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偉鋒,任旭坤
(萊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內(nèi)三科,山東煙臺 261423)
2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多飲、多食、多尿等,血糖的持續(xù)升高還可導致眼部、足部、心臟、腎臟、神經(jīng)等多組織損傷,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與生命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1]。臨床上常采用二甲雙胍治療,該藥主要通過抑制胃腸道血糖吸收來控制血糖水平,但單獨使用該藥物治療時效果一般,長期服用容易引起胃腸道功能障礙。阿卡波糖作為一種新型的餐后降糖藥物,具有藥效快速、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且對T2DM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阿卡波糖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與安全性,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萊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8例T2DM患者分為觀察組(49例)與對照組(4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9~77歲,平均(61.89±10.20)歲;男性21例,女性28例;病程8個月~8年,平均(4.18±1.32)年。對照組患者年齡47~78歲,平均(62.03±10.23)歲;男性25例,女性24例;病程6個月~8年,平均(4.12±1.3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3]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者;對本研究所使用的藥物無禁忌證者;入組前未接受其他有效藥物治療者。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異常、意識不清,無法正常溝通者。研究經(jīng)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鹽酸二甲雙胍片(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786,規(guī)格:0.25 g/片),餐中或餐后即刻口服,0.5 g/次,3次/d。觀察組患者鹽酸二甲雙胍片服用方式同對照組,并聯(lián)合阿卡波糖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05,規(guī)格:50 mg/片),分別在餐中口服,50 mg/次,3次/d。3 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空腹血糖(FBG)水平下降數(shù)值≥3.3mmol/L,F(xiàn)BG水 平 ≤ 6.1 mmol/L,餐 后2 h血 糖(2 h PG) ≤ 7.8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 ≤ 6.5%;有 效:治 療 后 患 者FBG下 降 幅 度1.1~3.2 mmol/L,F(xiàn)BG ≤ 7.0 mmol/L,2 h PG ≤ 10 mmol/L,HbA1c ≤ 7%;無效:與治療前比,血糖水平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手指末梢血,使用親和層析微柱法測定HbA1c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FBG、2 h PG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R)值,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FINS水平,并計算IR值,其計算公式為:IR=FBG×FINS/22.5。④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不良反應(皮疹、腹瀉、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等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血糖、FINS 水平及 IR 值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經(jīng)治療,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血糖 治療后兩組患者FBG、2 h PG、HbA1c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FINS水平與IR值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INS水平及兩組患者IR值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FINS水平與IR值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FINS水平與IR值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INS:空腹胰島素;IR: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
?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通過對T2DM致病機制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是由于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異常所致,因此,在進行治療時可從減輕胰島素抵抗方面入手[4]。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B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
二甲雙胍常被臨床用于治療糖尿病,其藥效與雙胍類口服降糖藥相似,可有效抑制肝臟糖的異生和糖原分解,但使用二甲雙胍易引發(fā)腹瀉、腹脹等,且不好控制藥物劑量,患者口服后容易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降低治療效果,需要聯(lián)合不同藥物進行治療,以期維持效果,加強對于血糖水平的控制[5]。阿卡波糖屬于一種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該藥物不會刺激胰島素細胞分泌胰島素,故可有效減輕高胰島素血癥所引發(fā)的不良反應,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時減小了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6]。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INS水平與IR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T2DM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可促進胰島功能恢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胰島素抵抗效應,且聯(lián)合用藥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FBG、HbA1c、2 h PG均是反映T2DM患者機體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阿卡波糖聯(lián)合二甲雙胍經(jīng)口服進入腸道后競爭性地抑制小腸合成α-葡萄糖苷酶,延緩體內(nèi)小腸對外源性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葡萄糖的合成與釋放量,進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尤其適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水平較高者[7-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BG、2 h PG、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可被阿卡波糖聯(lián)合二甲雙胍有效降低。
綜上,阿卡波糖聯(lián)合二甲雙胍可提高T2DM患者臨床療效,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