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軍,徐磊榮,于 靜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人民醫(yī)院 江蘇 鹽城 224000)
截止到當前,乳腺癌逐漸成為女性身體健康的影響因素之一,隨著目前實驗設備以及實驗手段的逐漸完善,對乳腺癌SUSD3基因生物分型分化的研究開始逐漸完善并成為當前癌癥基因免疫組化研究的新方向。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以及人的表皮生長因子等是國際公認的免疫組化指標并適用于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療以及分泌物跟蹤標記方面。其腫瘤相關因子KI67以及CK5/6等檢測結(jié)果對于免疫組化實驗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研究乳腺癌SUSD3基因分型分化以及其診療的相關進展,通過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以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等標記物對其進行免疫組化檢測[1],根據(jù)不同標記物陽性率得出四種基本分型:分別為LA類luminal A型、LB類luminal B型、H2類HER-2(+)型和BL類basal-like型[2]。通過對不同分型乳腺癌SUSD3基因的研究實現(xiàn)對乳腺癌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指導。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132例我院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并選用免疫組化法對乳腺癌病理區(qū)以及癌旁正常組織進行檢測,患者全部為女性,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48±2)歲。全部患者為乳腺癌手術治療患者并切取組織進行細胞活檢,病歷及手術記錄完整。全部患者年齡、腫瘤侵犯境界、大小、活動度、TNM分期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對患者進行雌激素受體免疫組化檢測,二氨基聯(lián)苯胺進行染色,從而對組織中雌激素受體介導的SUSD3基因進行檢出以及分析,統(tǒng)計和分析乳腺癌癌癥組織以及癌旁正常組織在雌激素受體介導下的SUSD3基因表達情況、分型情況,并對乳腺癌中跨膜酪氨酸激酶表達情況和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的干預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四種基本分型的組織
全部患者均采用Max Vision免疫組化法進行細胞學檢測,檢測SUSD3基因標記物陽性情況,術后標本境界達正常組織0.5 cm,標本經(jīng)4%甲醛溶液固定后石蠟包埋制作3μm連續(xù)切片,切片處理后選擇二甲苯溶液處理,不同濃度酒精分步脫水,利用高溫高壓噴氣處理實現(xiàn)抗原還原,兩分鐘后經(jīng)水洗處理,選擇pH=7.4的磷酸緩沖鹽溶液進行沖洗處理,處理后擦干多余緩沖溶液。將制作完成的切片進行氧化處理,選擇2.5%過氧化氫溶液以降低組織內(nèi)氧化酶活性的影響。室溫對處理后的切片進行孵育培養(yǎng),同樣的方法對切片進行處理,最終選擇蘇木素再次染色,不同濃度酒精分步脫水后進行封片。封片后在光學顯微鏡下高倍鏡下隨機進行視野選擇并觀察,檢測免疫組化因子陽性的表達情況并記錄,根據(jù)雌激素受體不同的表達將其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為陰性表達,其腫瘤細胞膜染色較弱,不足整體細胞的10%。第二級為陽性低表達,腫瘤細胞膜部分弱染色,染色細胞大于整體細胞的10%。第三級為陽性高表達,腫瘤細胞膜中等,染色細胞大于整體細胞的10%。第四級為陽性高表達,腫瘤細胞膜完全染色,染色細胞大于整體細胞的10%[3]。
觀察各個隨機選擇的切片高倍鏡下免疫組化因子陽性表達情況,根據(jù)不同陽性染色情況以及染色細胞所占整體的比例將雌激素受體介導的乳腺癌基因SUSD3進行分型分化,最終實現(xiàn)LA類luminal A型、LB類luminal B型、H2類HER-2(+)型和BL類basal-like型的分型區(qū)分,并通過不同分型分化對臨床乳腺癌臨床表現(xiàn)、腫瘤轉(zhuǎn)移程度等進行對比,并對臨床治療進行有效地指導,提升治療的成功率和預后效果。
其中以Log-rank對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采取多因素分析的統(tǒng)計學方法對調(diào)查資料進行計算。研究資料選擇Cox線性回歸分析,α=0.05,檢驗效能系數(shù)為0.8(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四類不同乳腺癌SUSD3分型分化陽性率進行檢測并統(tǒng)計,其統(tǒng)計結(jié)果LA類luminal A型共76例,共占57.58%、LB類luminal B型共16例,共占12.12%、H2類HER-2(+)型共17例,共占12.88%、BL類basallike型共23例,共占17.42%,其統(tǒng)計學結(jié)果,見表1。
表1 乳腺癌雌激素受體介導SUSD3基因分型分化及其陽性率檢出情況(n)
將臨床不同分型分化的患者進行分類治療并對分型不同患者進行隨訪觀察,觀察不同患者無瘤生存率以及總生存率,對其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以前兩型較好,后兩型較差。見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不同基因免疫組化分型無瘤生存率以及總生存率隨訪觀察統(tǒng)計學分析
對雌激素受體介導的乳腺癌患者納入統(tǒng)計患者進行無瘤生存時間隨訪與追蹤,統(tǒng)計分析影響因素,結(jié)果表明病理分期,TNM分期和淋巴轉(zhuǎn)移是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雌激素受體介導的乳腺癌患者無瘤生存時間長度多因素回歸分析
乳腺癌患者與其他惡性度較高的腺瘤相比,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患者恢復情況有明顯的優(yōu)勢[4]。因此通過對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體介導的SUSD2基因分型分化的研究,實現(xiàn)對SUSD3基因在乳腺癌表達的檢出以及分型的檢測,從而指導臨床中對乳腺癌患者早期檢查發(fā)現(xiàn)以及早期治療、基因靶向藥物治療等方面的長足進步,提升乳腺癌患者的術后治療效果,減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的癥狀,縮短治療入院時長[5],提升乳腺癌治療的治療效率以及治療后的成功率,最終提升患者術后的生存率并改善患者的治療預后的效果。
綜上所述,根據(jù)上述研究,能夠明確雌激素受體介導的SUSD3基因分型分化,通過明確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分化,明確LA類luminal A型分型轉(zhuǎn)移情況以及預后情況較其他分型更佳,從而指導臨床對乳腺癌患者進行針對性救治,最終實現(xiàn)提升乳腺癌患者治療效果以及各種治療手段的臨床應用,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整體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