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樹萍
學校語文教學團隊通過課題研究和課程開發(fā),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深度參與,在課外積極鏈接生活,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首先,通過一個課題,撬動課堂教學改革。學校依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背景下‘好伙伴課堂構建的行動研究”,將課堂聚焦于“好伙伴課堂”的建設上。所謂好伙伴課堂,強調(diào)課堂中的民主,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一種思辨氛圍,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我們通過“好伙伴課堂”的研究探索,促使教師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差異?;诘湫驼n例分析,開展“思維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通過準備階段、課前研討階段、課堂觀察階段以及課后研討階段的實施,教師對什么是一節(jié)好課形成了共識:高品質(zhì)的思維參與、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生擁有心理安全感、學生真正的實際獲得。這也正是我們“好伙伴課堂”的四大維度。同時,學校借助專家的支持,將“問題 合作 合適”三大要素與學校的“好伙伴課堂”有機融合,通過每周的集體研討、每月的全校交流反饋,逐步落實課堂學習的監(jiān)控與評價。實踐中,堅持以具體學科教研為立足點,以兩個基本點(把握學情、透徹課表)、課前三項準備(有效預習、發(fā)現(xiàn)更好的問題、建設學習共同體)、課中四個要素(問題是教學起點、合作是能力平臺、展示是生成關鍵、導學是教師水平)為突破重點,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深度參與,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其次,通過一個課程,促進學生素養(yǎng)提升。針對學生閱讀內(nèi)容單一、碎片化等問題,學校遵循學生語文學習規(guī)律和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以“閱讀課程”建設為核心,將閱讀和學生實踐相結合,開發(fā)并實施了“書·旅”課程。
“書·旅”課程包括“玩”轉(zhuǎn)北京、閱讀嘉年華、走向世界和我的足跡。其中,“玩”轉(zhuǎn)北京涉及藝術、文學、傳統(tǒng)文化,旨在豐厚學生人文底蘊、提升審美情趣;閱讀嘉年華涉及語言、藝術、傳統(tǒng)文化,旨在增強學生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走向世界涉及藝術、人文和語言,讓學生學會學習、勇于實踐創(chuàng)新;我的足跡涉及文學和意識,幫助學生學會合作探究,實現(xiàn)閱讀成長。我們借助“帶著一本書去旅行”假期主題閱讀冊,引導學生在閱讀、動手實踐、外出參觀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提升審美體驗,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書·旅”課程讓學生在旅行中進行課外閱讀,進行多學科的有效融合。開展多種活動,通過假期實踐活動、開學第一課——閱讀展示會、小先生微課堂、詩詞大會等豐富閱讀的形式,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背景下‘好伙伴課堂構建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CDDB18248)研究成果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