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葉
上個周末天氣奇冷,在山谷集市(ValleyFair)的跳蚤市場(FleaMarket)買了冊用了一半的筆記本。看著那大16開的精裝封面,經(jīng)過歲月洗禮,別有一種風塵靜穆之感,加之其中有佚名作于1959年9月8日至1960年1月11日的筆記,字跡工整秀氣,一看就是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認真上課的筆記,于是有點心動。賣主要了一個我不好接受的價格,于是就只取了他攤上的三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各地風景老照片。臨到付款,不知道是美國人一貫的怕算賬麻煩,還是懶得找零錢給我,那賣主大哥順手就將那冊厚厚的筆記本塞給我了事。我先是愣了一下,快速算了下賬,竟然便宜得令人咋舌。
晚上在燈下記白天的流水賬,翻出那本筆記本做記錄,才得仔細端詳∶本子是美國至今仍然流行的兩欄風格的筆記本,由蕭氏制本公司(SHAWS)出品。“蕭氏制本”是美國歷史悠久的筆記本制造商,其業(yè)務始于1831年,至今仍制作各式精美的筆記本,營銷全世界。其制作的筆記本、賬本、記事本因為制作精良,工藝考究,甚至超過同時期的大多數(shù)精裝書,故不少早期印本即使流傳至今,仍然風姿綽約,顏值不減,已在全美各大古董經(jīng)銷網(wǎng)絡成為價格昂貴的收藏品。我見過的一冊"蕭氏制本”的賬本,即使前后都寫有字跡,仍然喊價近百美元。我買到的這冊筆記本也屬于這一情況。筆記本共300頁,每頁書眉處鈴有頁碼戳記。筆記一共159頁,還剩下141頁完全空白,印刷用紙瑩白硬挺,雖然一個甲子過去了,但上手仍很有質(zhì)感。
筆記本中夾有一封信,老式打字機打印的,連落款簽名都是印出來的。這封信是確定筆記作者的關(guān)鍵。這種公函在民國時期的中國對公往來函件中也很常見。不過這封信的款式特別之處在于,收信人地址和姓名,乃至于郵局的郵戳都是直接印在信紙的背面,折疊好之后,信紙的背面就當作信封了。信紙用的是BibleChair的公務箋,落款人叫保羅·康特萊爾(Paul.E.Cantrell)。信是寫給全體北德州學院(NorthTexasStateCollege,現(xiàn)名北得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ofNorthTexas)就讀的基督徒學生的,內(nèi)容是說在接下來的一個學期,BibleChair將為大家提供五門非學分課程,供學生免費選。每門課并附上課時間、課時等。BibleChair是基督教會支持的一個旨在為青年人提供屬靈課程和社交、娛樂活動的團契組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得克薩斯等南方各州很有影響。他們借助教會的力量,與大學合作,為學生提供和圣經(jīng)以及基督教有關(guān)的培訓課程。信的落款人保羅·康特萊爾先生(1929—2011)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生前服事教會長達64年。他是賓夕法尼亞州府所在地哈里斯堡(Harrisburg)郊區(qū)自治市鎮(zhèn)希爾營(CampHill)基督教會的長老,2011年在那里過世。他生前曾在美國15個州布道,一生撰寫了200多種基督教相關(guān)的著作,這些著作在希爾營基督教會的網(wǎng)站上都能找得到。
其寄出地是北德州學院所在的地登頓郡(Denton),發(fā)信日期是1月14日。收信人是不遠處的另一個市鎮(zhèn)歐文(Irving),歐文市是登頓郡鄰縣達拉斯郡(Dallas)下轄的一個自治市鎮(zhèn)。兩個市鎮(zhèn)均位于達拉斯·沃斯堡都會區(qū)(Dallas-FortWorthMetroplex),收信人是哈莉·露絲·福特(Hary.Ruth.Ford),當時住在歐文市的苗圃街(Nursery),即這本筆記的作者。哈莉是北德州學院醫(yī)學系學生,從保羅的信中知道哈莉是一位基督徒,家住歐文市。她收到這封信應該是1959年秋冬季學期作筆記的那學期結(jié)束、1960年春季學期即將開始時。她的筆記結(jié)束于1960年1月11日,保羅的信寫于1960年1月14日,從北德州學院寄到歐文市大概在1月20日左右。這時哈莉應該是在家里,她收到這封信并隨手將之夾人自己的課堂筆記本當中。
能證明她就是筆記作者的另外一條證據(jù)是,這封信的背面,有筆跡一模一樣的鉛筆字做的同樣的筆記,內(nèi)容與全部筆記相同。除了這封信之外,筆記本中還夾有一頁"實用醫(yī)藥拉丁文對照表”(UsefulPharmaceuticalLatin)和“醫(yī)藥計量換算表”(PharmaceuticalMath)。再檢第89頁的1959年11月26日筆記,詳細記錄了病人疼痛(PatientPain)的各種等級狀況。全部筆記內(nèi)容也都和醫(yī)藥衛(wèi)生專業(yè)相關(guān)。由此可知,哈莉當時是北得州學院醫(yī)學系(現(xiàn)在的北得州大學健康與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學生。當時應該20來歲,生于1940年左右,若健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80歲左右了。
美國人普遍觀念保守,世界聞名的常春藤各大學,也是遲至上世紀60年代后期才逐漸招收女生。得州學院當時是一所男女混合的州立大學,這部筆記作于那個年代,多少可以讓我們領略一下60年前美國南方高等教育一斑。另外,在美國舊書市場,經(jīng)常會看到書中央有各式各樣的原來并非屬于該書的紙張、明信片、照片、筆記,賣家和買家都約定俗成,視之為該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須整體交易。我曾經(jīng)買過一本德文《圣經(jīng)新約》,里面竟然夾了一張16世紀字體風格的印刷品殘片。這本筆記本中的夾頁幸虧在61年的輾轉(zhuǎn)流徙過程中沒有遺失,今天才有可能考知這159頁筆記作者為何人。設非如此,也許這本穿越了61年、數(shù)千英里時空,從南方的得克薩斯來到東部賓夕法尼亞鄉(xiāng)間冷攤的筆記,就成了湮沒煙海的無名氏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