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心血管疾病目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然而,在人類社會中很常見的心臟病,卻不是困擾動物們的煩惱。研究表明,與人類心臟相似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幾乎不會得心臟病。動物為何與心臟病“無緣”?
動物為何與心臟病“無緣”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心血管疾病目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每年,全球約有18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到2030年,這一數(shù)字將會上升到2300萬。
人類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是動脈粥樣硬化,粥樣斑塊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狹窄?;疾≡缙?,人類不會有多少癥狀,直到嚴重時才會出現(xiàn)冠狀動脈疾病、中風、腎功能衰竭等。
但很奇怪的是,在人類社會中很常見的心臟病,卻并不是困擾動物們的煩惱。動物幾乎不會得心臟病。它們?yōu)楹闻c心臟病“無緣”?
研究表明,非哺乳動物的心臟與我們稍有不同,它們的心臟除了擁有可提供氧氣的血管外,還擁有海綿狀的心臟組織,能夠使心臟腔內的含氧血液直接深入到心臟壁中。換句話說,它們不用毛細血管這一“中間商”,便可讓心臟從血液中獲得氧氣,避免了冠狀動脈被堵塞導致心臟病發(fā)作。
而與人類心臟比較相似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心臟都是靠心肌細胞,在冠狀動脈形成細小的毛細血管中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難道它們的血管也不會被堵塞,從而誘發(fā)心臟病嗎?
原則上,哺乳動物和鳥類幾乎不會得心臟病。美國密歇根州的奧克蘭獸醫(yī)院稱,前來治療的寵物狗很少會得心臟病。2009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博士發(fā)表了一篇論文,他們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嚙齒類動物和兔子也很難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
人類為何容易患心臟病
有些人認為,心臟病是工業(yè)革命帶來的一種現(xiàn)代病,富含紅肉和全乳制品的不健康飲食以及缺乏運動,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然而,世界上15%的心血管疾病案例,卻并不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的。
2009年,為了研究心臟病的成因,美國的研究員做了一項實驗,將人類的生活習性,移植到某群黑猩猩中,讓它們久坐不動,大吃大喝,每天都接觸各種容易導致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食物。
實驗的結果是:黑猩猩并沒有罹患心臟病,也沒有患其他疾病。后來,科學家研究得出了結論:即使這些黑猩猩真得了心臟病,也是某種無法解釋的心肌瘢痕造成的,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沒有關系。
2019年,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又做了一項實驗,他們對老鼠的基因做了某種修改,將CMAH基因(胞苷單磷酸N-乙酰神經氨酸羥化酶)拿掉,然后和正常的老鼠進行對比。
實驗中,兩組老鼠吃的食物是一樣的,生活作息也是一樣的。然而修改過基因的老鼠,血管中的脂肪沉淀物是普通老鼠的兩倍。由于缺少了CMAH基因,老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明顯增加??茖W家們推測,可能CMAH基因在進化過程中的丟失,是人類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缺失的基因讓人類具備了長途奔跑的能力
那么,為什么缺失CMAH基因,人類就容易患心臟病呢?
這是因為,在我們常吃的紅肉中,含有一種名叫Neu5Gc的物質。當人類通過食物攝取了這種物質時,免疫系統(tǒng)會把其識別為外來分子,并與其結合產生一種抗體,這種抗體在人體內積累下來,產生慢性炎癥,最后導致心臟病。而CMAH基因可以產生一種唾液酸,幫助消化Neu5Gc。
目前,研究人員還無法得知上帝為什么要偷走人類的CMAH基因。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沒有這種基因,反而讓人類具備了長途奔跑的能力,這是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
(央視網(wǎng)20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