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遼寧沈陽一位媽媽帶著不愛學習的8歲女兒撿破爛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女兒情緒崩潰:“我為什么要撿破爛?。俊?/p>
媽媽回答:“不撿破爛你咋吃飯呢?你得把明天的飯錢掙到手?,F(xiàn)在還有我陪你撿,以后你得自己撿了?!?/p>
據(jù)了解,視頻中的女孩上二年級,性格挺開朗,但不愛學習?!皳炱茽€”源自孩子爸爸的一句玩笑。當女兒鬧著不愿學習時,爸爸說:“不學習你能干什么?撿破爛去啊?”女兒隨口說:“那就撿唄?!睕]想媽媽還真帶她去撿了。撿了兩次后,女孩的學習態(tài)度完全變了,一回家就主動寫作業(yè),還問媽媽:“我考前三的話是不是就不用撿破爛了?”
“撿破爛式”教育效果如此顯著,很多網(wǎng)友紛紛為這位媽媽點贊的同時也表示“帶娃撿去”,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道,“我媽要這樣,我準能上清華?!钡灿芯W(wǎng)友提醒,“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要隨意模仿”。
在當今社會,成才成本越來越高,不讀書的出路越來越少,所以家長們?yōu)榱藘号膶W習可謂煞費苦心。那么,“帶孩子撿破爛”這種“硬核身教”到底該不該點贊,值不值得借鑒呢?
張子易:面對不愿意學習的孩子,媽媽沒有發(fā)脾氣,也沒有懲罰孩子,而是陪著孩子一起撿垃圾,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這是一位好媽媽,她能狠下心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現(xiàn)在不吃苦,以后要吃一輩子苦;只有懂得了謀生的艱辛,才能激發(fā)孩子努力學習的決心。
蘭大海:三十多年前我媽就用這招對付我,只不過不是撿垃圾,而是打草放羊,每天一大筐草自己背回來還得趕幾只羊,說等我大了買一輛拖拉機去拉磚賺錢,我只去了一天就老老實實上學去了。工作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通過體驗勞動者工作的辛苦,才會更珍惜在學校讀書的日子。畢竟,用事實教育孩子,勝過百遍言傳!
佰佰:我很不認同這種教育方式,媽媽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從心底去排斥撿破爛的人,從而讓孩子產(chǎn)生職業(yè)歧視,不利于孩子健康人生觀的形成。每一項正當?shù)墓ぷ鞫际怯幸饬x的,撿垃圾也是人們謀生的一種正當手段,正是有了清潔工人的勞動,城市才會變得清潔美觀。
林秀兒:我能理解做家長的苦心,他們無非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想讓他們的未來有一個美好的前程。不過,也許學習是最簡單最輕松的一條路,但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于學習這一條路,畢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沉默的水:我認為家長強迫孩子撿垃圾也可以說是一種冷暴力。強勢的父母強迫弱小的孩子去撿垃圾,作為不好好學習的懲罰手段,孩子們的內(nèi)心容易受到傷害,缺乏安全感。這種威脅式的教育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做父母的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要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以強迫威脅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趙大可:面對不愛上學的孩子,媽媽陪著女兒撿破爛,身體力行地讓孩子感知生活的不易,比起坐在空調(diào)房里大講讀書有用論更直接,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枯燥的理論不如落在實際行動上,沒有什么方式比親身體驗來得更有效。
胡真真:這種教育方式未必適合每一個人,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和想法。教育孩子還是需要多多陪伴,和他們一起成長,共同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建議這位媽媽多去和老師及女兒溝通,了解女兒不愛學習的根源在哪里,了解女兒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關系怎樣,為什么會厭學等等。如果在學校里沒有問題,就要在家里營造學習的氣氛,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查原因找問題,幫助孩子解決障礙,讓孩子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去學習。
虎媽談教育:“帶娃撿垃圾”是體驗式教育的一種。體驗式教育是家庭教育必備的教育方式,對于鍛煉孩子的幾大能力效果顯著。第一,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相比于什么都不讓孩子親自參與,那些經(jīng)常體驗各種新鮮事的孩子具有更加強大的動手能力,實踐出真知,他們往往能夠快速掌握真的技能。第二,提升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孩子動手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讓孩子撿破爛,那么孩子就懂得了怎么去撿垃圾,什么垃圾能夠換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加速反應思考,也能夠理解父母的艱辛,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了,自己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也就來了。第三,被動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學習。通過體驗式教育讓孩子主動學習,可以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熱情,只有自己主動得來的知識,才能夠更長久地記在心里。
圖圖:撿破爛,刺激孩子的學習心,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需要審視其反噬效應。對于那些生活當中本身已經(jīng)經(jīng)受很多磨難的孩子來說,再多增加一些負擔,只會讓他們受到的壓抑更大。因為不愛學習就被媽媽帶去撿破爛,孩子看似變得乖巧,但要深思的是,她是否是在身不由己的情況下,而得到了一個短暫的轉(zhuǎn)變呢?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困境呢?還是要繼續(xù)撿破爛嗎?這樣的教育效果能持續(xù)多久呢?
明敬:父母的初衷當然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辛,然后啟迪孩子好好學習,因為許多人還是堅持“知識改變命運”??墒?,這樣的做法,會不會讓孩子覺得,“撿破爛的人,就低人一等?”我們相信這個媽媽也沒有往這個角度去思考,畢竟沒有一種教育方法是一勞永逸的。
遠方老師:做父母的都期盼孩子成龍成鳳,希望孩子以后有個好前途。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吃喝不愁,物質(zhì)條件豐富,缺乏磨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生活太安逸了,反倒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這位家長是良苦用心,對孩子不愛學習的行為有點無可奈何,但是她不遷就不縱容,不打也不罵,采取了帶孩子撿垃圾的做法,讓孩子吃點苦頭,用實際的體驗讓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比單純的說教要有效得多。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jù)孩子自身的特點,不能機械地照搬別人的方法。如果帶孩子去撿破爛就能夠解決問題,那教育豈不是變得簡單了?
家有二寶:作為母親,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為了孩子的未來,這樣做是值得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地成長,開心地玩耍,少一點學習壓力,然而看看現(xiàn)在的就業(yè)環(huán)境,沒有一個好的學歷,將來能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嗎?這并不是唯文憑論,只是現(xiàn)實如此。今日的辛苦讀書,是為了明日的衣食無憂。
溫柔的云朵: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內(nèi)驅(qū)力。而要找到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首先需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不急躁,不功利,以身作則才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教育。所以,我們可以帶孩子去撿破爛,但應體驗的,是生活之不易,而非“羞恥感”。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艱辛,也要讓他感受到勞累帶來的成果和愉悅。由此,他們才會更加明白:勞動是美麗的,自己作為學生,在學習上也有“勞動”的責任,也會收獲學習這個“勞動”的果實。
編輯/纖手暖C3AD1F2D-867D-403B-84B7-3F75B41EFB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