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偉
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極強異質(zhì)性,主要起源于淋巴結(jié)及其他淋巴結(jié)組織,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病理類型較多,根據(jù)細胞來源可分為T細胞、B細胞、NK/T細胞3種,以B細胞占比最高,T細胞次之[1-2]。非霍奇金淋巴瘤致病因素復雜,且不同病理類型患者預后也存在較大差異,如T細胞型治療效果遠不如B細胞型,預后也更不理想[3]。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現(xiàn)為無痛性淺表淋巴結(jié)腫大,呈進行性發(fā)展,以頸部最為常見,患者常伴有腹部包塊、上腹痛、消化道出血等表現(xiàn),近些年其發(fā)生率明顯升高[4-5]。為更好地防治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研究對其臨床病理特點展開分析,并進一步分析其與預后的相關性?,F(xiàn)總結(jié)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0例臨床資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47.31±5.46)歲。所有入選者均經(jīng)病理組織學、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確診;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預計生存期<3個月、伴有精神疾病、其他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拒絕參與本次研究。
整理入選者所有基礎資料與病理資料,如年齡、性別、癥狀、腫瘤部位、病變直徑、臨床分期、乳酸脫氫酶(LDH)變化及治療情況等。通過電話、門診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截止時間為2020年7月30日。根據(jù)隨訪結(jié)果,記錄生存情況,并分析病理表現(xiàn)及其與預后關系。
60例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臨床特征及病理表現(xiàn)為:發(fā)病以男性、≥60歲人群居多,初期癥狀表現(xiàn)以消化系統(tǒng)癥狀為主,病變部位主要為結(jié)內(nèi),病變直徑大部分<10 cm,LDH升高占比較少,臨床治療中手術較為常見。見表1。
隨訪3年,60例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為26.67%(16/60)。死亡組年齡≥60歲、B組癥狀、病變直徑≥10 cm、臨床分期Ⅲ~Ⅳ期、LDH升高占比高于生存組,上述指標與預后關系密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病變部位則與預后無明顯關系,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單因素分析(例,%)
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60歲、B組癥狀、病變直徑≥10 cm、臨床分期Ⅲ~Ⅳ期、LDH升高是影響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且OR≥1)。見表2。
表2 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
T細胞淋巴瘤是組織細胞及其前體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病變,可分為外周T細胞淋巴瘤和前驅(qū)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前者來自胸腺后的表達成熟淋巴細胞轉(zhuǎn)化,后者為未成熟的T淋巴細胞,主要來自骨髓與胸腺[6-7]。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為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一個分類,二者組織學相同,以腫瘤細胞偏大、核仁細小或模糊、核染色質(zhì)細膩稠密、核分裂相為主要特點[8]。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并非臨床常見病,初期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極易被忽視,造成漏診、誤診現(xiàn)象,且該病變化快速,大部分患者預后不佳[9-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發(fā)病以男性、≥60歲人群居多,初期癥狀表現(xiàn)為消化系統(tǒng)癥狀,病變部位主要為結(jié)內(nèi),病變直徑大部分<10 cm,LDH升高占比較少。隨訪3年,60例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為26.67%(16/60);由此可見,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臨床病理表現(xiàn)復雜,預后效果不理想。宋立娜等[11]研究顯示,原發(fā)胃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T細胞淋巴瘤預后遠不如B細胞淋巴瘤,外周T細胞淋巴瘤預后最差。分析其原因為,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發(fā)病急、變化快,具有較強的侵襲性,加之當前臨床對該病的研究尚未完全清晰,關于其病因、病機均未明確,使得臨床治療較為困難,無法獲得較好預后[12-13]。因此,分析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病理及其與預后之間相關性尤為重要,以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年齡≥60歲、B組癥狀、病變直徑≥10 cm、臨床分期Ⅲ~Ⅳ期、LDH升高與預后不良有關,且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為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表明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臨床病理表現(xiàn)復雜,年齡、癥狀、腫瘤直徑、分期、LDH水平均與預后相關,臨床需予以高度重視。楊小蕓等[14]研究顯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發(fā)病以中年人為主,男性多于女性,B細胞淋巴瘤顯著多于T細胞淋巴瘤,病理惡性程度、起病部位、體能狀態(tài)評分、血清乳酸脫氫酶水平和大腫塊對預后有明顯影響。究其原因,患者年齡越大生理機能減退越嚴重,機體免疫力較低,且腫瘤越大、臨床分期越嚴重、LDH水平越高臨床治療越困難,疾病無法得到較好控制,預后更差[15]。
綜上所述,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預后較差,年齡、B組癥狀、病變直徑、臨床分期、LDH水平變化均與預后有較大關系,臨床需予以高度重視,盡可能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