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茜
苗翠強,山東省濟南第九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建議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生命教育關乎人的生存、成長、發(fā)展,更關乎人的本性、尊嚴與價值。然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小學生命教育存在淡化、軟化、弱化等現(xiàn)象。2020年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了人們對于“生命存在的意義”的重新思考,為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契機。山東省濟南第九中學(以下簡稱“濟南九中”)多年來致力于探索與實踐生命教育,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開發(fā)生命教育校本課程,并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體現(xiàn)對生命的關愛。生命教育有哪些豐富內蘊?如何給學生最適合的生命教育?本刊記者采訪了濟南九中校長苗翠強,探尋生命教育的實踐路徑。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質回歸
《教育家》:據(jù)了解,生命教育一直是濟南九中著力打造的德育品牌。當初為何確定以生命教育為著力點創(chuàng)新德育實施路徑?
苗翠強:生命既是教育的邏輯起點,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顧明遠先生曾說, 從生命發(fā)展的視角來看,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升生命的價值。因此生命教育就是讓教育回歸,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生命教育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也非一種教育模式,而是教育的一種存在形態(tài),體現(xiàn)了教育的價值追求,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與深化。濟南九中的生命教育從德育實踐出發(fā),已滲透在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成為學校發(fā)展的鮮明底色。我在學校管理中強調“12345”—— “1”就是以生命教育為中心;“2”則是以教師激勵和學生激勵為主雙核驅動;“3”是秉持“關系、關心、關愛是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題”理念,對師生生活上關心,成長上關愛,不斷提升幸福感與生命價值感;“4”指的是從拓展生命之長度、寬度、高度和密度四個方面鍛造師生豐滿充盈的人生;“5”指的是踐行“喚醒人、激勵人、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成就人”的人本教育觀,培養(yǎng)“眼中有光、腦有智慧、臉有微笑、心有善念、腳下有路”的“五有”新人。
《教育家》:學校希望打造什么樣的生命教育?通過生命教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苗翠強:在“以人為本、視人為人”的教育理念之下,我們致力于打造這樣的生命教育——關注學生的生命存在,引導學生珍愛自然生命;完善學生的社會生命,使之具有豐富的社會屬性;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生命,啟迪學生思考生命的真諦,為度過完整而有意義的生命之旅奠基。從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三個維度延展生命,培養(yǎng)集自然生命之長、社會生命之寬、精神生命之高的完整而立體的人。因此,濟南九中堅決克服“唯升學”“唯分數(shù)”的傾向,始終堅持以自然生命為起點,通過對生命的呵護與潤澤激發(fā)情感的共鳴,喚醒生命的內在意志,讓生命自如、自覺、自主,讓成長美滿、飽滿、圓滿。
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機統(tǒng)一
《教育家》: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有機統(tǒng)一體。從這三個維度出發(fā),濟南九中開展了哪些生命教育實踐?
苗翠強:生命教育的內涵非常豐富,學校探索與實踐的空間也很大。
首先是呵護學生的自然生命,教會學生生活。2009年以來,學校就堅持開設生命教育校本課程,打造了集文字、音像、實踐體驗于一體的“珍愛生命,自護自救”精品校本課程,創(chuàng)建了專業(yè)安全教室,配置多媒體設備、心肺復蘇模擬人等急救器材,每學期開滿18課時,幫助學生了解生命救護知識,掌握生存技能。學校還配備了AED體外除顫儀,在急救設備的配備上走在了全市中小學的前列。在教會學生掌握生命與救護知識基礎上,我們還要讓學生學會生活,為此開設了“生命與健康”校本課程,涵蓋了心理健康、食品營養(yǎng)、防艾教育等方方面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得益于學校長期以來堅持的生命教育傳統(tǒng),我們化“危”為機,開發(fā)了12條“定制公交”線路,實現(xiàn)“從門到門”“一人一座”的接送服務,保障了學生生命健康。
其次是完善學生的社會生命,培養(yǎng)學生具有生活的認同感,學會“走向他人”,在此基礎上喚醒生命的責任與擔當,讓每個生命自由成長。我一直強調關系、關心、關愛是教育教學永恒的主題。社會生命教育便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營建中得到實現(xiàn)。因此,學校持續(xù)開展“關注離我最遠的學生”“關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活動,按照課上、課下師生學業(yè)互動程度,班級活動、學?;顒又袔熒映潭鹊热鏁\師生“距離”,逐一梳理,建立檔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落實“導師制”,從生涯指導、學業(yè)輔導、行為引導、心理疏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關注和幫助,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關愛,愿意走近老師,互動交流,讓教育真實發(fā)生,讓教育走近心靈。學校還注重搭建學生自治管理隊伍、學生社團等成長平臺,開展研學旅行、勞動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拓展學生社會生命的寬度,成就學生生命的尊嚴。在濟南九中,學校的志愿者服務團隊是最“火爆”的學生團體。當中高考恰逢下雨時,學生志愿者撐著傘將考生送進考場,架起一道溫暖的橋梁;當學校作為社會化考試考場時,即便是幫考生看管個人物品這樣較容易被忽略的事項,學生志愿者們也一絲不茍……
最后是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生命,啟迪學生思考生命的真諦。在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之上,還需有精神生命的引領,我們通過踐行“五有教育”(眼中有光、腦有智慧、臉有微笑、心有善念、腳下有路),培育、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生命。于學生而言,熱愛生命、昂揚向上、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方能“眼中有光”?!靶挠猩颇睢保茨軌虼嫔埔?、發(fā)善心、執(zhí)善念、做善事?!靶挠猩颇睢钡娜?,必能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環(huán)境,其人生之路也能越走越寬廣,達到“腳下有路”,行穩(wěn)致遠,從而笑對人生。
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教育體系
《教育家》:如何構建生命教育體系,促進學校生命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
苗翠強:生命教育應是一種全人教育。在生命教育實踐中,我們以點為基,夯實基礎,讓每個點成為亮點,再串點成線,由線及面,逐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結構完善的生命教育體系。一是建設充滿生命情懷的校園文化,大力推進生命廣場、生命長廊、生命主題墻建設,不斷完善生命教育。二是構建融入生命色彩的德育體系,通過生命敘事、生命體驗、生命關懷和生命引領等多種途徑,積極構建生命化德育工作網(wǎng)絡,努力形成“活動化、生活化”的德育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形成“生命德育觀”。三是立足課堂教育主陣地,將生命教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努力讓課堂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的育人目標。四是組織豐富生命底蘊的課外活動,進一步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舉辦生命教育成果展示周,緊扣每學期重要時間節(jié)點,開展豐富多彩的生命體驗活動。五是每逢假期都會開展相應主題的生命教育活動,布置需要親子共同完成或在社區(qū)中完成的任務,將生命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與社會。在這樣的生命教育體系下,學生會更加充分地感悟生命的價值與精彩,更加真切感受生命的豐盈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