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束余聲 薛超莉 肖夕鳳 徐巧芳
1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揚州市婦幼保健院 225001;2蘇北人民醫(yī)院院部,揚州 225001;3揚州大學護理學院 225001
災害是指涉及到廣泛的人員、物資、經濟、環(huán)境損害和沖擊社會功能的嚴重破壞,且這種破壞超出了受影響社區(qū)或社會能夠動用自身資源去應對的范圍〔1〕。災害事件的頻繁發(fā)生在損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同時,也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一旦災害發(fā)生,最早實施心肺復蘇、外傷包扎等現(xiàn)場醫(yī)療救援的一線人員都是護士,護士的災害準備度情況與災害救援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對臨床護士的災害準備度提出較高要求。聯(lián)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2〕(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of Disaster Reduction,UNISDR)提出災害準備度是指有效應對災害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本文擬對某市臨床護士進行現(xiàn)狀調查,了解其災害準備度情況及影響因素,為制定具體災害護理教育課程與實施災害救援培訓演練提供科學依據(jù)。
運用便利抽樣法,于2018年8月抽取某市4所三甲醫(yī)院的250名臨床護士。納入標準:①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②在職員工;③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①護理管理者;②進修生及培訓生。
1.2.1測量工具 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科室、救災經歷和災害培訓等。
護士災害準備度調查表 災害準備度評估工具(The 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由Tichy等〔3〕開發(fā)研制,量表包括災害知識、災害技能和災害管理共3個維度,累計45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rt 6級計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記為1~6分,總分45~270,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災害準備度越好。Khalaileh等〔4〕于2010年對量表條目均分進行劃分:1~2.99分(總分45~134分)定為護士災害準備度差、3~4.99分(總分135~224分)定為護士災害準備度中等、5~6分(總分225~270分)定為護士的災害準備度好。我國學者李真〔5〕于2013年將此量表引入國內,并經過漢化形成中文版量表,漢化后的量表總Cornbach's α系數(shù)為0.90,量表各個維度的Cornbach's α分別是0.93、0.93和0.91。證實量表信效度良好。
1.2.2資料收集方法 筆者調查了包括本院在內的市屬4所三甲醫(yī)院,在得到各護理部的知情同意后詳細解釋調查目的,將護士災害準備度調查表以問卷星的形式統(tǒng)一發(fā)放,注明填寫注意事項,護士匿名填寫后在線提交。數(shù)據(jù)將自動納入問卷星系統(tǒng)平臺,以備分析。共收回有效問卷250份。
使用SPSS 16.0軟件包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一般資料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災害準備度得分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單因素分析使用t檢驗、方差分析;護士災害準備度的影響因素使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抽取某市4所三甲醫(yī)院臨床護士,共250名。詳細信息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分布情況(n=250)
調查顯示,該地區(qū)護士災害準備度整體呈中等水平;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災害技能、災害知識和災害管理。見表2。
表2 護士災害準備度各維度得分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學歷的護士在災害準備度部分維度得分比較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護士在災害技能維度比較中得分高于女護士;不同工作年限、職稱、救災經歷和災害培訓的護士在災害準備度得分中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過救災經歷、參與過災害培訓的護士得分均高于無救災經歷者和未參與過災害培訓者。見表3。
表3 護士災害準備度的單因素分析(分,
將災害準備度各維度得分及總分作為因變量,護士的性別、學歷、職稱、年齡、科室、工作年限、救災經歷和災害培訓等作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多因素分析顯示:護士的年齡、救災經歷和災害培訓是災害知識的影響因素,見表4。災害培訓是災害準備度總分的影響因素,見表5。災害技能和災害管理未在分析中找到影響因素。
表4 護士災害知識的多因素分析
表5 護士災害總分的多因素分析
護士災害準備度整體呈中等水平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護士災害準備度的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處于中等水平,略高于徐曉華〔6〕等的研究結果。目前我國災害安全及救援教育仍處于初期階段,加強臨床護士的災害準備度顯得尤為重要。而調查顯示,災害管理維度在三個維度得分中處于最低,(3.93±0.38)分,提示目前該地區(qū)護士在災害救援中欠缺災害管理的相關理論指導及技能。賈婷〔7〕提出,面對災害救援的新形勢、新任務,臨床護理管理者應積極借鑒國內外救援經驗,實施災害護理教育,強化臨床護士的災害管理能力以提升一線護理人員的整體災害救援能力和質量。有效的災害管理可以在提高護士的災害準備度的同時也將災害損傷降至最低。護士災害技能維度的掌握度優(yōu)于災害知識和災害管理維度 調查顯示,護士災害技能維度得分(4.42±0.22)分,高于陳燕〔8〕等的調查結果,可能與本調查區(qū)域處于較發(fā)達地帶,對臨床護士災害救援相關技知識教育及技能培訓較充沛有關。金雪媚〔9〕等提出多元化培訓具有計劃性和預見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配合模擬演練,可提高護士的護理操作、急救理論和技能、監(jiān)護實施等救災技能。金珊〔10〕采用集中培訓和現(xiàn)場演練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有助于探索災害救援的護理新模式。國外文獻報道〔11〕,災害培訓演練是提升護士災害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盡早接觸災害培訓有益于臨床護士在實踐中積累災害救援經驗,提高災害救援質量。
災害管理貫穿于災害救援的全程,包括災害發(fā)生前準備階段和災后重建的長期應對階段,以及災害護理教育、災后健康咨詢和心理疏導。災難發(fā)生后,受災者一般經歷3個生理性應急過程:警覺期、抵抗期和衰竭期,當體內各種激素和微量元素消耗殆盡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就會隨之發(fā)生。翟利娟〔12〕等針對災害心理應對與援助時提出應完善心理救援,科學應對災害:建立完善相關法律體系;設置專門管理機構;強化輿論導向作用;注重團體輔導在災后危機干預和心理重建中的應用;完善救援機制;加強國際合作,借鑒歐美日等國的先進心理干預方法。此外,調查顯示臨床護士在有關生物制劑、生物襲擊及生物恐怖等災害事件中災害準備度較低,這與國外報道〔13〕一致??紤]與該類災害事件較少發(fā)生有關,且目前醫(yī)院關于生物類災害事件的培訓課程及預防演練尚不完備。隨著災害事件多元化發(fā)生,醫(yī)院應及時開展相關專題講座、運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提高護士的應災能力。
性別與科室 調查顯示,不同性別和科室的臨床護士在災害準備度得分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樣本量分布不均有關;也可能與該地區(qū)護士在臨床中接受同樣的災害課程培訓及演練有關。男護士由于體能上的優(yōu)勢,更適合參與災害救援實施。我院臨床護士參加歷年的國際馬拉松醫(yī)療保障,每年定期進行消防應急演練、心肺復蘇操作訓練,但在婦產科災害準備度方面仍需進一步提高。臨床護士應加強災害救援模擬演練,采用輪轉、專科與全科護理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培養(yǎng)緊急災害救護的儲備力量。
年齡和學歷 年齡≤25歲的護士的災害準備度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年齡> 25歲的護士,年齡≥36歲的護士的災害準備度各維度得分均最低??赡芘c年輕護士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汲取新知識新技能,同時醫(yī)院更注重年輕護士的培訓考核以培養(yǎng)年輕骨干力量有關。表3提示大專學歷的護士的災害準備度各維度得分均高于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護士,這與董文平〔14〕等的研究結果不太一致,可能與樣本量分布不均有關,也可能存在調查的地域差異;鄒圣強〔15〕提出,急診醫(yī)學與災害醫(yī)學戚戚相關,大學本科專業(yè)建設則是一個學科發(fā)展的基礎,只有推進我國災害救援醫(yī)學的學歷教育進程,才能推進災害救援醫(yī)學的現(xiàn)代化、標準化和國際化。
工作年限、職稱、救災經歷和災害培訓 低年資護士的災害準備度普遍高于高年資護士,原因與上述年齡因素一樣。而李曉芳〔16〕研究提出,具有11~20年工作經驗的臨床護士一般為臨床護理骨干,是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最佳的階段,其災害護理能力最強。
護士職稱的護士災害準備度各維度得分和總分均高于護師及以上職稱的護士,考慮初級職稱的護士處于日常護理工作的一線,接觸較多臨床突發(fā)事件,并且常規(guī)接受繼續(xù)教育和技能考核有關。而高職稱護士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技術水平、學術造詣、工作能力和工作業(yè)績方面均高于低職稱護士。有災害救援經歷及接受過災害救援培訓課程的臨床護士的災害準備度各維度得分和總分均高于無救援經歷和未接受過救援培訓的護士,這與國內〔17〕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災害救援經歷和災害培訓在提升護士災害準備度中的重要意義。李勝〔18〕報道,災害救援演練可以使護理人員在心理上克服災害救援的恐懼,堅持體能訓練可以為災害救援的順利實施提供身體保障。防災訓練促進了臨床護士在災害救援模擬中積極應對災難事件,并且掌握災害救援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將防災教程融入災害培訓中可有效提高護士對災害事件的理解和體驗。
表4提示護士的年齡、救災經歷和災害培訓等是災害知識的影響因素,年齡越小、有過災害救援經歷和接受過災害培訓的護士得分均高于年齡大、無災害救援經歷和未接受災害培訓的護士,提示應重視大齡護士的災害準備度的提升,同時注重災害培訓演練的實施;表5提示護士的災害培訓是災害準備度總分的影響因素,因此,醫(yī)院應尤其重視災害培訓課程的開展,通過課程培訓提高護士災害準備度。
綜上所述,本地區(qū)臨床護士的災害準備度仍有提升空間,醫(yī)院應依據(jù)相關影響因素,重視不同層次護士的災害培訓,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災害培訓課程,充分考慮災害多樣性特點,編制標準化救援流程并定期實施災害救援演練,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臨床護士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災害準備度。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