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峰,金明光,李點典
(1.北京勁松口腔醫(yī)院種植科,北京 100125;2.吉林大學口腔醫(yī)學院急診科,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口腔種植被廣泛應用于治療齲齒疾病、修復牙缺失[1]。根據(jù)口腔骨質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種植體、種植部位,有利于組織愈合,減少肩臺爆裂、黏膜淤血、基臺松脫、局部感染等并發(fā)癥[2]。有研究顯示,Bio-oss骨粉作為常用植骨材料,能于體內實現(xiàn)降解,轉化成新骨,在進行口腔種植治療時,將海奧膜聯(lián)合Bio-oss骨粉可對患牙缺損進行修補,可促進局部骨缺損修復,對牙骨再生進行引導,但因缺少高濃度生長因子促進軟組織、骨組織的再生修復,導致療效欠佳[3]。因此,本研究將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RF)結合Bio-oss骨粉用于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中,旨在進一步探討骨缺損再生及骨量變化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從2018年1月~2019年4月于我院實施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患者中,選取72例進行研究,均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其進行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25~57歲,平均(43.17±2.49)歲。觀察組男16例,女20例,年齡24~58歲,平均(42.97±2.52)歲。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可配合隨時隨訪者;②≥18周歲;③對此研究知情且積極配合者。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患者;②心血管存在疾病患者;③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者;④妊娠、哺乳期患者;⑤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心、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
1.2治療方法:①制備PRF:抽取觀察組患者10 ml靜脈血,將其置于抗凝離心管內,進行10 min(1 200 r/min)離心,再將上層血漿及血小板混合放入另一離心管中,再一次進行15 min(2 400 r/min)離心操作,最后取出0.6 ml下層黃褐色PRF放置備用,待用時,將Bio-oss骨粉與PRF以1∶1比例,并滴入牛凝血酶100 U/ml及含氯化鈣生理鹽水均勻混合,將其制為復合物放置備用。②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利用CT測量患者牙缺損部位遠徑、中徑、中徑,對其唇側牙槽缺損范圍進行確定,結合患者自身情況為其選擇適合種植體,通過其牙齒凹陷及缺損情況,對植入方向及深度進行確定,針對口腔情況相對較差患者,可對其實施全口潔治,或對患牙進行拔除。由同一組醫(yī)師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對其口內、口周鋪巾、消毒,切開術區(qū)黏骨膜,將牙槽脊暴露于視線中,并對骨面纖維組織、殘余肉芽實施清理,待植入種植體后,以小球鉆擴孔,引入骨髓成骨細胞至相應區(qū)域,結合患者自身牙齒缺損情況,對其進行骨再生引導。對照組采用海奧膜結合Bio-oss骨粉,待種植體植入后,利用小球鉆于骨缺損區(qū)鉆孔,開放骨髓腔,待骨面滲血后,用Bio-oss骨粉進行填塞,并利用海奧膜加以覆蓋,膜大小需越過骨缺損邊緣至少2 mm,再進行無張力縫合術。觀察組采用富血小板纖維蛋白結合Bio-oss骨粉,待種植體植入后,利用小球鉆于骨缺損區(qū)鉆孔,開放骨髓腔,待骨面滲血后,將事先制備Bio-oss骨粉與PRF混合物置入缺損部位,采用口腔修復膜進行覆蓋,蓋過正常組織2 mm,再施以無張力縫合術。
1.3觀察指標:①對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牙槽骨高度及寬度進行比對;②利用IPP6.0圖像分析軟件對兩組患者HE染色標本進行分析,比較兩組新生骨數(shù)量與質量。
2.1兩組牙槽骨高度與寬度對比:兩組拔牙前的牙槽骨高度與寬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拔牙后3個月時,觀察組牙槽骨高度、寬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牙槽骨寬度、高度差異
2.2兩組新生骨數(shù)量及質量對比:將兩組新生骨質量與數(shù)量評分進行比對,觀察組新生骨數(shù)量與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骨數(shù)量、質量差異
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有效率高、用時短、成骨度高且厚等特點,是牙齒修復重要手段[4]。有研究顯示,骨附著、骨再生與選擇的骨植材料息息相關,為患者實施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時,合理應用骨植材料,能協(xié)助患者牙槽組織快速生長,促進新骨形成、牙槽骨解剖結構恢復及骨缺失修復[5]。因此,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中如何合理利用骨植材料,促進骨缺損再生,保存殘余牙槽骨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Bio-oss骨粉提取于牛骨,類似于天然骨組織,對引導骨再生有重要作用[6]。Bio-oss骨粉擁有較高透徹性,對植骨區(qū)軟組織黏附非常有利,有著較好成骨能力。有研究指出,牙周骨缺失患者利用Bio-oss骨粉進行治療,不僅不易被人體吸收,還具有很強引導骨再生的能力,使血管與骨細胞嵌入式生長,促進致密骨組織的形成[7]。PRF是一種具有促進軟組織、骨組織生長能力的新型血小板濃縮劑[8]。PRF蘊含了多種高濃度生長因子、血小板以及大量纖維蛋白,能夠造成與天然組織纖維蛋白相近的網(wǎng)狀結構,并將大量血小板、白細胞聚集于局部,進而對細胞遷移及增殖進行引導,進而促進病灶處愈合[9]。有研究顯示,Bio-oss骨粉聯(lián)合PRF可對種植區(qū)域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進行重建,為成骨過程提供充足血供,而PRF中纖維蛋白可最大限度確保各種營養(yǎng)成分及氧氣能夠快速分布于細胞四周,通過刺激骨髓干細胞,使其能快速進行分化并協(xié)助骨細胞形成,促進整個骨質成骨過程[10]。本研究最終結果顯示,觀察組接受治療后牙槽骨高度、寬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將富血小板纖維蛋白結合Bio-oss骨粉,應用于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中,不僅利于骨組織重建促進新骨形成,還可減輕拔牙后骨吸收現(xiàn)象;再通過將新生骨數(shù)量與質量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新生骨數(shù)量與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高,進一步證實,將富血小板纖維蛋白結合Bio-oss骨粉,應用于口腔種植引導骨再生手術中,能對骨組織跟軟組織再生修復進行促進,提高新生骨質量與數(shù)量的同時,還能保存殘余牙槽骨骨量。
綜上所述,富血小板纖維蛋白結合Bio-oss骨粉用于口腔種植引導性骨再生后可促進骨缺損再生,有助于殘余牙槽骨骨量保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