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娟嚴菊俏張瑞平
(1.惠州市復員退伍軍人醫(yī)院,廣東 惠州516000;2.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惠州516001)
焦慮癥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神經(jīng)癥狀,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情緒,但是并不明確患者是否存在坐立不安、緊張、心悸、手抖等臨床癥狀,且焦慮癥患者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焦慮癥對患者生活質量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患者家庭、經(jīng)濟負擔加重。相關研究資料表示,焦慮癥的發(fā)作和患者性格以及藥物應用等相關因素具有密切聯(lián)系,長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時容易偏激,甚至可能會發(fā)生自殺傾向,目前針對焦慮癥患者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案,很難控制患者藥物癥狀,為了提高患者藥物治療效果,臨床建議聯(lián)合應用治療和護理措施,從而改善患者治療效果[1]。本文以71例焦慮癥患者為例,展開對照研究,分析探討親情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焦慮癥患者71例展開對照研究,依照護理差錯進行患者小組劃分(對照組35例,觀察組36例),對照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17~77歲,平均(47.63±3.72)歲;輕度焦慮者17例,中度焦慮者16例,重度焦慮者2例;觀察組男26例,女10例;年齡19~74歲,平均(46.72±3.44)歲;輕度焦慮者14例,中度焦慮者18例,重度焦慮者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組間對比差異為(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飲食指導、健康宣教、藥物干預和日常生活護理等基礎護理措施。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應用心理護理聯(lián)合親情護理(1)加強親情護理培訓:要求護理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展開行為規(guī)范相關內容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式,做到禮貌、微笑式服務,突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2]。(2)病房環(huán)境支持:為患者提供理想的人文環(huán)境,保證患者病房均使用藍色基調的床上用品,在走廊、病房中放置綠色盆景等,在走廊墻壁上粘貼提示或者壁畫,保證患者處于健康以及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中,身心狀態(tài)放松后,進行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3)心理指導:在護理工作展開期間應用溫和、輕柔的態(tài)度和語氣,引導患者與護理人員主動交流,進行患者病情發(fā)展狀況的評估,引導患者在治療、護理期間進行內心想法的闡述,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內心安全感。在患者焦慮相關癥狀發(fā)作后給予按摩等自我放松方法,培養(yǎng)康復治療自信心[3]。(4)親情支持:護理人員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況后,通過和患者之間的交流,幫助其進行內心苦悶的宣泄,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心和安慰。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盡量增加家屬陪伴患者的時間,感受到家屬的關心和支持,從而奠定疾病治療自信心。(5)健康教育:按照座談會、一對一方式進行疾病相關信息的講解,包括疾病誘發(fā)因素、治療效果、護理要點、注意事項和預防措施,在治療中保持積極心態(tài),消除患者負性情緒。在條件允許下可在科室中設立活動室,應用打牌、象棋等活動形式進行患者注意力分散,以便于順利展開治療、護理措施[4]。
1.3 觀察指標(1)自制調查問卷進行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分析對比,問卷總評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越高,將護理滿意度分為三個跨度,滿意80分以上、一般60~80分、不滿意60分以下。(2)應用SAS、SDS焦慮、抑郁自評量表進行患者負性情緒的評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jīng)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對比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負性情緒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負性情緒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評定患者負性情緒評分(±s)
表1 評定患者負性情緒評分(±s)
組別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36)44.16±3.79 17.63±3.77 41.63±4.17 16.43±3.24對照組(n=35)44.32±3.96 24.16±3.61 41.77±4.32 21.24±3.27 t值 0.174 7.451 0.139 6.226 P值 0.862 0.000 0.890 0.000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患者護理滿意(97.22%)度明顯低于對照組(77.14%),(P<0.05)。見表2馨的治療環(huán)境,針對患者的內心訴求進行傾聽,充分了解患者內心感受,在護理期間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對創(chuàng)建理想的護患關系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能夠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在護理期間要充分發(fā)揮家屬的作用,幫助家屬在患者護理中積極參與,對緩解患者負性情緒,調整心態(tài)具有積極意義,進一步提高了患者康復治療自信心[11-12]。
綜上,焦慮癥患者護理期間應用心理護理聯(lián)合親情護理措施對緩解患者焦慮狀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表2 評定患者護理滿意度(n,%)
焦慮癥患者的主要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反復性以及持續(xù)性焦慮癥狀、驚恐不安等。因此,在焦慮癥患者應用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5-6]。大量的研究資料表示,常規(guī)護理措施在臨床實踐期間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僅僅是按照醫(yī)囑完成護理措施,難以滿足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實際需求,護理效果并不理想,隨著醫(yī)療模式的轉變,臨床上所應用的護理模式也越來越多,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7-8]。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負性改善情況和對照組相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分析原因如下:親情護理措施在臨床實踐中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注重給予患者親人般的關懷和溫暖。心理護理則以患者心理狀態(tài)為出發(fā)點,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兩種護理模式相結合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護理效果[9-10]。在工作中應用溫柔的語氣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能夠消除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抗拒感。給予患者環(huán)境支持,在病房區(qū)域放置綠色植物,壁畫以及安全提示,為患者營造了一個更為舒適和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