檢驗指標在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1.1資料 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當中,選取33例作為觀察組,選取時間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同期選取33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33名,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42.5±1.3)歲;其中男17名,占比51.52%,女16名,占比48.48%。觀察組33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2.3±1.2)歲;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6±1.1)年;其中男性患者15例,占比45.45%,女性患者18例,占比54.55%。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1.2方法 對所有人員均進行生化檢驗。患者空腹12個小時以上,清晨抽取5 mL肘靜脈血,在室溫下靜置2個小時,采用專業(yè)化離心機分離血清,對患者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C(高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甘油三酯)、GLU(空腹血糖)、FRUC(糖化血清蛋白)指標,血糖水平以及HbAlc進行檢測。
1.3觀察指標
1.3.1對比兩組研究人員的生化檢測指標。
1.3.2對比兩組研究人員的血糖水平以及HbAlc水平。
1.4統(tǒng)計學 應用SPSS22.0軟件處理33例糖尿病患者和33名健康體檢人員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生化檢測指標的變化,并以T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采用%的形式表示男女比例,并以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p<0.05即證實有差異。
兩組研究人員的生化檢測指標對比。觀察組的LDL-C、TG、TC、GLU、FRUC均高于對照組,HDL-C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人員的生化檢測指標對比
2.2兩組研究人員的血糖水平以及HbAlc水平對比 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HbAlc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人員的血糖水平以及HbAlc水平對比
糖尿病是臨床慢性疾病的一種,發(fā)病率高,主要集中在肥胖或超重人群,隨著生活習慣的改善,糖尿病的臨床發(fā)病率也在升高。糖尿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消瘦、乏力、多尿、多飲等癥狀[2],并發(fā)癥也會遍布全身各個器官,對身體健康產(chǎn)生嚴重損傷。糖尿病的臨床分型較為復雜,臨床應當針對其癥狀和表現(xiàn),針對性的用藥治療,而糖尿病的臨床診斷和評估也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3]。
生化檢驗指標中涵蓋多項內容,較為適合初級檢測者,涵蓋糖耐受度、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為空腹12個小時以上的血糖[4],血清甘油三酯屬于血脂成分,能夠直接表示患者的現(xiàn)代謝綜合征表現(xiàn),該指標一旦降低,表示患者可能會伴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5]。
本文的研究當中,觀察組的LDL-C、TG、TC、GLU、FRUC均高于對照組,HDL-C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HbAlc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臨床在診斷糖尿病過程當中,采用生化檢測指標進行評估的效果顯著,適合在臨床進行實施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