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素然
臨床通過血液生化指標檢驗對患者疾病進行判斷,將其作為治療及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因此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極其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操作不當,運送不當?shù)?,使得血液標本發(fā)生溶血問題,而溶血后的標本會導致檢測指標發(fā)生變化,降低精準度,進而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1]。心肌酶各項指標是臨床最常見的檢測指標,因此分析溶血對心肌酶指標的影響可更好地掌握標本血樣檢測影響因素,掌握溶血過程中標本的變化情況。本文將針對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中心肌酶的影響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間300份生化檢驗血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無凝血塊;樣本未受到任何污染;送檢時未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排除標準:排除毒血癥血液樣本;排除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患者的血液樣本。將溶血前的檢驗結果設為對照組,溶血后的檢驗結果設為觀察組。受檢者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年齡范圍20歲-51歲,平均年齡(36.24±3.17)歲,兩組受檢者年齡、性別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患者空腹抽取靜脈血樣本,將未發(fā)生溶血的檢驗結果視為對照組,檢驗結束后對血液樣本進行溶血,溶血后再次檢驗,溶血處理[2]:攪動血塊,以3000r/min的速度離心操作10分鐘,肉眼觀察血清顏色至淡紅色為止,使用血球分析儀檢測紅蛋白濃度,本次溶血為中度。兩組均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心肌酶的各項指標,檢測方法為ELISA法,試劑盒為上海靖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執(zhí)行。對比溶血前后心肌酶的各項指標,主要指標包含: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前體N末端前腦利鈉肽、肌鈣蛋白。
使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文中數(shù)據(jù),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t檢驗,當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生化檢驗是臨床常用的診斷與治療手段,很多疾病都是通過生化檢驗確定的,在進行生化檢驗時,外周血樣是檢驗的基礎。在檢驗過程中,如果血液樣本正常,則能夠正常反映受檢人員的基本健康狀況,但如果血樣樣本發(fā)生溶血,則會對檢驗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血液溶血現(xiàn)象一般分為體內(nèi)溶血和體外溶血,體內(nèi)溶血主要包括藥物、手術等,體外溶血主要包括凍瘡、遺傳、活化劑污染等,此外,臨床生化樣本采集不當,處理不當也會引起標本溶血。相關研究指出,標本溶血后最容易影響生化檢驗結果[3]。檢驗標本所使用的采血管存在差異,存放時間過長也會使血樣樣本發(fā)生溶血,促使血漿總血紅蛋白濃度上升,當血液發(fā)生溶血時,血細胞會出現(xiàn)顯著的變化,細胞內(nèi)不同離子釋放入血后,線粒體代謝產(chǎn)物與肌鈣蛋白結合率就會升高,進而影響檢測結果。部分研究指出[4],檢驗標本送檢過程發(fā)生溶血率高達30%,其原因可能與環(huán)境溫度、轉運時間等有關,而發(fā)生溶血的樣本檢測值波動較大,精準性不高,這樣最終導致疾病的誤診或漏診,造成嚴重的后果。
表1 兩組檢驗結果心肌酶指標對比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樣樣本是溶血后的樣本,其檢驗結果中心肌酶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表明,血樣溶血后對生化檢驗中心肌酶指標的影響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5]是:心肌酶指標是反映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在疾病檢查和預防中有著重要作用,而受檢者的血液樣本如果長期在溶血狀態(tài)下,血漿中心肌酶蓄積就會產(chǎn)生變化,正常狀態(tài)下血漿中心肌酶處于結合狀態(tài),但是血液溶血后心肌酶狀態(tài)被破壞,進而釋放到血液中,進而使得心肌酶各項指標有所增加;此外,溶血過程中不同細胞會發(fā)生繼發(fā)性富集狀況,加劇了內(nèi)質網(wǎng)或線粒體應激反應,增大了各項指標波動。諸多資料表明,溶血后血樣中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前體N末端前腦利鈉肽、肌鈣蛋白明顯增高,溶血時間越長,數(shù)值增加幅度越大,可見在血樣采集和檢測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操作,盡最大可能避免溶血問題的發(fā)生,以確保生化檢驗的準確性,為受檢者提供準確的診療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