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華
[摘? ? ? ? ? ?要]?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每個人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心理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對于中職生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層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更需要了解并且進行解決。
[關(guān)? ? 鍵? ?詞]? 積極心理學;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5-0196-02
很多學校都開設(shè)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學生之間的應(yīng)用效果也非??捎^。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仍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內(nèi)容比較狹窄和片面,所以必須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課程開展情況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加以改進。
一、中職生心理上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厭學情緒嚴重
中職生的年紀大多在15到18歲之間,因為在初中階段成績不夠理想,在中考的時候沒有取得好的成績,所以選擇到中職學校進行培訓和學習。這一部分人群的顯著特點就是基礎(chǔ)知識比較薄弱,文化課水平較低,大多在學習態(tài)度上不端正,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在中職校進行學習比較吃力,對于中職學校的知識很難把握和消化,同時由于態(tài)度上的問題,可能會存在嚴重的厭學情緒。
(二)自控力差
一方面,由于中職生的年齡較小,雖然心理上非??释毩?,但是卻沒有辦法保證基本的經(jīng)濟獨立,也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對事情沒有辦法做出最正確、有效的決定和判斷。這一階段的中職生普遍處于好奇心最旺盛的時期,對于自己未接觸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有強烈的探索欲,極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慣。另一方面,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智能科技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對于中職生而言,可能都配備手機、平板等智能工具,而手機上面豐富多樣的游戲和網(wǎng)絡(luò)也會讓中職生難以自控,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或游戲中,最終會影響到個人的學習和成長。
(三)功利性嚴重
大部分的中職生在選擇中職學校時的目的就是方便后續(xù)的就業(yè),所以在選擇進入中職學校時就帶有偏功利性的色彩,再加上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就業(yè)觀念的引領(lǐng),導致中職生就業(yè)觀念不夠科學合理,只一味地追求好的工作待遇,不注重個人未來的發(fā)展。這些中職生在就業(yè)之后往往眼高手低,不愿意從事基層的普通工作,而企盼一步登天,甚至過于看重工資、福利待遇,有時可能會為了工資而頻繁跳槽,既沒有辦法積累經(jīng)驗又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二、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教育內(nèi)容過于片面
任何一個人在心里,除了有消極的一面還有積極的一面,所以對于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應(yīng)當挖掘?qū)W生積極的一面,消除其消極的一面。但是當前很多中職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普遍只關(guān)注其消極的一面,片面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解決中職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負面問題,這就導致其他的中職學生也開始關(guān)注和挖掘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消極層面,甚至有可能會影響中職學生后續(xù)的性格特點,缺乏自信,過于關(guān)注自我。
(二)教育雙方對立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應(yīng)當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培養(yǎng)意志力、構(gòu)建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等,但是當前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定位卻存在問題,只簡單、粗暴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定義為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這就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中,教育者會站在較高的層面上評估被教育者,試圖去發(fā)現(xiàn)被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這種模式也會讓心理這個詞變?yōu)橘H義詞,會讓很多學生認為如果自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說明自己的心理存在問題,可能會形成消極的自我暗示,為了避免他人異樣的眼光,這些學生就會形成自我防御,不愿意與心理咨詢師進行坦誠的溝通,最終也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不健全
在中職學校的實踐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由心理輔導、心理健康課來負責,其他學科完全不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這就間接地將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完全交付于心理輔導師或心理健康課老師,與其他的教師無關(guān),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不夠健全和全面,最終也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一)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和目標
一要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和目標。積極心理學家的觀點是心理健康是兩個層面的,一個層面是負面情緒的減少,另一個層面是積極情緒的增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是想要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zhì),提高中職學生的幸福感。當前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側(cè)重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忽略了積極層面,所以在后續(xù)的教育過程中,應(yīng)當更加突出積極層面,這將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有更加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心理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均衡的發(fā)展,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抵御負面情緒。如果學生的心理能夠更加積極,那么他就能夠更好地承擔起自身的責任,獲得更好的成長,激發(fā)自身潛能,成為一個心理健康、富有責任感的人,那么在遇到負面情緒時,就能夠更好地調(diào)節(jié)自我。另一方面,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心理能夠減少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任何一種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都是一個過程,都是由一件事引起,然后情緒慢慢疊加,最終爆發(fā),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具備積極的心理,那么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再加上外界良好的心理輔導,就能夠讓學生更快地脫離困境,避免問題的產(chǎn)生。比如,可以組織心理教師和學生等學習《心理學史》,了解心理學的發(fā)展歷程和重要人物的思想,加深對心理學的正確認知。
(二)豐富教育內(nèi)容
當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過于狹窄,更多的是以一個心理問題為開端,然后探討這一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闡述如何去解決和克服這一問題,通過討論來讓中職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但這一教育方式和教育內(nèi)容過于片面,并不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所以必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比如,《做情緒的主人》中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探討“做”“情緒”“主人”中含有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或者情緒情感體驗,進而提高自信,增加積極情緒;《向快樂與幸福出發(fā)》中,可以借助學生的小組討論,探討“快樂”“幸?!钡暮x,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和積極的人格,學會分享,進而更好地影響到其他人。
(三)開展三個層次的心理教育
第一個層面,著手于主觀層面的積極體驗。積極的心理體驗主要包括興趣、愛好、自尊等,能夠讓人們在心理上感受到幸福,同時還能夠積極地對未來進行好的憧憬。積極的心理體驗也能夠讓中職生增強對困難挫折的適應(yīng)能力,提高正能量。第二個層面,著手于人格特質(zhì),培養(yǎng)積極的人格。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有自我決定性、智慧、樂觀、善良等24種積極人格特質(zhì),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自我決定性和樂觀。自我決定性是指能夠?qū)€人的成長和發(fā)展進行決定,選擇適合個人成長的道路,并且堅持不懈。而樂觀是指能夠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這兩種人格特質(zhì)能夠讓中職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地應(yīng)對壓力,適應(yīng)環(huán)境。所以要加強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必須積極探索多種方式,加強對中職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培養(yǎng)。第三個層面,著手于群體水平,營造積極組織支持系統(tǒng)。任何一個個體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為了讓中職生得到更好的成長,必須營造良好的組織支持系統(tǒng)。對于家庭來說,要營造溫馨、健康的家庭氛圍,給予中職生更多的關(guān)心和愛護;對于學校而言,要打造陽光校園,營造良好的居住和學習環(huán)境;對于社會而言,要對中職生多一些幫助和支持,讓中職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比如,《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中,可以讓學生跟著作者的思路思考文章中提出的每個人都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思考和閱讀作者的答案,加深對個人成長、人性的理解、生活態(tài)度、生命意義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啟迪自我。
(四)上好心理健康課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上課氛圍,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上課模式,在課堂中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聊天的語氣,加入一些心理小游戲、小測驗,讓學生輕松、和諧地參與其中,一起分析、討論,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jié)活動的啟示和教育。比如《敏感的性心理話題》中,通過“換水”的小活動,學生開心地選了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愉快地和身邊的同學不同顏色的水進行多次交換,可以在教室里來回走動,還可以說說笑笑,然后通過觀察自己杯中的水的顏色的變化思考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進而更深層次地挖掘活動的收獲和啟示。其次,要對課程設(shè)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心理需要。同時還要結(jié)合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階段性的,而是永久性的,因為心理是伴隨著人一生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助人自助。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今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如果遇到心理問題,也能夠及時通過適當?shù)姆椒ê蛯ψ约河幸娴耐緩剑岣咦约哼m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
中職生在心理上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厭學情緒嚴重、自控力差、功利性嚴重,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教育內(nèi)容過于片面、教育雙方對立、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不健全的問題,所以必須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和目標、豐富教育內(nèi)容、開展三個層次的心理教育、上好心理健康課。
參考文獻:
[1]李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理導航,2018(7):91.
[2]劉聰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國際公關(guān),2019(7):82-83.
[3]曹艷玲.積極心理學作用下的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分析[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28):23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