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娣
默寫是英語學習的一種方式,是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一種反饋方式,默寫的過程是學生憑記憶把學過的知識寫出來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都害怕默寫,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記不住,也有的教師默寫形式單一,默寫內容過多。在課堂上教師可推行默寫“三部曲”,演繹趣味課堂。
通過頭腦風暴,默寫單詞。默寫單詞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記住單詞。對教師來說,是要發(fā)現有哪些學生、哪些單詞記不住。教師在進行默寫的時候,通常是按照詞匯表,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寫,寫錯了,批評或是罰寫。默詞的過程,單一枯燥,索然寡味。形式上的單一,也造成學生能力生長的單一。
教師可通過頭腦風暴法來默寫生詞,在增加趣味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思維能力。頭腦風暴法記單詞是通過對比聯想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建構單詞網絡,記住的不是一個單詞,而是一類單詞。運用的不僅有識記能力,還有高階思維能力,如想象能力、對比能力、分析能力等。以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5 A party為例,教師在默寫單詞的時候,沒有直接去默寫New Years party、dancing party等詞匯,而是在黑板上寫上party一詞,讓學生想一想有哪些相關的聚會。學生的思維不再被束縛,這個詞匯不會還可以寫另外的。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寫得越多,得到的表揚也會越多。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默寫的手段,挖掘學生更多的潛力。
通過具體情境,默寫句子。學生有了一定的詞匯量,但英語水平不一定會相應提高,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詞與句分離。在默寫的時候,教師可以穿插地默寫一些句子,讓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升。默寫句子時,教師不要簡單的讓學生漢譯英,或者聽寫英語句子。默寫句子要有創(chuàng)意,要能讓學生眼前一新,有想寫的欲望,讓默寫變成主動的參與。
教師如果想讓學生默寫一個“be going to”的語法結構,以檢測學生對這一語法的掌握情況。教師若直接默寫課本上的一些句子,學生可能這句會寫了,換成別的,又不會了,因此要有在默寫中滲透多元的能力。教師可先展示與兒童節(jié)相關的圖片,這些圖片都來自生活中的真實畫面。學生見到畫面就將自己切換到當時的情境中,自然有了表達的愿望。教師做一些引領,以提問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納入正題,順理成章地就在紙上寫出相應的句子。教師對著畫面問:Who is going to have a party on Childrens Day?學生默寫Su Hai, Wang Bing, Yang Ling, Liu Tao and Mike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on Childrens Day。有了情境,學生的默寫就多了一個支點,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學生還可以就著畫面去檢查自己的默寫,表達是不是到位。教師多創(chuàng)設默寫的形式,學生也就能在其中多發(fā)現一份智趣。
通過生活體驗,默寫片段。默寫是一種檢測手段,通過默寫教師能發(fā)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還存在哪些認知的盲點,哪些在能力上可以提升的點。默寫不能只指向英語的某個方面,既要默寫單詞,也要默寫句子,更要默寫片段。三部曲,曲曲相扣,不斷滲透,不斷發(fā)展。少了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整個默寫環(huán)節(jié)來說都是不完整的。針對具體的學情來說,三部曲又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施展的空間,通過生活體驗,默寫片段,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體驗中默寫,能讓學生的多感官參與進來,默寫不再是簡單的機械記憶。在體驗中默寫,能讓學生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將多元能力綜合起來,讓學生將默寫與趣味對接起來。如班上的張同學明天要過生日,教師讓學生做一些準備,比如明天想送他什么,想跟他說些什么,想和他做些什么。這些完全由學生自己去組織,當場對著張同學表達。在融洽學生關系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了用英語做事。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了知識點的遷移,將課本中的buy some snacks and drinks,bring some toys and play with her friends運用到具體的體驗中。這是更高級的默寫,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學生在體驗之后,將學生說到的句子寫出來。默寫將趣、效、用三者完美對接。
教學中,教師要活用“三部曲”,默寫單詞、默寫句子、默寫片段,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基點,以學生的趣味為引線進而讓默寫增值,讓課堂增效。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