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
(河池學院,廣西宜州546300)
包裝是在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物質形態(tài),并且形成的過程受到了各種文化與思想的影響,從中能夠準確傳達出特定的文化內涵與當時的社會特征,同時隨著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的不斷改變,受其影響包裝也時刻在發(fā)生變化。因為商品銷售對象的社會特征以及生產廠家所處的地域特征,使得一些商品的包裝能夠很好地反映出當地的文化與思想。高校包裝設計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包裝設計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水平的包裝設計專業(yè)人才。長期以來,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主要以課本理論知識講授,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同時由于課本知識內容有限且較為枯燥,導致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國擁有豐富多樣的民族美術資源,是我國各個民族長期發(fā)展中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能夠反映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與時代特征,將其應用到高校包裝設計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能夠豐富包裝設計課程教學題材與內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進我國民族美術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為此,該文基于民族自信的視角,探究了民族美術在高校包裝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促使兩者能夠更好地融合。
高校包裝設計課程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主要有包裝造型、包裝結構、包裝裝潢以及材料設計等,是一個實踐性與綜合性都比較強的課程,但是由于包含的內容比較雜亂,整合性不高,而高校對學生的學習標準又比較高,造成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1]。將民族美術和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聯系起來,關鍵是豐富和延伸包裝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民族美術資源涵蓋的類型非常多,通常是基于紙質、木質以及瓷質等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的,而這些材料也是高校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素材。民族美術作品造型非常獨特,色彩搭配非常大膽,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性,能夠給觀賞者留下較深的記憶。通過在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引入民族美術,將民族美術作品的各個創(chuàng)作元素與包裝設計相結合,能夠為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提供更多的高質量的教學題材,也能夠有效發(fā)散學生的設計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民族美術要想在未來獲得良好的傳承與發(fā)展,提高自身的影響力與影響范圍非常重要,這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并喜愛上民族美術,能夠主動參與到民族美術傳承與發(fā)展的隊伍中。在以往,民族美術的傳承方式比較單一,并且范圍較小,阻礙了民族美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各種新型社會文化的不斷涌現,一些民族美術面臨傳承困難的問題,將其和高校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聯系起來,可以很好地強化民族美術的社會影響力。高校擁有規(guī)模龐大的學生群體,而大學生正式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不管是進行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還是開展主題講座、師生研討會等活動,都能夠促進民族美術的傳播,提高民族美術的影響范圍[3]。
民族自信表示為一個民族對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發(fā)展前途的信心,并且這種自信是建立在理性認識基礎上的[4]。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文化發(fā)展歷程,形成的民族文化內容與形式豐富多樣,是我國十分寶貴的文化資源。加強民族美術在高校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對民族美術產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將民族美術的特征以及內涵進行挖掘,并和產品包裝設計結合起來,能夠將自身的內涵與特征賦予到產品上。挖掘是進行民族美術再次開發(fā)與設計的重要基礎,也就是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族美術原型的前提下,對民族美術的構造、材料選擇以及色彩搭配等進行深入探究,并對其進行打散、重構以及取舍等[5]。在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采用發(fā)散與聚合的思維,從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理念,推動民族美術向實踐應用方向發(fā)展。在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圖形語言概念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去貫徹民族美術產品的造型、材質以及圖形等,并且要求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與途徑,使其能夠與各種不同類型的包裝產品融合起來,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構建屬于自身的“民族美術圖形信息庫”[6]。
在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黃鶴樓”包裝為范例進行講解,如圖1所示,通過實際的案例講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民族美術再設計的方法與技巧。黃鶴樓外包裝圖案選擇了武漢該區(qū)域的黃鶴樓為識別形象,將我國寓意為吉祥的紋樣變化成黃鶴樓的雙翅,并將其布局到包裝的四角,提高了包裝的優(yōu)雅性與靈動性。同時字體采用小篆字體,表現出了我國豐富的文化底蘊。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不僅能夠加強對民族美術的認識,也能夠更好地掌握民族美術再設計的方法與技巧,提高學生的包裝設計專業(yè)水平。
圖1 黃鶴樓包裝設計圖
在開展實踐包裝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互動與討論過程中掌握各種包裝設計的方法。教師在布置設計主題內容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寬泛的選擇范圍,讓學生能夠自由發(fā)揮;在進行設計過程中,學生要圍繞自己的設計主題,有針對性地去探索和發(fā)現民族美術素材,并通過尋找資料、分析資料、信息組合以及完成產品設計等一系列過程,獲得理想的產品效果。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對民族美術的認知和理解,加強對民間美術的使用,掌握用文化去設計。如圖2所示是學生利用這種方法設計的酒品包裝效果圖。在設計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鑒民族的吉祥紋,比如說,“蛇盤兔”“八卦魚”等,并將其制作成旋渦狀,體現出了良好的寓意和美感[7]。
圖2 酒品包裝效果圖
學生在完成包裝產品設計以后,接下來需要對設計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包含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3個部分,同時將所有學生的設計作品放置到產品展示區(qū)進行展覽,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各種包裝設計活動,增加學生學習包裝設計的興趣。對圖2中學生設計的酒品包裝,筆者給出的點評是:“古酒”包裝選擇陶泥、木以及麻等多種材料,傳達出一種淳樸天然的自然美。旋渦狀構造以及線條的樣式,和我國哲學思想“動靜結合的旋轉中心直線”非常接近[8],如圖3所示,體現出了自然生存的生命形態(tài),傳達出了良好的寓意,可以承載我國傳統(tǒng)酒文化的豐富內涵。該包裝設計作業(yè)不僅能夠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時也表達了酒品的人文關懷,是一個較為成功的設計作品。
圖3 動靜結合的旋轉中心直線圖
綜上所述,推動民族美術資源在高校包裝設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包裝設計課堂教學的效果,豐富教學內容與題材,同時也可以增大民族美術的社會影響力,推動民族美術的不斷發(fā)展,甚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將融合我國民族美術的包裝作品延伸到世界市場中,促進我國產品包裝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