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耀宗
近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將與廣東省、深圳市簽訂協(xié)議,讓香港公務員到內地掛職交流,加深香港公務員對國家的了解,也有助于加速大灣區(qū)的融合。此后,香港特區(qū)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透露,香港公務員前往內地培訓的機會將增多,培訓的深度、廣度及全面性也會提升,其中包括與內地多個省市互派人員的交流計劃。
“掛職”在香港社會可能是一個陌生的詞語,但是這對于內地公務員系統(tǒng)來說,卻是由來已久,并且近幾年已經成為考核公務員的標準之一??梢哉f,內地的“掛職”對于提升公務員的工作能力以及選拔賢能打下了基礎。
回歸后,有一些人認為香港公務員應繼續(xù)保持“政治中立”,并且根據(jù)相關的守則來執(zhí)行政策,這樣的體制,在沒有出現(xiàn)重大社會危機的時候可以有利于保持效率和公平。但是,近年來香港社會開始出現(xiàn)大規(guī)模非理性暴力活動,對正常的社會秩序及政治秩序造成嚴重沖擊。從2014年的“占領中環(huán)”,到2019年的“修例風波”,都是對“一國兩制”以及中央對香港全面管治權的挑戰(zhàn)。我們遺憾地看到,有部分公務員也參與到暴亂活動之中,在這背后,說明了部分香港公務員對國家懷有著一定的誤解。
香港公務員的一言一行往往對香港社會起到引領作用,若連公務員都對國家不認識不了解,又怎能帶領社會?因此,通過“掛職”不僅能加強香港公務員對國情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讓香港公務員能親身感受到內地政府的管治理念,以及行政體制運作方式。從而為香港公務員形成更好的“認識儲備”,讓他們回到香港后,能更有效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社會經濟合作,促進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以及其他國家發(fā)展策略。增加香港公務員對內地行政體制的信任。
除了對國情的了解,赴內地掛職的制度也可以對香港公務員的評價體系起到一些借鑒和啟發(fā)的作用。早在1993年實施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就已經規(guī)定,將“掛職鍛煉”作為國家公務員交流的一種方式;在2019年修訂實施的《公務員法》中,更加強調了“根據(jù)工作需要”,“機關可以采取掛職方式選派公務員承擔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任務或者其他專項工作”。
此外,內地公務員在掛職的過程中,須要作出成績,全心全意解決人民的問題,才能有晉升的空間。筆者希望香港公務員通過內地掛職,也能夠培養(yǎng)積極為市民做事的作風。而且,日后內地掛職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到香港的公務員系統(tǒng)中,不僅可以到內地掛職,也要讓香港公務員多到社區(qū)、基層或者不同機構工作,多聽取市民的聲音,準確把握香港社會的脈搏。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筆者希望香港公務員能夠通過掛職來體會內地公務員在掛職中表現(xiàn)出的奉獻精神。
近幾年,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xù)推進,有很多年輕的內地公務員選擇去到落后地區(qū)掛職,其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落后地區(qū)脫貧致富。這些年輕的公務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用盡一切方法將落后地區(qū)的人民動員起來一起通過努力實現(xiàn)脫貧。同時,他們還善于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以及管理理念,幫助落后地區(qū)改變面貌。因此,希望在掛職過程中,香港公務員能多到內地的基層身臨其境感受一下那里的工作,真正學習為人民服務的公仆精神,回港更好地服務香港社會和市民。
香港社會在經歷風雨后,正全面邁向由亂到治的過程,香港公務員系統(tǒng)是社會管治得以長足進步的基石。在新時代下,特區(qū)政府必須建立起一套和“一國兩制”以及國家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相適應的香港公務員系統(tǒng),才能真正服務好香港市民,從而讓“一國兩制”行穩(wěn)致遠!▲
(作者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