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君,楊支蘭*,許 娟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山西030619;2.山西省人民醫(yī)院
國際疼痛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將慢性疼痛定義為持續(xù)時間超過3~6個月的疼痛[1]。有研究表明,50%~75%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我國社區(qū)中25%~5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疼痛,且45%~80%的老年人未及時治療疼痛[2-3]。長期無法消除的疼痛會導致病人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生活質量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需要積極的心理干預[4]。心理靈活性是個體在不同壓力情境下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5]。有研究表明,心理靈活性在改變焦慮、抑郁或疼痛癥狀中,發(fā)揮著中介或部分中介的作用[6]。心理靈活性與負性情緒、疼痛接納等心理測量結果為負相關,與生活質量、感知健康的積極情緒體驗為正相關[7-10]。辛程等[11]的研究結果表明,慢性疼痛病人對疼痛的接受程度越高,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越輕,而促使病人提高接受能力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心理靈活性。當個體心理靈活性提升時,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對疼痛的接納能力就會相應提高,從而減輕疼痛程度[12]。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老年慢性疼痛病人應對疼痛時的心理靈活性水平,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提升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靈活性水平,從而提高病人對疼痛的接納能力,減輕疼痛程度,為老年慢性疼痛病人進行心理干預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疼痛科就診的老年慢性疼痛病人110例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符合國際疼痛學會有關慢性疼痛的診斷標準[13][疼痛持續(xù)或間歇性持續(xù)時間>3個月,疼痛難忍數(shù)字評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1分];③意識清楚,聽力、理解及表達能力正常;④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癌性疼痛者;②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③有精神疾病者。同期,以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作為配對條件,選取健康體檢非疼痛老年志愿者110例為對照組,其中,年齡(69.81±8.04)歲;男51例(46.36%),女59例(53.64%);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53例,初中或高中52例,大學及以上5例。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根據(jù)以往相關文獻的查閱結果,確定可能會影響慢性疼痛病人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疼痛頻率、慢性疼痛病史、目前是否服用藥物等。
1.2.1.2 接納與行動問卷第二版中文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AAQ-Ⅱ)
該量表由Bond等[14]于2011年編制,用于測量慢性疼痛病人經(jīng)驗回避程度,進而反映心理靈活性。該量表包括1個維度(經(jīng)驗性回避),共7個條目,釆用Likert 7級計分法,1~7分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幾乎不符合 ”“很少符合”“偶爾符合”“經(jīng)常符合”“幾乎符合”“完全符合”,總分7~49分,得分越高表示經(jīng)驗回避程度越高,則心理靈活性越差。本研究應用Cao等[15]漢化的中文版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97,具有良好的校標效度和建構效度。
1.2.1.3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該量表由Zung于1971年編制,用于評定焦慮病人主觀感受。該量表共20個條目,其中條目5、條目9、條目13、條目17、條目19為反向計分,其他條目為正向計分條目。采用Likert 4級計分法,1分為沒有或很少有時間有,4分為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總分≥50分為存在焦慮癥狀。分數(shù)越高,表明個體的焦慮水平越高[16]。
1.2.1.4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該量表是由Zung于1965年編制,用于評定個體主觀抑郁情緒的自評量表。該量表共20個條目,其中條目2、條目5、條目6、條目11、條目12、條目14、條目16、條目17、條目18、條目20為反向計分,其他條目為正向計分。采用Likert 4級計分法,1分為沒有或很少有時間有,4分為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總分≥53分為存在抑郁癥狀,分數(shù)越高,表明個體的抑郁水平越高[17]。
1.2.1.5 疼痛評定指數(shù)量表(Pain Rating Index,PRI)
該量表選擇自中文版簡化McGill疼痛問卷中的一部分,包含11個感覺疼痛描述詞和4個情感疼痛描述詞,采用Likert 4級計分法,0~3分分別表示“無痛”到“重度痛”,總分數(shù)越高,疼痛越重。中文版簡化McGill疼痛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5~0.98,效度系數(shù)為0.48~0.9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8]。
1.2.2 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組成員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取得病人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問卷填寫時間15~20 min,當場填寫,及時收回并核實,如有遺漏,當場補齊。對無法自行作答的病人,以詢問法填寫問卷。所有問卷都為自評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25份,有效問卷220份,有效回收率為97.78%。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t檢驗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AAQ-Ⅱ、SAS及SDS評分;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比較不同一般資料慢性疼痛病人的AAQ-Ⅱ評分;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探討慢性疼痛與心理靈活性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探討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的相關因素。
觀察組AAQ-Ⅱ、SAS、SDS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表明無疼痛老年人心理靈活性水平、焦慮、抑郁程度均優(yōu)于慢性疼痛老年人,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普遍較低,存在焦慮、抑郁情緒。詳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人AAQ-Ⅱ、SAS、SDS得分比較 單位:分
本研究納入110例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的老年慢性疼痛病人中,年齡(70.22±7.89)歲;男48例(43.64%),女62例(56.36%)。單因素結果顯示,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疼痛頻率、疼痛病史及目前是否服藥的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的單因素分析
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情感疼痛得分為(3.8±2.9)分,感覺疼痛評分為(8.6±3.5)分,PRI總分為(12.4±4.7)分。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情感疼痛、感覺疼痛、PRI評分均與AAQ-Ⅱ評分呈正相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慢性疼痛與心理靈活性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
以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靈活性評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逐步回歸)。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4,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越大、受教育程度高、疼痛病史長、服用藥物是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的保護因素;女性、疼痛頻率高是心理靈活性的危險因素,詳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方式
表5 心理靈活性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非疼痛老年人比較,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焦慮、抑郁程度更高,心理靈活性水平更低,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靈活性處于較低水平。本研究結果高于高欣[19]對冠心病病人AAQ-Ⅱ研究結果,低于關欣等[20]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的研究結果[(30.8±9.44)分],說明本次調查的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靈活性水平低于冠心病病人,且高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這可能與疾病的病種不同、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同及個體差異有關。本研究選取的是慢性疼痛病人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慢性疼痛作為一種長期持續(xù)存在的癥狀,不同程度地制約著老年人的活動,日常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均有所降低,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21]。另一方面,疼痛作為一種主觀感受和體驗,病人極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22],久治不愈的慢性疼痛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癥狀與軀體疼痛互為因果關系,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靈活性水平更低,病人對疼痛的接納程度結果更低,疼痛程度更高。
本研究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隨著病人的疼痛程度加重,經(jīng)驗性回避程度越高,心理靈活性越差。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增長、受教育程度高、疼痛病史長、服用藥物是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的保護因素,可能是因為年齡越大、慢性疼痛史越久,會讓長期處于慢性疼痛狀態(tài)下的病人逐漸地適應疼痛,甚至對疼痛產(chǎn)生一定的麻木感,在心理上反而能更好地接受疼痛,進而呈現(xiàn)出較好的心理靈活性;反之,病人年齡偏小,疼痛病史也比較短時,一時難以接受長期疼痛對自己帶來的影響,主觀性的回避程度強,導致心理靈活性較差。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病人,對原發(fā)疾病與疼痛癥狀會有更全面的了解與理解,能通過更為合理的手段加強自我護理干預,心理靈活性也就越佳。同時,合理服用止痛藥物或原發(fā)疾病用藥,會使病人的疼痛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生理上的舒適度提高了,自然也就會提高心理靈活性水平。而女性、疼痛頻率高是心理靈活性的危險因素,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容易多思多慮,且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如男性,從而使得心理靈活性更差;而疼痛頻率越高,易造成病人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進而會對病人心理靈活性帶來影響。總體來看,長期的、慢性的疼痛會影響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病人難以接受心理僵化而不能適應變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與內心環(huán)境。而心理因素對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體驗具有較大的預測作用,并且疼痛的感覺與情緒反應是相互作用的,疼痛程度越高,負性情緒越高,心理靈活性越低。同時,低水平的心理靈活性又使得病人對疼痛的忍受能力下降[23]。
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普遍處于較低水平,護理人員應重視對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的評估。目前,臨床中的疼痛管理已向多學科協(xié)作發(fā)展,護理人員的作用愈發(fā)重要,護理人員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與病人的長時間接觸,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病人的變化。護理人員作為主體應注意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并緩解病人的負性情緒,在幫助病人維持現(xiàn)有心理靈活性水平的基礎上,通過積極的心理干預,進一步提升心理靈活性,從而提高病人接納疼痛的能力,減輕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質量。在護理過程中,應重視對疼痛病人進行心理干預,協(xié)助病人正確認識疼痛,鼓勵慢性疼痛病人積極適應疼痛,引導病人接納疼痛,向病人宣教排斥疼痛會導致疼痛程度增強的不良后果,可以采取簡便易行的心理干預方法,如放松訓練、暗示療法、支持療法等。
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普遍處于較低水平,心理靈活性受到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疼痛病史、疼痛頻率、服藥情況因素影響,提示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心理靈活性水平不容忽視,醫(yī)務人員應重視對心理靈活性的評估,并有針對性地對心理靈活性較低的病人進行干預,以增強病人的積極體驗。因此,改善老年病人的慢性疼痛程度,加強對病人心理靈活性影響因素的針對性干預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