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艷霞
他,動不動就和同學發(fā)生矛盾,肆無忌憚地大哭大鬧,一言不合就跑出教室……他是我們班的小徐。這一幕也是接班伊始頻繁出現(xiàn)的場面。可能老師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不會管理情緒的學生呈增多趨勢,這給班級管理帶來很大困難。沒有合理的措施去管理和約束,會帶來惡性循環(huán)——集體的排斥會加速個體的不良行為;而巧用集體的力量去教育個體,可以讓個體在集體中找到認同感,更好地融合,集體也更具凝聚力。
1.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建立安全感
我?guī)缀趺刻於紩退勑?,了解到家長過高的期望給了他太大壓力,他的情緒需要一個釋放的出口。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彌補家庭沒有給他的安全感,才會化解他的糾結(jié)。
開學初,我們的班級目標之一就是營造一個溫暖的集體,讓每個學生感受到善意。什么是善意?“當你遇到困難時,我愿意伸出手幫忙;當你焦慮時,我愿意聽你傾訴;當你想發(fā)泄情緒時,我可以疏導你……”于是,這樣的畫面出現(xiàn)了:小徐有情緒了,同學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不和他產(chǎn)生正面沖突,同學們冷靜地等待他發(fā)泄后去安慰他或者帶他去跑一圈,慢慢地,他開始主動找人傾訴。
不會管理情緒的學生在集體中生活時,良好班級氛圍宛若溫暖的港灣,可以平復學生們心中焦慮的浪花。
2.實施多元評價,讓學生樹立自信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都有他們的獨特優(yōu)勢,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我曾經(jīng)表揚過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是第一個主動認識了全班同學的學生。看起來不起眼的一個優(yōu)點卻讓我挖掘出孩子的巨大潛力,這是一個多么善于交流的孩子,未來這會是他的一個優(yōu)勢。教師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學生也會仿效,去多元地評價伙伴。
小徐的數(shù)學成績很好,我與數(shù)學老師溝通,可以多給他一些展示的機會。數(shù)學課上,他成為破解難題的高手,給同學們講題成為讓他驕傲的一件事。優(yōu)勢越優(yōu),弱勢也越弱,小徐開始在意自己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了。
3.賦予使命,讓學生獲得認同
六年級第二學期,學校組織去安徽研學。我給了小徐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給同學們協(xié)調(diào)分配座位,他欣然接受。在火車上,他主動與同學調(diào)換座位,挨著隨班就讀的同學。在4天的活動中,他一直關(guān)注著這個同學,他說這離北京太遠,怕這個同學走丟。他的變化讓我驚喜又欣慰。
在班級里,每個學生都有崗位,每個月還會輪換,每個人可以體會不同崗位的職責,學會管理和被管理,懂得我要為班級盡義務,我也有權(quán)利管理班級。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受到“自己”是被別人需要的,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不再只是班主任給予的,而是同學、集體給予的。
班集體就是一個小小的雛形社會,學生在集體中學習融入,找到認同感,學習合作、包容,獲得更好的成長。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