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芬 王少華 李曼林 樊雪芹 葛曉燕
近年來,隨著我國飲食結構和生活水平的改變,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惡性腫瘤中其發(fā)病率已居于第三,在部分發(fā)達地區(qū),該腫瘤發(fā)病率已居于第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具有極大影響[1]?,F(xiàn)目前臨床治療結直腸癌最主要的方式為手術治療,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術式之一,在腹腔鏡視野下,可精細、精準的對病理組織進行解剖,且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患者恢復迅速[2]。對手術醫(yī)生與洗手護士間的配合具有較高要求。既往臨床多使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具有一定效果[3]。但有研究表明,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過程中所需手術器械較多,常規(guī)護理配合無法滿足手術需求,術中器械滑落、器械清洗及傳遞器械等次數較多,對手術效率具有極大影響[4]。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可通過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對減少術中護士輔助使用手術器械次數,提高手術效果具有重要意義[5]。本文旨在進一步證實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護理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39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6];②符合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指征。
1.2.2 排除標準:①處于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②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有精神障礙或交流障礙,無法正常進行溝通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配合。具體表現(xiàn)為:①術前對所有患者進行基本情況查探,對患者化驗結果、器官功能狀態(tài)及疾病實際情況等進行討論,并對患者疑問進行解答,加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并提高治療依從性,對護理人員進行手術護理標準化、規(guī)范化培訓,培訓內容包含手術室標準化、手術配合及手術流程等,并提升護理人員對手術儀器、工具的使用熟練程度。②手術過程中護士需嚴格關注手術進程,提前準備好相關藥品、工具等。③術后需及時檢測患者各項生理指標,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若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應及時處理。
1.3.2 觀察組:給予患者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即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添加標準化器械傳遞。具體表現(xiàn)為:①首先制作一個腹腔鏡手術器械袋,由經驗豐富的器械護士對手術中需要用到的無菌中單經過簡單折疊,即可成為一個便攜手術器械袋,然后根據患者手術術式,使用兩把手術巾鉗將腹腔鏡手術器械袋固定于適當位置,將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的手術器械置入器械袋中。②在醫(yī)生進行手術過程中,如若手術器械上有組織粘連,由護士自行將之置入保溫杯清洗干凈,手術過程中若醫(yī)生暫時無需使用腹腔鏡,護士則可將腹腔鏡物鏡端放置于手術器械袋中進行保溫,以免醫(yī)生需要使用時,腹腔鏡鏡頭因低溫需經常擦拭鏡頭。③醫(yī)生和護士在手術過程中需實行標準化護理配合,加強器械擺放、器械傳遞標準化,手術室環(huán)境及手術臺面標準化,手術制度標準化。
1.4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手術過程中護士清洗手術器械、整理手術臺、器械滑落及傳遞器械次數情況,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手術醫(yī)生滿意度情況。
2.1 2組患者手術過程中護士輔助使用手術器械次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過程中護士清洗手術器械、整理手術臺、器械滑落及傳遞器械次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手術過程中護士輔助使用手術器械次數比較 n=39,次,
2.2 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2組患者治療后手術醫(yī)生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據報道,結直腸癌是我國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死率與發(fā)病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近年來,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已逐漸應用于臨床,對縮短腸胃功能恢復時間、加快傷口愈合、減輕術后疼痛等均有較為顯著的效果[8]。有研究表示,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可廣泛應用于臨床,不但因為其先進的腹腔鏡設備,手術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類手術器械也尤為重要[9]。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過程中,不僅需要傳統(tǒng)手術使用工具,還需要腹腔鏡專用手術器械,種類復雜,形狀不一,在手術過程中極易滑落,且不易清理,亟需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10]。
有研究表示,可通過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對降低手術過程中護士輔助使用手術器械次數,減輕護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積極作用[11,12]。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手段,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添加了標準化器械傳遞流程,通過腹腔鏡手術器械袋的使用,將手術所需器械集中收納,極大程度的優(yōu)化了護士對手術臺面的管理,從而避免因手術臺面凌亂而對主治醫(yī)生手術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其次,通過對器械傳遞進行標準化配合管理,加強了護士與醫(yī)生的配合默契,可降低護士在手術過程中輔助使用手術器械的次數,使得護士在手術過程中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為主治醫(yī)生提供需求[13,14]。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使用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的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手術過程中護士清洗手術器械、整理手術臺、器械滑落及傳遞器械次數均明顯低于使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的患者。證實,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可減少護士在手術過程中清洗手術器械、整理手術臺、傳遞器械及器械滑落的次數。分析其原因為: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可將所需手術器械歸納于腹腔鏡手術器械袋中,從而減少護士清理手術臺的次數,手術器械袋可將手術所需的手術器械進行分類歸納,取放較為便捷,因此器械滑落次數較少,醫(yī)生可自行進行取放,因而護士輔助傳遞器械的次數也較少[15]。
研究結果表明,使用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的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使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的患者,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使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的患者。證實,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促進恢復,改善預后。研究還可表明,使用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顯著高于使用常規(guī)護理配合的手術醫(yī)生。證實,較之于常規(guī)護理配合,手術醫(yī)生對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標準化器械傳遞護理配合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減少手術過程中護士清洗手術器械、整理手術臺、器械滑落及傳遞器械次數,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手術醫(yī)生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