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妍
(武漢市漢南區(qū)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湖北武漢 430090)
多數年長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時,由于機體中樞調節(jié)適應功能減退,各個器官儲備功能容易受到影響,在手術麻醉、體外心肺循環(huán)轉流時,常常發(fā)生耐受性不佳的情況[1]。術后患者伴有較強的應激反應,容易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如血栓性疾病,容易影響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在手術過程中多數患者采用了全麻藥物,從而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也會引起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情況的發(fā)生。吸入麻醉具有容易控制的特點,但其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統,會對患者器官產生一定的干擾。而全靜脈麻醉鎮(zhèn)痛,安全系數大,對器官的干擾較小[2-3]。以全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對老年術后患者認知功能與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為本次研究重點,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武漢市漢南區(qū)人民醫(yī)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手術治療的200例老年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1~80歲,平均(70.17±1.26)歲;基礎疾?。焊哐獕?1例,糖尿病39例,冠心病20例;疾病類型:胃癌21例,骨折50例,腸癌29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60~81歲,平均(70.21±1.27)歲;基礎疾?。焊哐獕?0例,糖尿病40例,冠心病20例;疾病類型:胃癌20例,骨折50例,腸癌3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具有手術指征者;無溝通障礙或語言障礙者;對麻醉藥物無過敏反應者;入院前1年無全身麻醉史者。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凝血機制障礙者;存在手術禁忌證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合并3級高血壓、嗜鉻細胞瘤等導致術中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武漢市漢南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審核本研究并已批準通過,且患者或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在手術前所有患者均需禁飲、禁食,在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監(jiān)測患者末梢血氧飽和度、腦電雙頻指數、血壓、心率,密切觀察心電圖。麻醉誘導:依次給予患者注射用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規(guī)格:1 mg/支)0.002 mg/kg,注射用維庫溴銨(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458,規(guī) 格:4 mg/支)0.12 mg/kg,丙 泊酚乳狀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82,規(guī) 格:20 mL∶0.2 g)0.003 g/kg,氣管插管成功后將麻醉機連接實施機械通氣,對通氣頻率實施調整,潮氣量在6 mL/kg,呼吸比1∶2,氧氣量為1.5 L/min。對照組患者持續(xù)吸入50%一氧化二氮與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規(guī)格:120 mL/瓶)進行麻醉維持。觀察組患者給予靜脈泵輸注0.1 μg/(kg·min)注射用舒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規(guī)格:1 mg/劑)靜脈泵入,并給予其4 mg/(kg·h)丙泊酚靜脈注射。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4]評分對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4、12 h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滿分為30分,分值越高表明認知功能越好。②比較兩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拔管時間、應答時間及蘇醒時間。④分別于麻醉前、麻醉后1 h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對兩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展開檢測并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MMSE評分、手術指標、蘇醒質量及血流動力學均屬于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MMSE評分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MSE評分 與術前比,術后1~12 h兩組患者MMSE評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手術指標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
2.3 蘇醒質量 觀察組患者拔管時間、應答時間及蘇醒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MMSE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MMSE評分比較(±s,分)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1 h比,#P<0.05;與術后4 h比,△P<0.05。MMSE:簡明精神狀態(tài)量表。
?
表3 兩組患者蘇醒質量比較(±s,min)
表3 兩組患者蘇醒質量比較(±s,min)
?
表4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麻醉前比,▲P<0.05。MAP:平均動脈壓;HR:心率。1 mm Hg=0.133 kPa。
?
2.4 血流動力學 與麻醉前比,麻醉后1 h兩組患者MAP、HR水平均顯著升高,而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手術過程中采用麻醉藥物能顯著降低患者疼痛感,但是由于患者身體功能下降,導致患者器官對麻醉藥物的敏感性增強,在術后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同時影響患者認知功能[5]。外科手術是強烈的應激刺激源,患者在術后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容易對患者康復情況、生存質量造成影響,而多數患者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有研究認為和手術方式、年齡、麻醉用藥、麻醉深度密切相關[6]。
七氟烷作為一種吸入性麻醉藥物,能抑制突觸前膜釋放谷氨酸,可影響興奮性突觸信號傳遞,并影響患者大腦海馬區(qū)的記憶,從而引起認知功能障礙。全靜脈麻醉是臨床常用麻醉方式,其對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影響較小,丙泊酚為短效靜脈麻醉藥物,通過增強患者機體γ-氨酪酸受體從而發(fā)揮藥理作用,具有蘇醒迅速、作用時間短等優(yōu)勢;而芬太尼則是U受體激動劑,是短效鎮(zhèn)痛藥物,和丙泊酚進行復合麻醉,能減少麻醉用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1~12 h的MMS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拔管時間、應答時間及蘇醒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提示全靜脈麻醉對老年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認知功能影響較小,可縮短手術時間,且蘇醒質量較好。
全靜脈麻醉將局麻藥物通過靜脈注入到人體內,再經過人體血循環(huán)作用到自身中樞神經,從而達到全麻目的,其與吸入麻醉方式相比,具有對人體生理影響小、不良反應輕、麻醉平穩(wěn)等優(yōu)點,能顯著減少患者術中軀體反應,提高患者鎮(zhèn)靜程度,并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8-9]。據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MAP、HR水平在麻醉后1 h后升高幅度小于對照組,表明采用全靜脈麻醉可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
綜上,提示全靜脈麻醉對老年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認知功能影響較小,可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并縮短手術時間,且蘇醒質量較好,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