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
摘 要: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尤為重要,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不論對于未來的社交還是當下的學習都很重要,作為小學班主任,從孩子一上學開始就逐步給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對于孩子的學業(yè)還有班級的管理都是非常有利的。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良好習慣
小學的孩子年齡小,自控力差,但是可塑性很強,這個年齡的學生需要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從小建立良好的習慣,對于培養(yǎng)孩子自主管理、自主學習、同學關系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在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時候會輕松很多。鑒于此,本文筆者就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淺談下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關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期待能和各位一線教師共同學習借鑒。
一、順暢地溝通,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
小學生年齡小,天性自由,無拘無束,想要與孩子們建立良好的連接必須先建立良好的信任,讓孩子們有話愿意跟老師說,有想法愿意跟老師溝通,這樣老師才能更順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并且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心理情況,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個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去引導溝通。
一味的說教對于建立師生信任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孩子年齡小,涉世不深,太多的道理未必說了就能理解,更多的是要去用行動影響他們。比如看到有些學生不合群,性格比較孤僻,這時候老師就必須加以重視,如果此時不給予正確的引導,那這種憂郁的性格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一生。想讓孩子信任老師,首先老師要先信任自己的學生,給予關心和關注,愿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論孩子表達出怎樣的情緒,老師都應該正確地疏導,而不是強加說教指責。班主任和教課老師的責任的區(qū)別很大一塊就是對孩子身心狀態(tài)的關心和疏導,更像個在校的大家長,不單負責教會孩子學習知識,更要把重點放到關心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上,讓孩子在學校也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就像有個心理依靠一樣,這樣孩子在校學習才能安心踏實,不至于出現(xiàn)過激的行為。
其實孩子很單純,當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和關注,而且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孩子們是很樂意跟老師做朋友去溝通和交流的。
二、以身作則,產(chǎn)生信服感
學生對老師有了信任感之后,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會積極順暢很多,加上小孩子對老師有天然的敬畏心,老師更應該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去引導孩子建立規(guī)矩,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我們都知道說話帶臟字很不好,那作為老師就應該從自身做起,言談話語間就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即使再嚴重的問題也要就是論事,不能說臟話罵人。再比如,有些學生喜歡亂扔垃圾,作為老師看到地上有亂丟的垃圾主動去撿起來放到垃圾桶里……這些潛移默化的行為,天長日久,學生看在眼里也會受到影響。
老師的行為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試想一個說話暴躁、出口帶臟、隨地吐痰的老師被學生看到會有怎樣的想法,只有自己的行為讓學生覺得值得成為榜樣,產(chǎn)生信服感,才能更深遠地影響一個孩子的行為。一位可敬可愛的老師,即使很多年以后,在學生的心里還是會有很深的影響。
三、日復一日,培養(yǎng)良好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形成的,小學六年的時間足可以培養(yǎng)一個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文明禮貌的習慣、衛(wèi)生習慣、讀書習慣、寫字習慣等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chǎn)生很深遠的影響。
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老師作為班主任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和信任,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些習慣需要天長日久的訓練,老師應該時時給予關注和引導,有些孩子剛開始可能不習慣,甚至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或者行為去告訴學生養(yǎng)成這種良好行為的好處在哪里。比如,結(jié)合一些當下的熱點新聞、名人事跡甚至身邊人的行為去告訴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好處。
有時候孩子還是會犯各種錯誤,這時候老師不要全盤否定,橫加指責,應該充分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明白孩子為什么會突然有這種行為,學生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溝通交流,從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解決問題,當孩子感受到老師愿意理解傾聽他們的聲音,才愿意表達最真實的想法,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只有當孩子從內(nèi)心接納老師的意見才能愿意主動去做出改變。
四、培養(yǎng)良好習慣,打造自主運轉(zhuǎn)良好的班集體
習慣一旦養(yǎng)成,不論學生和老師都會受益無窮,當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的習慣,老師就不用再時常去處理學生和其他人之間產(chǎn)生的因為不禮貌而發(fā)生的沖突。當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老師就不用總是念叨班里的衛(wèi)生問題。當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就不用總是親自監(jiān)督孩子們寫作業(yè)。當孩子們養(yǎng)成了有事愿意跟老師說的習慣,老師就不至于冷不丁地要面對突如其來的過激事件。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為了孩子們能更適應學校的生活,同學間的交往,更有效率地學習,只有用心去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各種良好習慣,才能打造一個能自主良好運轉(zhuǎn)的班集體,學生成長的同時,老師也不再是一個負責盯著每個學生的機器。
總而言之,小學學校的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從小建立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往小里說這是建立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的基礎,往大里說,這些習慣的養(yǎng)成能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是一個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課題。孩子的一生,小學階段非常重要,小學階段的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做事。作為小學班主任,一定要抓住孩子最關鍵的時期幫助孩子培養(yǎng)出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廖瑞茹.小學班級德育活動的開展與德育氛圍建設[J].好家長. 2017,(10):69.
[2]胡永輝.淺談提高小學班級德育活動實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 2018,(8):255.
(山西省臨汾市五一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