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劍,陳 亮,唐武斌
(湖南省懷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懷化 418000)
直腸癌是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生于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至齒狀線之間,患者多排血便、便秘、腹瀉,腫瘤侵犯至周圍臟器時可有會陰部疼痛,便隱血檢測、直腸指檢、直腸鏡、鋇劑灌腸等均可有效診斷直腸癌[1]。臨床多以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較傳統(tǒng)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小,但直腸下動脈及側支循環(huán)的損傷依舊不可避免[2]。吻合口周圍血供減少、切口吻合張力過高等均易并發(fā)術后腸瘺,可造成嚴重感染、營養(yǎng)吸收及器官功能障礙,有效預防對減輕患者疼痛、促進患者恢復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選擇100例患者進行術后腸瘺預防措施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2月~2018年2月至我院就診的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100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研究組(50例)及對照組(50例),研究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齡35~87歲,平均為(57.61±3.28)歲,浸潤性7例,腫塊型18例,潰瘍型25例,腫瘤下緣距齒狀線3~5 cm,平均為(3.68±0.52)cm;研究組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齡35~86歲,平均為(57.15±3.78)歲,浸潤性8例,腫塊型17例,潰瘍型25例,腫瘤下緣距齒狀線3~6 cm,平均為(3.71±0.68)cm。兩組患者均已經(jīng)病理證實為低位直腸癌,均符合腹腔鏡手術要求,術后切緣病理均顯示陰性,均無嚴重心肺腎疾病及精神疾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給予研究組患者預防術后腸瘺措施,術前對低蛋白血癥患者積極糾正,提高患者白蛋白水平,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術前1 d給予患者灌腸,做好充分的腸道準備,術前30 min靜脈滴注抗生素,對于患有腸梗阻、糖尿病等合并疾病的患者,術中對患者進行預防性造口,右下腹壁麥氏點處做直徑2~4 cm的切口,找到距回盲部20 cm的回腸并拖出,在外露腸壁切開3 cm長的切口,進行荷包縫合,術后2 d再次開放進行造口袋的安放,3個月后還納,術后充分引流,預防感染。
對照組患者未接受低蛋白血癥控制,未進行預防性造口,未進行充分引流。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鍛煉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輸液時間進行記錄對比。肛門功能評價:采用徐忠法五項十分制對患者肛門功能進行系統(tǒng)評價,主要包括便意、控便能力、排便感覺、頻率及時間五項。分數(shù)越高,患者肛門功能越強。腸瘺發(fā)生率:出現(xiàn)腸瘺例數(shù)總占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出現(xiàn)切口、泌尿系統(tǒng)、肺部感染、不全梗阻、尿潴留例數(shù)總占比。
2.1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對比:研究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輸液時間、下床鍛煉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對比
2.2兩組患者肛門功能評價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2周肛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3個月、6個月肛門功能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肛門功能評價對比
2.3兩組患者腸瘺發(fā)生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研究組患者腸瘺發(fā)生率及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腸瘺發(fā)生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例(%)]
術后腸瘺在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較易發(fā)生,吻合口血供不足,縫合后張力較高,易產(chǎn)生瘺口。如患者術前合并腸梗阻,患者腸壁血供不良,腸液分泌較少,腸道感染幾率更高,術后腸瘺發(fā)生率更高[4]。
本研究給予研究組患者術后腸瘺預防措施,術前白蛋白糾正,提高患者體內白蛋白水平,增強患者術后機體修復能力,對吻合口愈合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降低術后腸瘺的發(fā)生風險[5];術中給予耐受力較差的患者預防性造口,腸內容物至造口排出,糞便集聚減少,減少吻合口污染,減輕對吻合口的壓迫,患者術后禁食水時間減少,促進患者恢復[6];術后給予充分引流,減少細菌感染機會,對切口的愈合有重要促進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均較對照組短,肛門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腸瘺發(fā)生率(2.00%)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均較對照組低(16.00%、1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應用預防性回腸末段造口、術前白蛋白糾正、術后給予充分引流對術后腸瘺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患者恢復較快,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