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運動能夠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機能在鍛煉中得到不斷強化,令免疫功能得到提升,從而減少生病的概率,為健康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堅實的基礎。運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前提是需要進行科學的運動,不科學的運動鍛煉方式不僅不會起到相應的效果,還會給身體帶來損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這毫無疑問是與國家倡導運動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運動必須在科學合理的方式下來進行。
青少年及兒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的接班人,其能否健康茁壯成長關乎國家未來的命運。而青少年及兒童尚處于身體的發(fā)育期,因此進行適當而合理的運動十分必要,有助于其身體健康發(fā)育、更好地學習生活。所以,家長應當教育子女進行科學的運動,以此助力子女健康茁壯的成長。教育子女科學運動,家長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是積極學習相應的知識,在運動方面給予子女科學指導。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家長若是想要在運動方面給予子女科學的指導,首先自己就必須掌握相應的知識。不同于往日,在現(xiàn)代社會中獲取知識的難度大大降低,與運動相關的科學知識可以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極為容易獲取到。家長應當抽出相應的時間,積極主動地通過紙質或視頻、音頻資料學習,掌握與科學運動相關的知識。只有在掌握了正確的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才能在運動方面給子女更好的指導,幫助子女健康茁壯成長。否則,若是家長在錯誤的指導下進行運動鍛煉,不僅不會起到相應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子女的身體健康發(fā)育。
二是采取合適的措施,鼓勵不愛運動的子女科學運動起來。部分青少年及兒童受到“惰性心理”影響,習慣使用電子設備來玩游戲、看短視頻等,較為抗拒參加體育運動鍛煉。家長們面對這樣的子女,應當加強溝通,采取合適的方式鼓勵不愛運動的子女積極參與到科學運動當中。如若使用強硬的態(tài)度強迫子女參加運動鍛煉,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其更加抗拒運動,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但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使子女想運動就運動、不想運動就不運動,同樣也是極為不恰當?shù)?。因此,家長切忌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強迫子女運動,也不應一味地默許縱容子女不進行體育運動鍛煉,應當“對癥下藥”,通過加強溝通交流、設定相應的獎懲措施等方式,鼓勵子女積極進行科學運動鍛煉,使其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三是以身作則,與子女一同運動、拉近親子關系。在鼓勵子女進行科學運動鍛煉的過程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應當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中。與子女一同運動,不僅能使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在親情的鼓勵下更加樂意參與到科學運動中,也使親子關系在無形中被拉近,可謂“一舉多得”。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