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莎
摘要:目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行氣管切開術后實施集束化護理對預防相關感染發(fā)生的作用探究。方法:擇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氣管切開術的74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為對象,結合臨床護理方式的差異將這些患者列入普通組、集束組,各組37例;普通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集束組在常規(guī)方法的前提下開展集束化護理,統計兩組病例相關感染的出現概率,同時評估兩組護理滿意率。結果:集束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病例數顯著少于普通組,即集束組患者相關感染總出現率顯著低于普通組(P<0.05)。集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普通組(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用于行氣管切開術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有助于預防相關感染出現,且能夠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重癥;顱腦損傷;氣管切開;集束化護理;相關感染;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5-218-02
重癥顱腦損傷屬臨床中較常見的神經重癥疾病,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癥狀,難以自主、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故易發(fā)生周圍性呼吸衰竭,致使病情進一步加重[1]。氣管切開術為臨床用以治療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功能失調、喉源性呼吸障礙等誘發(fā)的呼吸道疾病的一種主要手段。然而,當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切開氣管后,外界細菌很容易直接進入其體內,并繼發(fā)相關感染,使患者健康安全受到很大威脅[2]?;诖耍槍π袣夤芮虚_術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需有效強化護理干預,以顯著預防相關感染的出現幾率。此文擇取本院收治并行氣管切開術的74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為對象,旨在評價集束化護理對預防這類患者相關感染的作用,詳述報告如下:
1.對象、方法
1.1病例來源
擇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氣管切開術的74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為對象,入選標準:全部患者接受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外傷性顱腦損傷;入院時GCS評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數)高于3分;具備氣管切開術臨床適應證;患者或家屬知曉本次實驗內容,且簽訂了相應的知情同意書;排除并嚴重多發(fā)傷、肺部損傷、氣管切開術禁忌證者。包括39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18-65(47.3±9.15)歲;疾病類型:17例高血壓腦出血、15例硬膜下血腫并腦挫傷、18例車禍致硬膜外血腫,11例腦干損傷,13例腦挫裂傷;結合臨床護理方式的差異將這些患者列入普通組、集束組,各組37例;兩組病例的各項基線資料對照并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普通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即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吸痰護理、口腔清潔護理、氣道濕化干預、病房環(huán)境管理及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工作。
集束組在常規(guī)方法的前提下開展集束化護理,詳細方法見下:
(1)加強吸痰護理。日常護理中,注意加強患者痰液量、粘稠度等體征監(jiān)測,并結合其個人情況調整吸痰頻率,做到“按需吸痰”;使用吸痰管對患者痰液予以清除,吸痰操作需遵循規(guī)范化、合理化原則,無負壓插入吸痰管,置入深度以長于氣管切開套管1厘米為宜,操作手法應保持“緩慢捻、轉進退”,不可上下抽動,以免誤傷粘膜組織。在吸痰前,讓其吸入3分鐘的高濃度氧或純氧,吸痰完畢后,快速注入適量濕化液,并再次持續(xù)吸入3分鐘的高濃度氧或純氧;整個吸痰過程,要確保設備無菌清潔,動作準確且輕柔,避免外源性細菌涌入患者呼吸道內,并繼發(fā)肺部感染。(2)落實洗手要求。護士對患者執(zhí)行相關治療、護理操作前,要嚴格參照“六步洗手法”完成手部清潔處理,且對各種器械、設備等進行嚴格消毒,減少醫(yī)源性感染的出現幾率。(3)強化病房環(huán)境管理。除了維持病房的整潔與安靜之外,要科學調控病房內的溫、濕度,空氣濕度控制為60%左右,室內溫度控制為24-25℃,每天對病房實施兩次通風換氣,每次約30分鐘;每天對病房內空氣實施1次紫外線消毒,每次消毒1小時左右。(4)落實體位干預。結合患者的個體病情特征,為其選擇合適的臥躺體位,最開始可取半臥位,之后逐步更換為35°-45°仰臥或側臥體位;假如患者的血壓異常下降,但意識、血氧飽和度等沒有顯著變化時,要馬上輔助其替換體位,按照由上往下、從外至內的順序輕輕拍打患者后背。(5)預防氣道痙攣的護理。將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0IU、慶大霉素80000IU放入生理鹽水10mL中,均勻混合制成霧化吸入劑,利用霧化器使患者吸入,使其痰液黏稠度下降,預防氣道痙攣現象的出現。(6)加強口腔護理。每天對患者予以4次口腔清潔處理,使用0.25%的洗必泰溶液進行口腔清潔,一般采取擦洗、含漱、沖洗等方式,以減少口腔內細菌數量,實現抑菌、殺菌的效果。(7)加強氣管切口護理。氣管切口處及周邊皮膚要保持清潔、干燥,換藥次數依據分泌物的性狀、量及敷料清潔度來決定。病床被褥、枕套需定期更換,保持潔凈,若有污染需立即替換。(8)吸氧護理。結合患者的病情狀況,予以持續(xù)性吸氧操作,以改善其腦部缺氧的問題,并輔助提升腦部神經功能;氧流量一般調整為2.5-3.0mL/min,并且每天替換一次性吸氧管、濕化瓶、無菌蒸餾水。(9)嚴格執(zhí)行相關管理制度。加強病房消毒管理,護士積極落實手消毒、器械消毒等管理措施;在強化基礎護理的基礎上,予以早期營養(yǎng)支持,保障機體營養(yǎng)得到充分補充,加快腦組織重建,有效預防及控制相關并發(fā)癥。與此同時,嚴格執(zhí)行隔離制,針對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藥菌感染者須實施分離管理。并且,適當限制家屬的探訪人數和時間,規(guī)范家屬探訪過程中的行為,全面控制細菌帶入,積極預防交叉感染。
1.3評價指標
統計兩組病例相關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出現概率,同時評估兩組護理滿意率;護理滿意率采取本院自主設制的問卷表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分值高于85分視為非常滿意,分值介于60-84分視為基本滿意,分值不足60分視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3]。
1.4數據分析
用SPSS22.0軟件對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開展分類計學處理,計數數據以(n/%)來表示,計數數據之間比較時通過2檢測,如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即表示為P<0.05。
2.結果
2.1兩組病例相關感染出現情況
集束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病例數顯著少于普通組,即集束組患者相關感染總出現率顯著低于普通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率情況
集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普通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討論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用以救治顱腦損傷的一項重要手段,對減少腦組織損害有促進意義。但手術會對患者呼吸道黏膜的生理構造形成一定破壞,致使氣道黏膜和外部環(huán)境直接接觸,并影響了氣道原本的自凈功能和調節(jié)溫、濕度平衡的作用,故術后極易誘發(fā)相關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4]。鑒于此,我科室將集束化護理引入重癥顱腦損傷并行氣管切開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該護理模式的宗旨在于幫助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系統性、專業(yè)化、舒適性的護理服務,強調結合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病情特點擬定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科室的相關規(guī)范和管理制度,使護理質量顯著改進[5]。該研究中,集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下對患者施行集束化護理干預,主要從加強吸痰護理、落實洗手要求、強化環(huán)境管理、落實體位干預、預防氣道痙攣護理、加強口腔護理、氣管切口護理、吸氧護理、嚴格執(zhí)行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著手,積極落實各個細節(jié)的護理措施,以求全面預防患者出現相關感染,并提升患者的護理舒適度[6]。該研究結果為:集束組患者相關感染總出現率顯著低于普通組(P<0.05)。集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普通組(P<0.05)。由此證實,集束化護理用于行氣管切開術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能顯著降低其臨床感染率,使護理工作得到患者的普遍認可。
綜上,在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下對行氣管切開術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行集束化護理模式,有助于預防相關感染出現,對疾病康復、改善預后、提高護理滿意率都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九娟.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重癥顱腦損傷術后氣管切開患者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9,03:233-234.
[2]韓雪漫.早期集束化護理干預對顱腦創(chuàng)傷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與臨床價值體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7:162+167.
[3]任潔瓊.集束化護理干預對重癥腦卒中患者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及患者家屬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9,08:1022-1023.
[4]張玲,孫林.集束化護理模式預防重癥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相關感染的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19:2161-2163.
[5]戴蘭珠.集束化護理預防重癥患兒呼吸機相關肺炎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02:158-160.
[6]王素娟.集束化管理策略對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氣道管理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7,34:146-148.
硯山縣中醫(yī)醫(yī)院 云南文山 6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