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芳,劉艷林,竇 瑋,周 偉
(揚州大學附屬蘇北人民醫(yī)院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江蘇揚州,225001)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在體內(nèi)積聚引起,病因復雜,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如治療不及時,血液中未結(jié)合膽紅素過高,會發(fā)生膽紅素腦病,導致患兒死亡或嚴重后遺癥,故應(yīng)該加強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觀察,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治療[1],同時護理人員應(yīng)加強觀察和護理。藍光照射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中藥茵梔黃口服液在防治新生兒黃疸方面效果肯定[2]??诜o藥是臨床上最常用、方便、經(jīng)濟、安全、適用范圍廣的給藥方法,藥物經(jīng)口服后被胃腸道吸收入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的目的[3]。黃疸新生兒需口服茵梔黃口服藥時,其為中藥制劑,味甜、微苦。新生兒年齡小,配合程度差,易發(fā)生嗆咳、嘔吐、溢藥等,造成劑量不準,喂藥困難。目前科室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喂藥,注射器上有刻度且劑量準確,藥液抽好后不會灑出,推注速度可根據(jù)患兒服藥情況靈活控制,但不容易引起新生兒覓食吸吮反射,口中藥液不能及時吞咽也容易發(fā)生嗆咳、嘔吐、溢藥等。為了探索出更好的喂藥方法,科室自2019年6月起對喂藥方法進行改良,采用一次性奶嘴輔助一次性注射器為黃疸新生兒喂服茵梔黃口服液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入住新生兒科的200例醫(yī)囑需喂服茵梔黃口服液的黃疸足月新生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平均體質(zhì)量3250 g,出生孕周38~42周,平均(39.5±1.5)周,日齡2~26 d。對照組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體質(zhì)量3150 g,出生孕周38~42周,平均(39.6±1.7)周,日齡3~27 d。2組黃疸新生兒均首次口服茵梔黃口服液,性別、體質(zhì)量、胎齡、日齡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型號為5 mL,用注射器直接抽吸醫(yī)囑所需茵梔黃口服液的劑量,取下針頭備用。喂藥時抬高患兒床頭,將患兒頭偏向一側(cè),下頜墊好一次性小巾單,安撫患兒后,從新生兒一側(cè)口角沿頰部將注射器乳頭放入,緩慢推注,待患兒吸收后再次緩慢推注,直至藥液喂完為止。
觀察組先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根據(jù)醫(yī)囑抽吸所需茵梔黃口服液劑量,取下注射器針頭,準備好一次性奶嘴,將5 mL注射器乳頭部分塞入一次性奶嘴內(nèi)。一次性奶嘴緊靠新生兒唇部,刺激患兒尋乳反射,當患兒張口伸舌左右覓乳的時候,迅速將連接注射器的一次性奶嘴放入患兒口中,患兒自行吸吮或輕推活塞,每次注入0.5~1 mL藥液,待患兒吞咽后再次注入,直至藥液注完為止。
觀察2組患兒喂藥期間發(fā)生嗆咳、嘔吐、溢藥的次數(shù),比較兩組患兒喂藥所需的時間。
使用PASW Statistics 18.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2組喂藥所需時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2組喂藥期間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采用X2檢驗比較,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黃疸患兒嗆咳、嘔吐、溢藥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對照組喂藥所需時間(3.20±0.60)min,觀察組為(1.82±0.50)min,2組喂藥所需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嗆咳、嘔吐、溢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茵梔黃口服液是傳統(tǒng)退黃利膽藥物,屬于純中藥制劑[4]。新生兒胃呈水平位,賁門松弛,咽-食管括約肌吞咽時不關(guān)閉,食管不蠕動,食管下部的括約肌也不關(guān)閉,故易發(fā)生溢乳[5],故患兒在護士口服給藥時易發(fā)生嗆咳,給藥后易發(fā)生嘔吐,影響患兒治療效果。新生兒期具有特殊的神經(jīng)反射,刺激新生兒嘴角可引起覓食反射,舌面受刺激后引起吸吮及吞咽動作,從而使患兒咽下藥液[6]。對照組采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給黃疸新生兒喂服茵梔黃口服液,因一次性注射器質(zhì)地較硬,不易引發(fā)新生兒覓食吞咽反射,需輕捏面頰部或輕壓下頜,易引起新生兒哭鬧。新生兒哭鬧時,大部分是在吸氣時將藥液快速滴入易造成嗆咳甚至窒息從而增加了喂藥的安全隱患[7]。吸吮反射是新生兒的原始反射之一,將乳頭或奶嘴放入嬰兒口內(nèi),會出現(xiàn)有力的吸吮動作[8]。表1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使用一次性奶嘴輔助一次性注射器喂藥,能刺激新生兒先天性覓食反射,患兒張口伸舌左右覓乳的時候迅速將連接注射器的一次性奶嘴放入患兒口中,患兒自行吸吮或輕推活塞,均無嗆咳發(fā)生,與對照組比較,嗆咳、嘔吐、溢藥明顯減少。
足月新生兒的味覺已發(fā)育成熟,但茵梔黃口服液藥液有苦味,患兒不喜此口味。本研究中,對照組喂藥所需時間較觀察組長(P<0.05)。對照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給黃疸新生兒喂藥,不容易引起新生兒覓食吸吮反射,口中藥液不能及時吞咽,應(yīng)少量多次進行,延長了喂藥時間。觀察組采用一次性奶嘴輔助一次性注射器改進喂藥方式,便于操作,容易引起覓食及吸吮反射明顯縮短了喂藥所需時間,讓臨床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巡視患兒,進行各種治療與護理,確?;純喊踩?。
綜上所述,采用一次性奶嘴輔助一次性注射器給黃疸新生兒喂服茵梔黃口服藥,取材方便,操作簡單,符合新生兒吸吮吞咽生理特點,嗆咳、嘔吐、溢藥次數(shù)明顯減少,喂藥時間縮短,既保證了給藥劑量的準確性,也減少患兒平均住院日,減輕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值得臨床借鑒。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