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群,任科梅(通訊作者)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yī)院 重慶 408099)
手術室作為醫(yī)院重要技術部門,手術室護理工作細致且又復雜,體現(xiàn)被動性、突發(fā)性、流動性和無菌性等特征,對護理人員的應變能力、護理技能及防范能力提出極高要求,如何高效、高質(zhì)量培養(yǎng)手術室護理人才成為研究重點[1]。傳統(tǒng)手術室護理臨床教學方法采取一帶多教學模式,單純依據(jù)實習大綱進行理論及技能教學,未能關注實習生信息接收情況,教學過程單調(diào)且枯燥,教學效果較差[2]。近年來護理實習教學中學習和引進多種符合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其中敘事教育可通過敘述并重構故事、經(jīng)歷的方式,促使實習生感受到手術室護理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理論知識學習和護理技能訓練中,且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到自身職業(yè)的價值,提高教學效果[3]。為此,本次研究對手術室護理本科實習生臨床教學中應用敘事教育的效果進行了探討,選擇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手術室接收的本科護理實習生60名作為研究對象,如下。
選擇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手術室接收的本科護理實習生6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各30名。對照組男3名,女27名,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95±0.65)歲;觀察組男4名,女26名,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88±0.71)歲;兩組學生均由同一批老師展開教學工作。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帶教法教學,帶教老師結合實習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理論教學采取集中授課模式,采取PPT、板書等方式,講解規(guī)章制度、理論知識及實踐性護理操作等,技能教學采取跟班帶教模式,熟悉醫(yī)院及手術室環(huán)境,先由教師演示,實習生觀看后模仿和學習技能,掌握后實習生單獨操作,教師在旁指導[4]。
1.2.2 觀察組 敘事教育法,結合實習大綱、敘事教育應用條件等組建教育素材庫,以“人文”“安全”“無菌”“突發(fā)”等主題收集敘事材料,結合護士訪談、文獻資料、護理記錄、新聞、手術視頻等進行收集,具有直觀、生動的特征,符合實習生興趣要求。入院第1周帶教老師引導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手術室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環(huán)境特征及護理要求,結合敘事材料庫相關材料,促使其熟悉手術室的布局,了解各個區(qū)域的位置及功能,如器械區(qū)、無菌區(qū)、標本區(qū)等,標識手臂刷洗消毒方法,標識無菌手套、手術衣的穿戴方法,標識器械的清點和擺放等內(nèi)容,采用文字、視頻、動畫等方式講解,確保其掌握手術室護理的必要流程及注意事項。利用電影、文藝作品等形式講解手術室護理課程,促使其深刻地理解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偉大,切實了解每個護理標準及操作的必要性。第2~3周事先結合敘事材料講解相應實習生病例的護理注意事項,如醫(yī)院視頻、紀錄片等,再帶領參與護理操作,參與患者護理,確保其掌握患者核對、術前準備、術后訪視及護理文書書寫等規(guī)范性護理內(nèi)容,熟練輸液、電刀、物品清點、廢棄物處理等護理技能,明確麻醉、體位、無菌操作、消毒液配置等原則[5]。每天實習結束前解答實習生疑慮,第4周前上交學習體會,了解教學不足,針對性改善。
比較兩組教學效果:理論知識采用問卷答題模式,滿分100分;實踐成績由帶教老師評分,通過模擬常見手術室病例的護理技巧進行評分,滿分100分;綜合實習成績=40%理論成績+60%實踐成績。教學滿意度由實習生結合本院自制手術室護理教學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從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學生主體體現(xiàn)、問題解決能力等進行評價,分為滿意和不滿意。思維能力采用思維量表進行評價,滿分420分。
采用SPSS 20.0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及綜合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 ± s,分)
表1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shù) 理論成績 實踐成績 綜合成績觀察組 30 95.06±4.15 92.62±6.92 93.42±5.42對照組 30 88.08±5.26 82.85±8.43 84.73±6.79 t 5.706 4.906 5.478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學生主體體現(xiàn)、問題解決能力等滿意度96.66%、96.66%、100.0%、96.66%、96.66%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73.33%、83.33%、73.33%、76.66%(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n(%)]
教學前兩組思維能力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教學后觀察組思維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思維能力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思維能力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shù) 教學前 教學后觀察組 30 275.95±25.64 342.82±28.77對照組 30 277.02±26.13 293.42±27.36 t 0.16 6.815 P 0.873 0.0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不同教育領域?qū)W習并引進適宜的教學方法,其中護理教學近年來受到重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護理人才的護理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等成為關注重點[6]。手術室護理臨床教學作為護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使實習生盡快適應實際工作場所,形成護理專業(yè)態(tài)度的重要過程。手術室作為特殊性治療場所,對各項護理操作的要求極為嚴格,護理人才培養(yǎng)難度大,需采取高效的教學方式[7]。敘事教育帶教模式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的及教學主題后,收集相關敘事材料,再通過講述、解釋、重構故事和經(jīng)歷等方式,引導實習生進入相應的情境,感同身受實際的工作氛圍,催化其對護理工作的認同[8]。如采取新聞作品、紀錄片等培養(yǎng)實習生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及護理職業(yè)價值觀,采取醫(yī)院記錄視頻、護理經(jīng)歷等促使實習生了解護理流程規(guī)范及標準的重要性,認識到任何微不足道的疏忽所帶來的巨大風險,提高警惕性,建立高標準目標[9]。而且教學注重學生的反思,了解自身不足,促使其主動學習。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實踐及綜合成績高,教學滿意度至少96.88%且思維能力評分高,提示采取敘事教育對培養(yǎng)手術室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鞏固效果、實踐技能掌握效果有明顯作用,且實習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高,體現(xiàn)實習生主動性特征,而且具有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效果,教學效果好。同有關結果“實習前兩組護生職業(yè)態(tài)度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實習末期試驗組職業(yè)態(tài)度總分,技能,靈活性,溝通交流高于對照組”相近。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本科實習生臨床教學中應用敘事教育的培養(yǎng)綜合性手術室護理人才有良好效果,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職業(yè)態(tài)度及思維能力,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