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燦
若說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和理解文本大意能力的初級階段,那么初中便是深化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增強文本解讀能力、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進階時期。這一時期學生可塑性最強,獨立思考和獨立人格逐漸顯現(xiàn),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自身認知局限越來越明顯。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如何通過閱讀提升初中生認知水平和判斷是非能力,如何讓校園中可愛、活潑的“生命”走進社會,成為教育者共同的聚焦點。筆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嘗試開展以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為立意的社會化閱讀,對學生閱讀興趣、實踐能力、社會認知等方面的提升都有明顯效果。
一、培養(yǎng)動機促內驅,激發(fā)興趣提效益
文本閱讀與分析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初中生的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最主要的還是學生與教師往往圍繞“成績”這一藩籬想方設法,以應試角度解讀文本,如大海撈針般大打題海戰(zhàn),形不成自己的閱讀品味,生命精彩得不到張揚。
初中是語文學習的關鍵期,也是閱讀習慣、品位形成的關鍵期,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應想方設法追求高品質的閱讀。社會化閱讀是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數(shù)字化閱讀,借助現(xiàn)代教學工具,學生可以從各方面搜集相關信息,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除糟粕、保留精華,積累一定的社會、時代、文學常識,再基于一定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多方位思考,加深認知與理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解讀能力。如我們常說學習“愚公精神”,殊不知現(xiàn)今社會“愚婆精神”更為緊缺;我們贊賞呂蒙的開卷有益,卻不知和他相反的還有方仲永??傊?,學生的眼界應當開闊,學習的范圍應不止于課本、校園,要通過各種校本課程、閱讀課程、社團活動、專題講座、家校合作等形式,不斷吸引學生對社會、對現(xiàn)實、對歷史、對文化的好奇心,也可以通過體驗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校園以外事物的興趣,同時積極配合課程、活動推薦相關書籍,鼓勵學生在社會化閱讀模式中探索、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性特點與興趣愛好,使生命精彩、生命活力充分彰顯。
二、確定主題定活動,學校社會齊開花
考慮到初中生年齡、知識面、社會閱歷和課程時間的限制,初中生的閱讀選擇首先應建立在學生自身的興趣喜好之上,增強閱讀的積極性,并不局限于教材內容或紙質材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僅有興趣而得不到充分引導只會讓學生陷入“三分鐘熱度”“讀什么,什么不知道”的困境。因此,在學生初步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點時,我們應當多問學生“為什么讀”“讀什么”“怎么讀”,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堅定自己的閱讀興趣,以便確定主題。圍繞已選定的主題,可多人一組開展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借助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等搜集相關主題閱讀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系統(tǒng)整理歸納有效信息,再批注賞析相關閱讀資料;最后匯總,開展手抄報、黑板報、征文或演講專題比賽活動。
閱讀不是孤立、單向的,校內的主題閱讀活動,留給學生閱讀時間和空間,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點評、交流互動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堅定自我興趣,在合作探究、互動交流中實現(xiàn)閱讀的實際價值,增強語文學習的熱情。在節(jié)假日,學校也要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相關主題實踐活動,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并利用AR技術真實體驗書中世界、感受社會變遷,從而增強對書本內容的體驗感、認知力和領悟力,提高初中生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社會學知識。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這才是生命活力的本源所在。
三、分享、展示同步走,深入社會促傳承
閱讀不應只是閉門的苦讀,也要讓學生將閱讀成果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與他人分享,一方面促進更多人關注支持閱讀,另一方面增強學生閱讀信心,進一步內化學生閱讀認知,增強閱讀深度。學生可通過獨立完成或與他人合作,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實踐感知轉化成視頻、PPT、手抄報、圖片等成果,然后上臺展示并演說。老師可邀請各科教師代表、社會研究人員進校擔任評委,共同參與社會化閱讀成果評比活動,優(yōu)勝者可直接走上街頭、走上社會展示,學校亦可將活動直播或制作美篇分享至各個平臺。對于學生而言,全員閱讀、走進社會的讀書氛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困生閱讀內驅,而中等生則會產(chǎn)生分享的欲望,優(yōu)秀生走出校門,則有利于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這樣,每個人的生命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對于學校而言,社會化閱讀從內容和方式上實現(xiàn)巨大轉變,提升了閱讀的量與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展示了學校與社會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社會而言,一些即將逝去或鮮為人知的文化、歷史、事物得到傳承,重新進入大眾視野,重新迸發(fā)新的活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思本為一體,新時代的學生需要閱讀,更需要有思考的閱讀、貼近社會現(xiàn)實的閱讀。雖然由于多種因素,社會化閱讀一時難以普及和完全落實,但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與變革,我們要勇于突破藩籬,敢于試驗,闖出社會化閱讀的一片天,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參考文獻】
[1]宋風寧.中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時間、閱讀成績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0,23(1):84-87.
[2]鐘雄.社會化閱讀:閱讀的未來[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