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士平
【摘要】裝配式建筑結構不同于其他建筑結構,其施工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大部分構件在預制場預制后運至施工現(xiàn)場進行安裝施工。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關鍵技術進行探討,可供類似工程施工參考。
【關鍵詞】桃浦科技智慧城;預制裝配式構件;吊裝;施工技術
1、工程概況
該工程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地帶,總建筑面積約185800m2,總用地面積約為58600m2。該工程主要由8棟塔樓以及4棟附屬建筑組成。本工程含11個單體:其中 2#,3#,5#,6#為裝配式組成,預制構件包括:預制疊合梁、預制疊合板、預制柱等預制構件。其中梁的截面尺寸為500×580、400×580、500×680、400×650、300×580、300×480;疊合板板厚為60mm;預制柱的截面尺寸800×800其中最重預制構件單體重量為6.7t。
2、深化設計
2.1深化設計深度的確定
施工圖深化設計應滿足加工圖紙的精度要求,設計內容應具體到每個預制構件的尺寸、各立面的做法、鋼筋、預埋件及構件統(tǒng)計等。
2.2確定預制構件的質量
根據(jù)每棟建筑預制板的形狀與類型,并精確計算出每個預制板的重量與最大質量。最后來確定塔吊類型。
2.3預制構件施工中預留洞處理
預制構件預留孔除施工設計圖紙外,還包括懸挑腳手架懸臂鋼梁預留孔以及樓層轉遞柱網(wǎng)所需的測量放線孔。
懸挑腳手架起挑樓層的位置按照施工現(xiàn)場施工情況來確定,并事先編制好施工方案,在提交施工圖供進一步深化設計時確定懸臂鋼梁的位置和放線孔位置,并向預制廠進行施工預留洞的設計、施工技術交底,由三方簽字確認并拍照留底,預留洞應比后期安裝的排水管直徑大100mm左右,方便安裝后施工孔的封堵。
3、預制疊合梁吊裝施工技術
3.1吊裝施工流程
3.2構件堆場堆放布置
在本工程項目施工中,考慮到正式施工高峰階段對PC構件的使用需求較大,單純依靠車輛實時運輸,難以滿足現(xiàn)場施工的需要,因此在施工現(xiàn)場合理設置PC構件堆場。提前將預制完成的構件運輸?shù)浆F(xiàn)場,并堆放在相應的堆放場地內。構件堆放時應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以保證構件不受損壞。
疊合板應采用分型號碼放的方式,疊合板堆放時平衡受力應均勻、層數(shù)不得大于6層,堆放高度控制在1.5m以內。值得注意的是,疊合板的板厚在控制上顯得較為困難,為了保證堆放過程中整體平衡,受力均勻,應在木方上下接觸面用20mm軟質材料找平。
3.3吊裝施工
3.3.1主次梁方向、編號、上層主筋確認
(1)梁在進入現(xiàn)場時應完成以下一些檢查:檢查是否存在嚴重性缺損、梁箍直線度是否達到要求、穿梁開孔位置是否科學;(2)在吊裝梁之前應進行編號檢查、方向檢查等。
3.3.2主次梁上測設次梁位置樣板線繪制
在進行主梁吊裝施工之前,應當將次梁的安裝基準線先標示出來,并以此作為其吊裝時的定位依據(jù)。
3.3.3主梁起吊安裝
吊裝主梁時應先檢查柱頭的高程,將高程誤差控制在容許值范圍之內。如果柱頭的高程低于容許最低值,應采用鐵片調整柱頭高差;如果柱頭高程高出容許最大值,應在吊裝主梁之前對其做修正處理。
3.3.4柱頭位置、梁中部標高調節(jié)
在完成吊裝施工之后,應安排專門的人員針對柱頭位置、梁中部等位置的標高做適當調節(jié),保證整體水平一致。
3.3.5兩向主梁安裝后吊裝次梁
在完成兩向主梁的吊裝施工之后,才能進行次梁的吊裝施工,且在進行吊裝施工之前對主梁吊裝情況做全面細致檢查,避免后期發(fā)現(xiàn)錯誤出現(xiàn)重吊的情況。待主梁、次梁分別吊裝完成之后,在連接位置處應用螺栓做固定處理,同時針對其中存在的縫隙處,應使用高強混凝土進行灌注施工。
3.4預制疊合板吊裝施工
3.4.1支撐體系安裝
(1)預制疊合板的第一道支撐在進行設置時,應使其處于靠近樓板邊20-50cm位置處;(2)在安裝支撐體系的過程中,應使用滿堂腳手架作為支撐,且保證其垂直;(3)所設置支撐之間的間距應控制在1.8m以內,當支撐的跨度超過4m,應在房間中間做適當起拱處理。
3.4.2疊合樓板吊裝
本工程疊合樓板吊裝直接安裝在預埋吊環(huán)上起吊
如果構件廠在預制時沒有做吊環(huán)預埋處理,構件在吊裝過程中應重視下面幾個問題:(1)在構件吊裝過程中每個構件應設4個以上吊點,而且每個吊點的力應平衡;避免局部吊點出現(xiàn)受力過大的情況。(2)如果樓板跨度大于6m應設8個吊點,并保證各吊點的力應平衡,而且,樓板支撐體系應與疊合樓板格構梁處于垂直狀態(tài)。(3)一般預制疊合樓板厚度約80mm,整體厚度較薄,面積較大。在吊裝的過程中應嚴格注意板片受力,避免結構受損。
3.4.3鋼筋安裝與水電管線鋪設
(1)在安裝調平樓板之后,便可開始相關鋼筋的綁扎安裝施工。(2)完成鋼筋綁扎后即可進行水電管道的布置和連接,布置完畢后安裝上部鋼筋。(3)樓板上層鋼筋設置在格構梁上弦鋼筋上并綁扎固定,以防止偏移和混凝土澆筑時上浮。(4)相鄰疊合樓板間拼縫可采用干硬性防水砂漿塞縫,大于30mm 的拼縫,應采用防水細石混凝土填實。(5)應在后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拆除支撐。
3.5 PC柱裝施工
3.5.1樓層放線
PC柱吊裝前,在待安裝樓層彈出出入控制線、左右控制線、內復核線,作為預制構件安裝施工時參考。
3.5.2預制構件水平拼縫清理
應用毛刷配合吹風機,完成對預制構件數(shù)拼縫內的雜質清潔工作。
3.5.3檢測預制構件板底標高、預留鋼筋偏差,并及時做出調節(jié)。
3.5.4平面調整
在吊裝到位之后,需進一步利用斜支撐以及撬棒,按照前期彈出的控制線進行調整,保證其定位偏差低于5mm。
3.6模板連接
3.6.1模板預制構件連接方式
梁PC深化設計時,預留支模用連接螺栓
3.6.2現(xiàn)澆節(jié)點模板選型
考慮本項目梁柱現(xiàn)澆節(jié)點區(qū)域標準尺寸少、連接形式多樣的特點,故選用角鋼+木模板形式,組合方面靈活、連接方便。
3.7灌漿套筒及灌漿施工要點
3.7.1塞縫(坐漿)
(1)預制構件在進行吊裝施工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針對預制柱,應將接頭表面的灰渣、油污等清理干凈,如果環(huán)境溫度較高,可在基礎面上適當噴水,進行濕潤降溫,但表面不能存在積水;其次,在連接鋼筋的端頭部位,不能存在影響到正常安裝的翹曲情況出現(xiàn),同時鋼筋表面不能存在嚴重銹蝕或污物。
(2)在完成預制件吊裝施工之后,應立即應用高強水泥基座漿材對連接縫隙進行灌注密封施工。
3.7.2封堵下排灌漿孔
下排灌漿孔應統(tǒng)一采用橡皮塞進行封堵。
3.7.3拌制灌漿料
灌漿施工應采用專門的灌漿料和灌漿設備,在灌漿施工前按照特定的配比進行調配,然后將之倒入到灌漿設備之中進行灌注施工。配制完成的灌漿料應在30min內使用完畢。
3.7.4漿料檢測
對配制完成的灌漿料,應進行漿液流動度檢測,其流動度應≥300mm。
3.7.5壓力注漿
將配制合格的漿液導入灌漿泵,然后啟動設備,當發(fā)現(xiàn)漿液噴出呈線狀時,將灌漿嘴插入預留小孔內,依照從中間向兩邊的方式進行注漿施工。依照設計的要求,在進行灌漿分區(qū)時,應使其長度在1.5m以內。灌漿施工要求環(huán)境溫度達到5℃之上,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可針對連接處做加熱處理,使連接部位溫度維持在10℃以上,這更有助于漿料的凝結硬化。在完成灌漿施工之后,24h 內不能震動、碰撞構件,整個灌漿過程應安排專門的人員監(jiān)管。
3.7.6封堵上排出漿孔
在灌漿過程中,一段時間后上排出漿孔會出現(xiàn)漏漿的情況,當漿液表現(xiàn)為現(xiàn)狀流出時,將準備好的膠塞堵住孔口,然后使之保持注漿壓力30s,隨后抽出注漿管并迅速應用膠塞堵住下孔口。采用相同的方式完成每個預留孔的灌注施工,不能出現(xiàn)漏注的情況,且每個孔灌注時應連續(xù)進行,不能在灌注過程中間歇。如果在灌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上排漿孔一直無漿液排出,此時可應用鋼絲進行適當通孔,直到有漿液流出。
3.7.7試塊留置
灌漿施工過程中,每個施工組的取樣頻率應大于1次,每層的取樣頻率應大于3次。每次制作3塊40mm×40mm×160mm的試塊,養(yǎng)護28d后進行抗壓強度試驗。
在進行灌漿料取樣時應滿足以下一些要求:15d灌漿料進入施工現(xiàn)場后,應檢測灌漿料在30min內的流動性,3d以及28d的抗壓強度,檢測分批次進行,50t以內相同成分灌漿料為一批。在檢測取樣時嚴格依照規(guī)范JG/T408-2013進行,在15d之內按照相同配方、相同原材料配制的灌漿料,在50t以內可作為同一批次,取樣時,應選擇多個零件進行取樣,取樣總量應大于30kg。交貨前或發(fā)貨時,買方和賣方應從同一批號的產品中取樣,然后由雙方人員封存2個月,如果在保存期限內,買方人員對灌漿料質量存在質疑,買賣雙方可將簽封的試樣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驗證。
結語: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當前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的一項重點內容,其筑結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為了保證良好的施工質量,一定要掌握各項施工技術要點,例如,施工前的準備、構件運輸與放置、預制墻板吊裝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施工質量,實現(xiàn)其良好的施工效益,促進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1-2014)[S].
[2]《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guī)范》(DGJ08-2117-2012);[S].
[3]《建筑施工起重吊裝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276-2012)[S].
[4]孫曉莉.探析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關鍵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9(3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