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赟花,肖群英,聶宗平,胥獻宇,李 熙,吉章祥
(1.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貴州 畢節(jié) 551700;2.貴州畢節(jié)靈豐復肥有限公司,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又名雙孢菇,屬傘菌目 (Agaricales) 蘑菇科 (Agaricaceae) 蘑菇屬(Agaricus)[1],其肉質細嫩、鮮美爽口,高蛋白、低脂肪,具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含有大量維生素[2]。目前,雙孢蘑菇是全球栽培規(guī)模最大、產(chǎn)量最高的食用菌之一,其產(chǎn)量占到了全球食用菌總產(chǎn)量的40%[3]。近年來貴州大力推廣食用菌栽培,尤其是雙孢蘑菇,因其屬于中低溫型菌類,能夠較好地適應貴州較為冷涼的氣候。
烤煙(Nicotiana tabacum)是貴州省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之一[4],為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煙秸稈作為烤煙生產(chǎn)的副產(chǎn)品因其燃燒效能低且降解緩慢,無法作為燃料或肥料而沒有得到綜合利用,往往被丟棄或者隨意堆放,進而滋生、傳播病蟲害,引起土壤及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5]。因此,開發(fā)煙草秸稈的合理利用新途徑迫在眉睫。
雙孢蘑菇的栽培原料配方會影響到其產(chǎn)量及形態(tài),麥草馬糞(或雞糞)是荷蘭等歐洲國家常用的工廠化栽培原料,雙孢蘑菇產(chǎn)量可達 35 kg·m-2[6-9]。隨著食用菌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食用菌栽培料選用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開發(fā)利用不同種類的農(nóng)作物秸稈,將其制作成栽培食用菌的原料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10]。楊薇等[11]研究了利用玉米秸稈栽培雙孢蘑菇的技術,從菇棚消毒、原料處理及建堆、播種、發(fā)菌、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對該技術進行了介紹;吳曉鐘[12]研究了在南方地區(qū)利用麥秸栽培雙孢蘑菇;莫平等[13]研究了利用稻草栽培雙孢蘑菇;王曉偉等[14]研究了在北方地區(qū)用棉柴秸稈栽培雙孢蘑菇。目前,雖然有人成功地利用廢棄煙稈作為培養(yǎng)料進行茶樹菇、毛頭鬼傘、真姬菇、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等的栽培[15-20],但是用煙秸桿栽培雙孢蘑菇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通過利用煙秸稈替代玉米芯栽培雙孢蘑菇,旨在探討煙秸稈代料栽培雙孢蘑菇的可行性,以及研究不同配比的煙秸稈對雙孢蘑菇形態(tài)及單菇重的影響,這對提升雙孢蘑菇產(chǎn)量,提升煙草秸桿價值、增加煙農(nóng)收入,減少環(huán)境污染等具有重大意義。
供試菌種為雙孢蘑菇AS2796,是目前我國生產(chǎn)應用最廣泛的雜交品種,由福建省輕工業(yè)研究所通過單孢雜交培育而成。產(chǎn)自貴州省黔西縣本地的煙草秸稈、牛糞、生石灰、過磷酸鈣、碳酸鈣、玉米芯等。
1.2.1 實驗室栽培模式
2017年9月開始,在實驗室采用空調控制溫度和通風,通過人工灑水補充水分,同時使用加濕器保濕。采用淺箱立體栽培模式集中培養(yǎng)菌絲,塑料框大小為33 cm×45 cm×30 cm,即每個塑料箱橫截面積0.15 m2,裝料厚度為25 cm~30 cm,平均每箱裝料約15 kg~20 kg。待菌絲生長達標后,分開到出菇房后再覆土出菇。
1.2.2 培養(yǎng)料配方
各培養(yǎng)料配方見表1。
表1 不同處理培養(yǎng)料配比Tab.1 Mixture ratio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1.2.3 試驗方法
按配方用量稱取煙秸稈、牛糞等原料并混合均勻,撒水預濕,含水量為60%,pH為8。培養(yǎng)料充分預濕后(約需2 d~3 d),趁熱裝入塑料筐(規(guī)格:長47 cm×寬32 cm×高30 cm),筐底采用塑料網(wǎng)墊,裝料高為25 cm,每筐裝濕料13 kg。采取常壓滅菌方式,裝好料后,將筐集中疊放在滅菌架上,用塑料膜封蓋,然后用蒸汽鍋爐通入蒸汽,盡快讓溫度升到58℃~62℃,保持12 h,然后降溫到25℃左右時,將栽培筐及時轉運到栽培房,之后接種,觀察并記錄菌絲生長情況。發(fā)菌期間,菌絲的香味會吸引菇蠅等蟲類侵入,要在門窗上裝上防蟲網(wǎng)。當菌絲長到接近料底時開始覆土,采用一次覆土法,將泥炭土均勻地覆蓋3.5 cm。
1.2.4 出菇管理
出菇期間做好水分、溫度和通風管理,適時采收。當菌蓋長到直徑3 cm~4 cm時采收,每批菇采收后,應及時挑除遺留在床面上的老根、菇腳和死菇。需及時用濕潤的覆土材料重新補平床面,保持原來的厚度。每次采收后停止噴水2 d~3 d,待菌絲恢復生長以后,繼續(xù)噴水,總共采收三潮菇。
1.2.5 取樣
每個處理隨機抽取3筐作為樣品,分別進行測產(chǎn),記錄各處理每潮菇的重量及個數(shù),進而計算各處理三潮菇的總產(chǎn)量及單菇平均重量。用SPS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LSD法檢測所測數(shù)據(jù)間的顯著性(P<0.05),再用 Excel進行繪圖。
各配方雙孢蘑菇菌絲生長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配方條件下菌絲的生長情況Tab.2 The mycelia growth potential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從表2可見,各配方菌絲生長基本整齊一致、濃白、致密,菌絲生長速度沒有顯著差異。但是配方1中煙秸稈用量占1/2,菌絲長滿時間推后2 d;配方2中的煙秸稈只占1/4,菌絲長滿時間與配方3中相比一致;但是覆土之后,3種配方出菇所用的時間均為1周。由此可知,用煙草秸稈栽培雙孢蘑菇,其菌絲生長速度隨著煙秸稈用量的增加而減慢,但是覆土之后,其出菇時間則與對照相比無差異,這說明煙秸稈中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滿足雙孢蘑菇菌絲的生長發(fā)育需求。
各配方中雙孢蘑菇產(chǎn)量情況見表3。
表3 不同配方條件下雙孢蘑菇產(chǎn)量情況Tab.3 The yield of Agaricus bisporu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從表3可以看出,配方1前三潮菇的總產(chǎn)量顯著小于配方2與配方3(CK) 的前三潮菇總產(chǎn)量,而配方2與配方3(對照)的前三潮菇的總產(chǎn)量之間則無顯著差異,這說明加入50%煙秸稈栽培雙孢蘑菇配方會顯著降低前三潮菇的總產(chǎn)量;而加入25%煙秸稈與25%玉米芯栽培配方的總產(chǎn)量則與傳統(tǒng)配方相比無顯著差異。這個結果表明隨著煙秸稈含量在配方中的增加,雙孢蘑菇的總產(chǎn)量將會顯著減少。
各配方雙孢蘑菇單菇重情況見圖1。
圖1 不同配方雙孢蘑菇單菇重Fig.1 Average weight of Agaricus bisporu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如圖所示,配方1中雙孢蘑菇平均單菇重僅為8.63 g,顯著小于配方 2 (14.38 g) 中與配方 3(15.25 g) 中的雙孢蘑菇單菇重。配方2與配方3(CK) 之間的單菇重差異不顯著。以上結果說明,加入50%煙秸稈配方栽培的雙孢蘑菇單菇重顯著小于傳統(tǒng)栽培配方(原料加入50%玉米芯);而加入25%煙秸稈與25%玉米芯的配方栽培的雙孢蘑菇單菇重則與傳統(tǒng)配方(CK)相比無顯著差異。這個結果表明隨著煙秸稈含量在配方中的增加,栽培出的雙孢蘑菇的單菇重會減小。
試驗結果顯示,煙秸稈中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滿足雙孢蘑菇菌絲生長的需求,但是隨著煙秸稈含量在配方中增加到50%,會顯著降低雙孢蘑菇的單菇重,從而顯著降低前三潮菇的總產(chǎn)量。此外,通過色譜法,未在雙孢蘑菇子實體中檢測到煙堿(尼古丁),符合我國對煙堿殘留的限量,因此煙秸稈栽培的雙孢蘑菇安全可食用。綜上所述,利用煙秸稈替代傳統(tǒng)的玉米秸稈、稻草、麥秸等原料栽培雙孢蘑菇是可行的;煙秸稈與牛糞以合理的比例栽培雙孢蘑菇可以達到高產(chǎn)。利用煙秸稈替代傳統(tǒng)原料栽培雙孢蘑菇,既緩解了菌林矛盾,也減輕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使煙草產(chǎn)業(yè)形成綠色的循環(huán)生態(tài)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