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影潔
尿毒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病情發(fā)展而來,是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入終末期時出現的一種臨床表現綜合征[1]。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會造成患者出現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鈣磷代謝紊亂等,由于毒性物質在患者體內潴留,亦會對患者血液、心臟、腦血管、消化道等造成嚴重損害。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血液透析方式進行尿毒癥的治療。通過血液透析治療,清除患者體內代謝產生的毒素,能有效維持患者的生命[2]。其中,低通量血液透析及高通量血液透析均為目前臨床治療尿毒癥的常用方案,但這兩種治療方式在療效方面存在一定差異[3]。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常規(guī)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提高生存質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規(guī)低通量血液透析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中大分子毒素,這些毒素的逐漸蓄積將會造成患者出現各種并發(fā)癥,包括胸腹腔積液、營養(yǎng)不良、頑固性皮膚瘙癢等,這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4,5]。為進一步探究更佳的尿毒癥治療方案,本研究就收治的尿毒癥患者中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 收治的尿毒癥患者56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8 例。其中,觀察組中,女13 例,男15 例;年齡36~63 歲,平均年齡(43.27±11.36)歲;高血壓腎病17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1 例。對照組中,女14 例,男14 例;年齡37~64 歲,平均年齡(43.32±11.42)歲;高血壓腎病18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精神狀態(tài)正常,臨床可進行良好溝通;②簽署同意書;③近半年未出現感染性自身活動性免疫疾病。
1.2.2排除標準 ①近期使用過激素藥物治療或接受化療治療者;②重要臟器功能異常。
1.3方法 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給予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透析液選擇碳酸氫鹽透析液。對照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療,選擇透析膜面積為1.4 m2的透析器,設置超濾系數為12 ml/h,血流速度設置為220~250 ml/min,3 次/周,透析治療時間為4 h/次。觀察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選擇透析膜面積為1.8 m2的高通量透析器,超濾系數設置為50 ml/h,血流速度設置為220~250 ml/min,3 次/周,透析治療時間為4 h/次。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BUN、SCr 水平等指標明顯下降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有所緩解,各指標有一定程度降低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及指標無明顯變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包括SCr、β2-MG、BUN 及UA 指標。③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治療時間及腎功能改善時間。④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心力衰竭、低血壓及肌肉痙攣。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43%高于對照組的78.5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Cr、β2-MG、BUN、UA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Cr、β2-MG、BUN、UA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腎功能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d)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4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14%低于對照組的28.5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患者受各種因素影響腎功能喪失,從而造成尿毒癥的發(fā)生[6]。該疾病是機體代謝發(fā)生紊亂而發(fā)生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而非單一的獨立疾病。尿毒癥的表現包括腎組織促炎性因子清除率的降低、腎功能的減退等,患者腎臟的嚴重受損會造成體內的多余水分及體內代謝物無法及時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導致機體中堆積較多有害物質。在尿毒癥發(fā)生的同時,患者可能同時發(fā)生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可能造成其他炎性不良反應的發(fā)生[7]。在尿毒癥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就是血液透析治療。該治療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對生物半透膜的作用加以利用,從而實現患者機體內炎性介質、毒性物質、血液雜質等物質的清除,以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實現患者生存期的延長。過去臨床上常應用的治療方式為常規(guī)低通量透析治療,但隨著臨床的廣泛應用,臨床發(fā)現該治療方式存在著較多的局限性[8]。隨著如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發(fā)現在清除機體毒素上應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具有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主要是通過高通量透析器中的超濾系數進行定義的一種治療方式,高通量血液透析器的超濾系數超過20 ml/(h·mm Hg)。在中大分子的清除中具有較好的清除效果,有效的彌補了低通量透析對中大分子毒素清除的不足。此外,在高通量血液治療下不僅能保證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質清除效果,還能保持其血液指標維持在穩(wěn)定狀態(tài),能減少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的并發(fā)癥,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保障[9,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43%高于對照組的78.5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通過應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可促進臨床療效的提升。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Cr、β2-MG、BUN、UA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Cr、β2-MG、BUN、UA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通過應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有助于促進患者腎功能水平的改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腎功能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在尿毒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能有效促進尿毒癥患者腎功能指標的改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且能降低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