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勇 楊必林 劉武 廖仕芬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工業(yè)化進程的發(fā)展,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隨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因此,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也逐漸增多[2]。在外科手術中,糖尿病是其中一個較為危險的因素,因為機體代謝紊亂,會明顯提高術中危險性,增加術后并發(fā)癥[3]。目前,臨床對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手術方法,而進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極易導致切口感染,引發(fā)水、電解質代謝紊亂[4]。針對此,本院對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6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8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7~69 歲,平均年齡(57.2±6.3)歲。研究組患者年齡46~68 歲,平均年齡(58.8±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全部知情且同意,同時已經過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批;②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③配偶健在,有正常的性生活;④意識正常,隨訪時間≥6 個月;⑤患者確診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2 型糖尿病。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②患有精神障礙或者認知障礙的患者;③存在其他嚴重基礎疾病,如腦卒中后遺癥、慢性心力衰竭、惡性腫瘤患者;④嚴重心、腦、肝、肺、腎等臟器功能損害的患者;⑤嚴重性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前常規(guī)檢查,包括B超、肝腎功能、血脂、電解質檢查及直腸指診。對照組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具體操作:對患者應用硬膜外麻醉,并取截石位。經尿道置入操作鏡,確定解剖標志(膀胱三角、左右輸尿管口、膀胱頸部等),如果前列腺三葉都有增生現象,需依次按順序(中葉-精阜-前列腺外科包膜)實施電切治療,確保創(chuàng)面和膀胱三角區(qū)在同一水平面,避免切穿膀胱三角區(qū)以及膀朧頸環(huán)狀組織;如果左右兩葉存在增生現象,需要在膀胱頸5 點鐘和7 點鐘位置進行電切,一直切至精阜緣標記溝,同時需要沿標記溝進行順向及逆向的前列腺切割,其中順時針切割:7 點鐘到10 點鐘方向,切除右側葉,逆時針切割:5 點到1 點鐘方向,切除左側葉;最后應用淺層定點的方式切除前列腺尖及膀胱頸口;修整創(chuàng)面口,電凝止血,并徹底清洗前列腺組織塊。手術后沖洗膀胱,并留置三腔導尿管,其中氣囊注水35 ml,連續(xù)沖洗膀胱。研究組患者采用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具體操作:對患者應用硬膜外麻醉,并取截石位,在直視狀態(tài)下經尿道置入電切鏡,鏡下分析患者前列腺增生狀況,明確解剖標志,掌握病變情況;應用鏡鞘鈍性剝離中葉與兩側葉腺體的組織,對膀胱頸部實施逆向剝離剜除,在阻力較大時應用電切鏡鞘剝離,游離整個腺體,修整創(chuàng)面口,電凝止血,并徹底清洗前列腺組織塊。術后沖洗膀胱,并留置三腔導尿管,其中氣囊注水35 ml,連續(xù)沖洗膀胱。
1.3 觀察指標 ①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前列腺切除質量、膀胱沖洗時間、尿管留置時間。②性功能情況,隨訪時醫(yī)護人員向患者發(fā)放IIEF-5、PEDT、SLQQ,量表100%收回,其中IIEF-5 涵蓋5 個方面,預計分值為25 分,≤21 分表示患者伴有勃起功能障礙,得分越低表示勃起功能障礙程度越嚴重;PEDT 涵蓋5 個方面,預計分值為20 分,≥11 分及表示患者存在早泄,得分越高表示早泄越嚴重;SLQQ 涵蓋16 個條目,預計分值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性生活質量越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前列腺切除質量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性功能情況對比 研究組IIEF-5、SLQQ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EDT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性功能情況對比(,分)
表2 兩組性功能情況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近年臨床上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呈逐年增長趨勢,且治療難度較大[5]。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較低,且伴有血管病變的情況發(fā)生,進而使得全身抵抗力下降,在手術后極易出現感染現象,甚至無法控制[6,7]。因此,有效且安全治療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時不影響其性功能,是現在臨床醫(yī)師所面臨的嚴峻課題[8,9]。目前,臨床針對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主要通過手術治療,如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10,11]。盡管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有一定的效果,但術后患者會出現電切綜合征、出血量過大、性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安全性有待商確[12,13]。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是臨床上一種新型的治療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術式,既可以防止上述并發(fā)癥發(fā)生,還具備以下優(yōu)勢:①在切割組織時不會因為溫度過高就過分穿透組織,進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傷;②切割組織時溫度較低,不會形成熱穿透,損傷四周組織,可以明顯降低包膜穿孔、膀胱刺激等潛在風險發(fā)生;③創(chuàng)面凝固層較薄,僅為0.4~1.2 mm,手術后發(fā)生凝固層壞死脫落、尿路刺激的幾率更低,且在切割的同時止血效果較好,有利于預防術中大量出血和術后大量出血,進而保證了患者手術的安全性和順利進行[14,1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前列腺切除質量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IIEF-5、SLQQ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EDT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應用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后膀胱沖洗時間、尿管留置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確保前列腺切除質量,同時,有利于患者在手術后性功能的恢復,安全性高,進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應用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合并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后膀胱沖洗時間、尿管留置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確保前列腺切除質量,同時,有利于患者在手術后性功能的恢復,安全性高,進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