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恩梅
(阜南縣人民醫(yī)院,安徽 阜南)
新生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呼吸道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發(fā)熱、呼吸衰竭等癥狀,嚴重影響到新生兒的身體健康[1]。由于新生兒群體無法通過言語和行為表達自身的感受,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依從性較差,因此在臨床護理的過程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而提高治療的效果。人性化護理強調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通過人性化的關懷和護理方式拉近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降低患者心理和生理的不適,對于治療效果有積極的影響[2]。本文選取阜南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新生兒肺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肺炎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隨機選取阜南縣人民醫(yī)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兒肺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組順序的先后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日齡5~28 d,平均(20.15、±2.43)d,病 程1~7 d,平 均(3.15±0.78)d,體 重2.8~4.8 kg,平 均(3.83±0.62)kg;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日齡5~28 d,平均(19.58±2.39)d,病 程1~7 d,平 均(3.27±0.73)d,體 重2.8~4.9 kg,平均(3.85±0.57)kg。所有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體重等一般資料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兒日齡在5~28 d;經(jīng)X線檢查確診肺炎,符合《實用新生兒學》[3]中關于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標準;伴有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參與本次研究前未接受其他治療;患兒家屬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伴有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統(tǒng)窘迫綜合征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
對照組:實施臨床常規(guī)新生兒肺炎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監(jiān)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遵照主管醫(yī)生的醫(yī)囑在用藥、飲食等方面進行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內(nèi)容:(1)患兒心理呵護:通過撫摸的方式輕輕觸碰患兒的皮膚,抱時一只手托住患兒臀部,另一只手于患兒背部輕拍,使患兒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懷,患兒哭鬧時輕聲安慰。(2)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隨時對患兒的呼吸狀況進行檢查,定時檢查患兒呼吸道是否被分泌物堵塞,對患兒進行吸痰處理時選用材質柔軟的吸管,吸痰時動作要輕柔,以免誤傷患兒,吸痰過程中負壓不要過大,時間控制在15 s以內(nèi);在進行霧化治療時,切勿用力過猛將面罩按在患兒呼吸部位。(3)飲食護理:飲食上可適當?shù)难a充一些維生素和水,患兒最好母乳喂養(yǎng),少食多餐,喂奶后輕拍患兒背部,防止患兒打嗝。在患兒入睡時幫助其調整體位,以側臥睡為佳,防止寶寶溢奶時不能及時流出,進入氣管引起咳嗽。(4)體溫護理:發(fā)熱患兒進行降溫處理,用25 ℃左右的毛巾敷于其頭部,或者用溫水擦拭手部及背部,對于體溫居高不下的患兒,根據(jù)醫(yī)囑給予降溫藥物治療。體溫低的患兒可多添加衣物或喝溫熱水進行保暖,對于服用退燒藥導致體溫低的患兒需立即停止服藥。(5)提供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打掃人員做好病房衛(wèi)生的清潔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和溫度適宜,保證患兒病房內(nèi)各項醫(yī)療設備的正常使用。
(1)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及住院時間:觀察記錄兩組患兒咳嗽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及住院的時間。
(2)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臨床癥狀消失,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經(jīng)X線片檢查肺部陰影消失表示顯效,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體溫有所改善,經(jīng)X線片檢查肺部陰影明顯縮小則表示有效,若患兒體溫及臨床癥狀未見改善或者加重,肺部X線片檢查陰影未見縮小或者增大則表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3)患兒家屬滿意度調查:利用本院自制的新生兒肺炎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請患者家屬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共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及不滿意四個選項??倽M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研究數(shù)據(jù)的處理由軟件SPSS 20.0執(zhí)行,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消失及住院的時間更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住院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s, d)
表1 兩組患兒住院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s, d)
?
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n(%)]
觀察組患兒家屬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n(%)]
新生兒由于其特殊的呼吸系統(tǒng)解剖結構,器官和支氣管管腔狹窄,鼻腔內(nèi)粘液分泌量少,纖毛運動能力弱,加之肺部肺泡含量少,導致含氣量低下,咳嗽反射發(fā)育不完全,因此感染肺炎后體內(nèi)痰液排除困難[4]。在治療過程中,新生兒不具備語言及行動表達能力,對自身的不適只能通過哭鬧的形式傳遞給醫(yī)務人員,因此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不能達到預期的護理效果,近年來人性化的護理方式在新生兒肺炎臨床護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5]。該護理模式將傳統(tǒng)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調整為以患者為中心,對于臨床治療依從性差的患兒非常適合[6]。
對新生兒的心理呵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兒的安全感,增加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同時房間內(nèi)保持干凈、整潔,保證了患兒所處環(huán)境的安全性,室內(nèi)適宜的溫度,有利于患兒適應所處的環(huán)境,避免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等現(xiàn)象,從而加重病情[7]。合理的飲食安排減輕患兒消化道的負擔,同時適當補充維生素等,幫助患兒提高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對于后續(xù)的恢復有重要的幫助。人性化的護理方式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患兒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舒適度,護理方式根據(jù)病人個體間的差異有所不同,更加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特點[8]。新生兒由于不具有自我排痰的能力,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協(xié)助排痰,使用柔軟的吸管為患兒的呼吸道進行吸痰處理過程中掌握負壓和力度的大小,防止損傷新生兒呼吸道黏膜,進而更好的將痰液吸出,同時霧化治療時護理人員耐心輕柔的將面罩放在患兒的呼吸部位,減少患兒不必要的哭鬧,避免藥品的浪費。給予體溫不正常的患兒進行保溫和散熱的護理,幫助患兒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征,有利于預防患兒出現(xiàn)哭鬧等情緒,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休息,患兒在治療過程中依從性更高。因此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人性化護理后的患兒無論是在療效、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還是家屬滿意度上都有明顯的優(yōu)勢,提示在新生兒臨床護理過程中加強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更能滿足新生兒肺炎的護理需求。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作用明顯,能夠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同時增加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對新生兒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有重要的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