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英,王光慧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婦產科,江蘇 徐州 221002)
婦產科臨床實踐中,患者的患病部位較為隱私,病因具有隱私性,再加上受到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制約和影響,許多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抵觸心理,增加了婦產科的教學難度[1]。對此,將PBL教學法應用到婦產科教學中,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優(yōu)化,分析了該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方面的效果。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60名接受婦產科學習的醫(yī)學生,并依據(jù)教學模式進行分組。觀察組共30名,男16名,女14名,年齡28~43歲,均值(36.5±1.3)歲。對照組共30名,男17名,女13名,年齡27~45歲,均值(36.4±1.5)歲。兩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對照組用傳統(tǒng)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要嚴格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師的主動式講解,還可綜合運用病例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部分教學內容可利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
觀察組運用PBL教學法:①編寫病例,將臨床實踐中的問題以及具有典型性的臨床病例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如孕婦在妊娠中出血的癥狀表現(xiàn),可以此作為線索對產科出血性疾病的教學模塊進行編寫。還可以患者的乏力和痛經等作為癥狀,進一步編寫與子宮有關的教學內容。在病歷編寫過程中可以隱含一些疾病診斷和鑒別的臨床信息,為學生思考提供方向。②結合病例中所提供的體格檢查結果以及病史情況等引導學生繼續(xù)完善輔助性檢查并給出對應結果,應通過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出假設。③鼓勵學生完成自我學習?;颊叩哪骋话Y狀表現(xiàn)常常涉及不同的臨床疾病,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圖書以及網絡等方式來查閱資料,進一步明確疾病特點。還要組建學習小組,鼓勵小組成員間進行資料交換和收集,使學生在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要點。④教師應帶領各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先由各小組進行組內討論,對所收集的相關信息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進一步進行疾病診斷,之后結合臨床病例的病情變化狀況對所提假設進行實證,給出臨床病例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并在實施后觀察產生的效應,對原有假設進行驗證和修改。⑤完成以上教學步驟后,組織學生進行組內的總結和討論,使學生得到的信息更加系統(tǒng)化。組內討論后需將尚未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并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①兩組均于教學活動完成后進行考核,嚴格依據(jù)教學大綱進行命題,題型包含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以及名詞解釋題等,滿分為100分,同時還附加病例分析題,考察學生的臨床思維過程與步驟,該項考核總分為20分。②利用問卷調查法對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提升自學能力、表述能力、綜合能力、學習興趣以及理論知識掌握等層面,滿分為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分)、比較滿意(80~90分)、不滿意(<80分)。教學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觀察組的基礎知識和病例分析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分)
觀察組的教學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83.33%(P<0.05)。
本研究應用PBL教學法對觀察組學生開展婦產科教學,將臨床實際問題作為教學起點,在此基礎上帶出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及臨床技巧,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及網絡資料來探尋答案,之后學生要共享所查到的相關資料和結果,互相補充[2-4]。在PBL教學法中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病例編寫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臨床思維能力的開始,以學生作為中心,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價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臨床思維體系[5-6]。對比本次研究結果,觀察組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分、病例分析考核得分及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利用PBL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