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芬
詩詞里,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贊美了老師的無私奉獻;歌聲里,一句“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歌頌了老師是許多人尊重和夢想的職業(yè)。張桂梅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老師愛崗敬業(yè),堅韌執(zhí)著的精神。
人們溫暖而慷慨的贊美,把老師推到了最耀眼的舞臺中心。在這個光環(huán)覆蓋的教育舞臺上,一個個優(yōu)秀的老師用無悔青春抒寫教書育人的執(zhí)著追求,用默默無聞、愛崗敬業(yè),彰顯了教師的平凡與偉大。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世界給你多少贊美,就給你多少壓力。作為老師,要想在教育洪流中激流勇進,就需要與時俱進,不斷修煉自己的“法力”,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看家本領,游刃有余地開展教育教學,無怨無悔地立德樹人。
理想信念——方向之燈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边@是張桂梅老師的話。人生有了信念,生命就有了奔涌向前的動力。如果懷揣夢想的孩子是求知探索的追夢人,那老師就是保駕護航的圓夢者。老師心中的理想信念就是逐夢之燈,給追夢人指明前進的方向。作為教師,要緊緊圍繞在黨的周圍,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準則,以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為準繩,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教育事業(yè)的人,并把這種忠于教育,忠于人民,忠于黨的精神和信念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未來的接班人,助祖國的新生力量筑夢、追夢、圓夢,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道德情操——修身之范
每天早晨7點,她第一個走進教室,晚上10點才離開。周末,當人們都在休息娛樂時,這正是張桂梅工作最緊張的時候。她身體力行,兢兢業(yè)業(yè),為學生樹起了標桿。師者為師亦為范。教師不僅要傳授正確的知識,還要以身作則,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模仿能力極強,辨別是非能力較弱的孩子影響較大。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施教之前,教師必須不斷修煉,做一個真正的人師,無論是鉆研務實的業(yè)務精神還是謙虛好學的學習態(tài)度,無論是為人處世的品德人格還是廣博的學識和胸襟都必須是積極向上和充滿正能量,這樣的老師才能帶領孩子們找到真善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提升人格品質,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苯處熅褪且幻骁R子,有其師必有其徒。師若高潔,徒則高潔,反之,亦然。人生不能打草稿,每個老師都有責任幫助成長中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
扎實學識——立教之本
“張老師用她的實際行動和所取得的佳績,明確回答了華坪教育的出路問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苯毯脮抢蠋煹奶炻?,而扎實過硬的業(yè)務知識是老師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領。古人言:“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痹谌招略庐惖男畔r代,老師不僅要掌握所教學科的學科知識,還要涉獵其他方面,用扎實的知識儲備對所教知識進行抽絲剝繭,讓自己愛上教學,讓學生愛上學習。同時,老師還要緊抓知識之繩,與時俱進,懷抱“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加寬加厚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學生需要一棵樹時,就能給他一片森林;需要一滴水時,就能給他一片汪洋大海。
仁愛之心——教育之源
張桂梅老師沒有孩子,卻是54個孩子的媽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孩子的親人外,沒有一個人會像老師這樣無私地愛著別人家的孩子,巴望著別人家的孩子成人成才。師愛是厚重而執(zhí)著的。沒有愛的教育就不算真正的教育。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敝挥袗酆⒆?,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愛,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橋梁,也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老師循循善誘的耐心是愛,它是孩子心田的及時雨,化解了孩子探索未知的困惑;當學生生活上遇到困難,老師噓寒問暖的關心是愛,它是孩子逆境中的一把火,點燃了孩子追求生活的勇氣;當學生心靈上受到挫折,老師春風化雨般的勸導是愛,它是孩子心靈救急的良藥,治愈了孩子探索世界時受的傷。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是愛與愛的傳遞,不論孩子優(yōu)秀與否,教師的愛是平等的、真誠的、無私的。讓愛潤澤生命,讓生命傳播愛。
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我,未來的三尺講臺上,我將借楷模之光,鑄我?guī)煹轮?,始終懷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意志,心甘情愿和無怨無悔地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