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獲《解真三十八代天師壙志》考釋

        2021-05-27 05:32:28姜守誠
        關(guān)鍵詞:龍虎山天師世家

        姜守誠

        本世紀初,江西貴溪市上清鎮(zhèn)某村民進山尋找建筑石料時意外發(fā)現(xiàn)兩通石質(zhì)墓志銘,題曰《解真三十八代天師壙志》《故四十二代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包氏墓志銘》。嗣漢天師府管理委員會聞訊予以收購,現(xiàn)藏于天師府中廳的東廂房內(nèi)。有關(guān)《故四十二代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包氏墓志銘》的內(nèi)容,筆者已撰文討論。(1)詳見姜守誠:《天師背后的女人——新獲〈故四十二代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包氏墓志銘〉考釋》,《中華文史論叢》2020年第3期,第301-344頁。這里對《解真三十八代天師壙志》(以下簡稱《壙志》)試加分析和介紹。

        一、《壙志》錄文

        《壙志》通高115厘米,寬52厘米,厚2.6厘米。志體呈長方形、志額呈半圓形,志體、志額為一體?!秹恐尽废露擞虚?,志座已失、未知型制。志額為篆書,計5行10字,文曰“解真三十八代天師壙志”。志文為楷體,豎寫左行,共計22行,滿行33字?!秹恐尽繁4鏍顩r良好,文字清晰可辨,茲將其內(nèi)容釋讀如下:

        先考諱與材,字國梁,姓張氏,號廣微子。曾祖諱慶先,嗣三十四代天師,賜仁靜先生?!棺嬷M可大,嗣三十五代天師,封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人。父諱宗演,嗣三十六代天師,封」演道靈應(yīng)沖和玄靜真君;母周氏,諱惠恭,封玄真妙應(yīng)淵德慈濟元君。真君生二子,」長諱與棣,嗣三十七代天師,授體玄弘道廣教真人,元貞元年入」覲,于崇真宮沖解。先考被」旨嗣三十八代天師教。承襲以來,歷事」三朝,四覲」闕下,累承」恩命,超遷至太素凝神廣道明德大真人,領(lǐng)江南道教、兼主領(lǐng)三山符箓。 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覃」恩祖父母、父母,上至嗣師、系師洎三十代虛靖真君皆膺徽號。光被宗祧,慶流后嗣。際」遇之隆,自昔罕及。先考生于至元甲戌十二月四日,性姿沖粹,器識宏深。事」君盡祝厘之敬,養(yǎng)親極報本之仁。以清靜主教事,以慈愛接世間。光風霽月之襟,大川」廣谷之量。種德而不求獲,盡己而不責人。生十九,嗣教。四十有二,歲當延佑乙卯除」夕留頌,明年正月十一日解化。上而朝廷,下而臺省、郡邑,又下而四方冠褐、閭」閻田野識與不識,莫不驚怛流涕而相告曰:“三十八代天師逝矣?!庇置髂甓?,奉」旨以冠、劍藏于撫州金溪之名揚山中。不肖孤承」恩承襲,大懼弗勝,痛念先考素行之懿。既有中奉大夫、禮部尚書元公明善奉」譔碑,以昭將來矣。謹摭歲月大,志諸壙。娶易氏,諱德琬,封妙明慧應(yīng)常靜真人,先」二年解化。男二人:長嗣成,婦胡氏;次三德承孫,承孫命為侄文烈后。女二人:長圣寶,」適王來瑞;次貴娘,幼。是歲實延佑四年,孤哀子嗣三十九代天師嗣成稽顙謹志?!?/p>

        眷弟、將仕郎、汴梁平江等處田賦提舉周 良 填諱(2)」為《壙志》換行符號。

        《壙志》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有關(guān)張與材的唯一實物材料,具有極其珍貴的文物與文獻價值。志文由張與材(1274—1316)之長子、時任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1344)于延佑四年(1317)所撰,簡要介紹了墓主的身世、履歷、功績及配偶、子女等情況。

        古代的避諱很嚴格,晚輩、子孫為亡故的尊長、父母、先祖等撰寫行狀或碑志時通常將其名號留空不書,請他人代為填寫,此舉稱作“填諱”或“題諱”。(3)有關(guān)“填諱”習(xí)俗的介紹,詳見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十六“題諱填諱”條,楊勇軍整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第334頁;王新華:《避諱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第199頁;王曉巖:《中國避諱》,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6-147頁?!秹恐尽肺哪┳⒚鳌疤钪M”者是周良,其身份是“眷弟、將仕郎、汴梁平江等處田賦提舉”。“舊時姻親互稱,對平輩自稱‘眷弟’”。(4)田惠剛:《中西人際稱謂系統(tǒng)》,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第467頁。周良以“眷弟”自稱,表明其與張與材是有姻親關(guān)系的平輩?!皩⑹死伞睘槲纳⒐倜?,隋始置,元朝為正八品。(5)徐連達:《中國歷代官制詞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762頁。“汴梁、平江等處田賦提舉”則為秩五品職官,據(jù)《元史·仁宗紀一》記載:“(至大四年冬十月)癸巳,詔置汴梁、平江等處田賦提舉司,掌大承華普慶寺貲產(chǎn)?!?6)宋濂等:《元史》卷二四,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547頁。《元史·百官志三》“太禧宗僉院條”亦載:“田賦提舉司,秩五品。置提舉一員、同提舉一員、副提舉一員?!炅旱咎锾崤e司,達魯花赤、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平江等處田賦提舉司,達魯花赤、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7)宋濂等:《元史》卷八七,第2208、2211頁。由此可知,周良當時擔任“汴梁、平江等處田賦提舉”之官職,品秩為五品。

        有關(guān)張與材的生平事跡,《元史·釋老傳·張宗演》附“張與材傳”甚為簡略,(8)宋濂等:《元史》卷二○二,第4526-4527頁。元代元明善(1269—1322)奉敕編修的《龍虎山志》卷上《人物上》(9)龔鵬程、陳廖安主編:《中華續(xù)道藏》初輯第三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該書影印出版時,未標注頁碼。下同從略。和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1335—1377)撰《漢天師世家》卷三(10)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30-832頁。中的敘述則較為翔實。本文將對《壙志》與文獻著錄中有出入或失載缺漏的內(nèi)容,試加分析和論述。

        二、先祖與父兄

        遵循墓志撰寫的慣例,《壙志》開篇追溯了傳主張與材的三代宗親,介紹曾祖、祖父時云:“曾祖諱慶先,嗣三十四代天師,賜仁靜先生。祖諱可大,嗣三十五代天師,封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人?!薄洱埢⑸街尽肪砩稀度宋锷稀埧纱髠鳌酚涊d:

        三十五代天師,諱可大,字子賢。曾祖三十二代天師守真第二子也伯瑀之孫。初,景淵歿,伯瑀嘗攝教事。慶先歿,嫡子成大幼,可大父天麟復(fù)攝教事,宋寧宗召賜“仁靜先生”。未幾,成大早歿,以可大為慶先后。紹定三年,仁靜先生歿,可大年十三,正三十五代天師位。

        又,《漢天師世家》卷三《張可大傳》云:

        三十五代天師,諱可大,字子賢。曾祖三十二代天師守真弟二子伯瑀之孫。初,景淵歿,伯瑀常攝教事。慶先歿,嫡子成大幼,可大父天麟攝教事,寧宗召賜“仁靜先生”。未幾,成大早歿,以可大為慶先后。紹定三年,仁靜歿,可大年十二,正三十五代天師位。

        二者僅在個別文字上略有出入,顯系沿襲而成。由此可知,張可大原是張?zhí)祺??—1230)的兒子。三十四代天師張慶先(?—1209)逝世時,嫡子張成大年幼,張?zhí)祺氪鷶z教事。后因成大早歿,張?zhí)祺雽鹤涌纱筮^繼到已故張慶先的名下以承續(xù)法統(tǒng),并于南宋紹定三年(1230)襲位。(11)有關(guān)張慶先、張可大兩位天師的生平事跡,參見何振中:《中國歷代張?zhí)鞄熢u傳》第3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4-45頁。值得注意的是,關(guān)于張可大襲位時的年齡,二書的記載存有差異:元明善編《龍虎山志》卷上說是“年十三”,張正常撰《漢天師世家》卷三則云“年十二”。若張可大在紹定三年時為13歲(虛歲),其生年當為嘉定十一年(1218),若12歲則于嘉定十二年(1219)出生。

        張嗣成撰《壙志》中敬稱張與材的曾祖是三十四代天師張慶先,這也是符合封建禮法制度的。不過,他誤將張可大“生父”張?zhí)祺胗谒螌幾诩味觊g所獲“仁靜先生”賜號,(12)《龍虎山志》卷七《人物》“張與槎、張與年”條云:“(張)天麟為三十五代真君之本生父,曾攝教事。嘉定(1208—1224)中,賜號仁靜先生?!眾浣幾瑥垷?、汪繼東校注:《龍虎山志》卷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5頁。清末張仁晸主修《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收錄“宋寧宇(宗)賜攝天師張?zhí)祺胩枴熟o先生’(制佚)”。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九龍:香港銀河出版社2004年,第116頁。張冠李戴給了張可大“寄父”張慶先,后者乃于“元至正十三年,贈崇虛真妙光化真君”。(13)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29頁。張可大的封號“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君”是其景定四年(1263)羽化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敕贈的。(14)《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贈三十五代天師可大‘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君’?!睆埥饾骶帲骸读艉钐鞄熓兰易ⅰ肪砣?,第116頁。

        隨后,《壙志》又介紹張與材的父母:“父諱宗演,嗣三十六代天師,封演道靈應(yīng)沖和玄靜真君;母周氏,諱惠恭,封玄真妙應(yīng)淵德慈濟元君。”有關(guān)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1244—1291)的生平事跡,《龍虎山志》卷上、《漢天師世家》卷三和《元史·釋老傳·張宗演》等文獻多有記載。(15)有關(guān)張宗演天師的生平事跡,參見何振中:《中國歷代張?zhí)鞄熢u傳》第3卷,第46-82頁。此外,1951年江西省貴溪縣出土了張宗演長子、三十七代天師張與棣(1267?—1295)(16)關(guān)于張與棣的出生年月,史籍無載。今人何振中依據(jù)史料推測,張與棣或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左右。何振中:《中國歷代張?zhí)鞄熢u傳》第3卷,第84-85頁。于至元三十年(1293)撰《解真三十六代天師壙記》對張宗演的生平事跡做了簡要回顧,是十分珍貴的第一手材料。(17)陳柏泉:《馬祖禪師石函題記與張宗演天師壙記》,《江西歷史文物》1981年第5期,第54-55頁。不過,該文僅言張宗演“娶周氏”,未載周氏的名諱。此次新發(fā)現(xiàn)的《解真三十八代天師壙志》則指出周氏名曰“惠恭”。延佑四年(1317)正月,趙孟頫奉敕為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的祖母周氏撰寫神道碑文《敕賜玄真妙應(yīng)淵德慈濟元君之碑》,亦云:“元君諱惠恭,姓周氏,信州貴溪縣上嚳里人。”(18)趙孟頫:《松雪齋集》卷九《碑銘》,永瑢、紀昀等纂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6冊,集部一三五(別集類),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721頁;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914頁。此外,元代《龍虎山志》卷上和明初《漢天師世家》卷三《張與材傳》中收錄了三道敕封周氏的圣旨,依次是:元貞二年(1296),成宗賜號“玄真妙應(yīng)仙姑”;至大元年(1308),武宗授“玄真妙應(yīng)淵德真人”;延佑元年(1314),仁宗追封已故周氏為“玄真妙應(yīng)淵德慈濟元君”。(19)元明善編,周召續(xù)編:《龍虎山志》卷上,龔鵬程、陳廖安主編:《中華續(xù)道藏》初輯第三冊;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31-832頁。《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亦著錄了先后敕封周氏為“玄真妙應(yīng)仙姑”和“玄真妙應(yīng)淵德真人”的兩道圣旨內(nèi)容。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3-124頁。在這三道圣旨中,前兩道提到周氏的名諱為“惠恭”,第三道則作“周氏惠德”。(20)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32頁。新獲《壙志》再次證實了周氏名諱確為“惠恭”,“惠德”當系傳抄過程中的訛誤。

        張宗演有二子,長子與棣,次子與材。張與棣在乃父卒后、襲任三十七代天師,(21)張宗演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一月十六日羽化。前引《解真三十六代天師壙記》中談到張宗演逝世前將教事托付給長子與棣:“辛郊冬……十一月既望,遽命與棣告廟嗣教事,俄頂解化?!标惏厝骸恶R祖禪師石函題記與張宗演天師壙記》,《江西歷史文物》1981年第5期,第55頁。并蒙元世祖敕封為“體玄弘道廣教真人,管領(lǐng)江南諸路道教事”。(22)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30頁。有關(guān)張與棣天師的生平事跡,參見何振中:《中國歷代張?zhí)鞄熢u傳》第3卷,第83-104頁。關(guān)于張與棣的羽化經(jīng)過,《元史·釋老傳·張宗演》所附《張與棣傳》十分簡略,僅言其“(至元)三十一年入覲,卒于京師。元貞元年,弟與材嗣,為三十八代,襲掌道教”。(23)宋濂等:《元史》卷二○二,第4526頁。然而,有學(xué)者指出《元史·張宗演傳》對于一些事件發(fā)生時間的記載,與出土《解真三十六代天師壙記》所述皆相差一年,其準確性值得懷疑。(24)陳柏泉:《馬祖禪師石函題記與張宗演天師壙記》,《江西歷史文物》1981年第5期,第55頁。

        此外,《龍虎山志》卷上《人物上》和《漢天師世家》卷三《張與棣傳》對此有詳細敘述:

        成宗登極,復(fù)召,命醮于圓殿,又醮于長春宮,命天下行其醮典,改天下諸路天慶觀為玄妙觀。一日,忽謂弟子曰:“吾世味素薄,今留京師且久,非吾愿也?!睉┢驓w山,未允。越月,示化于崇真宮。遣使護柩還山,廷臣祖祭于都門,后葬于玉田。

        據(jù)此可知,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成宗登基后,張與棣應(yīng)召入京行醮,遂羽化于京師崇真宮。對于張與棣入覲的具體年份,文中并未明確,僅言其羽化前對弟子說,“吾世味素薄,今留京師且久,非吾愿也”,說明其在京城已滯留一段時間了。

        又據(jù)《元史·成宗紀一》記載:元貞元年(1295)二月,成宗皇帝“以醮延春閣,賜天師張與棣、宗師張留孫、真人張志僊等十三人玉圭各一”。(25)宋濂等撰:《元史》卷十八,第391頁。元貞元年二月,張與棣奉旨在皇宮內(nèi)設(shè)醮祈福,說明當時的健康狀況良好,然未曾想竟于當年猝亡。

        新獲《壙志》則指出:張與棣“元貞元年入覲”,遂“于崇真宮沖解”。作為親歷者,張嗣成的說法值得重視。

        三、襲教時間

        張與棣羽化后,其弟與材繼任三十八代天師。不過,在襲教的時間上,元明善編修《龍虎山志》卷上《人物上》《張與材傳》中的記載存在矛盾:

        三十八代天師,諱與材,字國梁,號廣微子……至元三十一年嗣教,上遣使即山賜冠服圭佩,俾掌教事且召之。明年,改元元貞,入見于大明殿。又明年,制授“太素凝神廣道真人”,兼管道教。(26)龔鵬程、陳廖安主編:《中華續(xù)道藏》初輯第三冊。

        這里談到張與材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嗣教,并于次年(元貞元年,1295)入京師大明殿朝覲。元貞二年(1296),元成帝封授其“太素凝神廣道真人”、兼管道教。這一說法亦為明初張正常撰《漢天師世家》卷三(27)《道藏》第34冊,第830-831頁。及清代婁近垣(1689—1776)重修、乾隆五年(1740)刊印的《龍虎山志》卷六《天師世家》(28)婁近垣編撰,張煒、汪繼東校注:《龍虎山志》卷六,第55頁。所沿襲,遂為后世陳陳相因。

        然而,前引《龍虎山志》卷上、《漢天師世家》卷三及《元史·成宗紀一》中的《張與棣傳》可知:至元三十一年(1294),時任三十七代天師張與棣尚在人世,且在元貞元年(1295)二月“以醮延春閣”而獲賞賜。此外,《壙志》也明確談到張與棣“元貞元年入覲,于崇真宮沖解”,其后“先考(按:張與材)被旨嗣三十八代天師教”。并且,元貞元年成宗加封祖天師張陵“正一沖元神化靖應(yīng)顯佑真君”的圣旨中,亦言及時任天師是張與棣。(29)《漢天師世家》卷二《張道陵傳》收錄了該圣旨。其中談到祖天師創(chuàng)教以來,“羽儀凡世,歷年千二百余,印劍單傳,距今三十七代。嗣孫與棣,克承正法”。《道藏》第34冊,第822頁。上述內(nèi)容亦載于《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加封漢天師‘正一沖玄神化靜應(yīng)顯佑真君’”條。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6頁。顯然,張與材不可能在“至元三十一年嗣教”,亦無緣在元貞元年(1295)以天師身份“入見大明殿”。

        值得注意的是,《龍虎山志》卷上和《漢天師世家》卷三所錄元貞二年(1296)元成宗敕封張與材“太素凝神廣道真人,管領(lǐng)江南諸路道教事”圣旨中劈頭徑稱“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云云,(30)龔鵬程、陳廖安主編:《中華續(xù)道藏》初輯第三冊;《道藏》第34冊,第831頁。相關(guān)內(nèi)容亦收錄于《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成宗元貞二年(1296)封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太素凝神廣道真人’,管領(lǐng)江南諸路道教事”條。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0-121頁。說明其在此前就已襲位。

        如此一來,張與材襲任三十八代天師的時間,只能在元貞元年(1295)張與棣逝世以后、元貞二年(1296)成宗頒旨以前,最有可能在其兄卒后的當年(元貞元年)即位,時年22歲。

        那么,幾部《龍虎山志》和《漢天師世家》中涉及張與材嗣教的記載,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低級的嚴重錯誤呢?筆者推測,編纂者或許是將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登基后封賞、召見三十七代天師張與棣的記載,錯置入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的傳記中,最終導(dǎo)致以訛傳訛、貽誤后世。

        四、榮寵與封贈

        張與材掌教期間,先后獲成宗、武宗、仁宗的恩寵,眷遇日隆、封賜漸厚,《龍虎山志》卷上和《漢天師世家》卷三《張與材傳》中記載十分翔實?!秹恐尽匪鰟t甚為簡約,僅云:

        先考被旨嗣三十八代天師教。承襲以來,歷事三朝,四覲闕下,累承恩命,超遷至“太素凝神廣道明德大真人”,領(lǐng)江南道教、兼主領(lǐng)三山符箓。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覃恩祖父母、父母,上至嗣師、系師洎三十代虛靖真君皆膺徽號。光被宗祧,慶流后嗣。際遇之隆,自昔罕及。

        引文“歷事三朝,四覲闕下”之句說明張與材掌教期間先后四次朝覲元帝,此可補充《龍虎山志》卷上和《漢天師世家》卷三相關(guān)記載的遺漏。

        前引《壙志》所言“(張與材)累承恩命,超遷至‘太素凝神廣道明德大真人’,領(lǐng)江南道教、兼主領(lǐng)三山符箓。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亦得到傳世文獻的印證。元代《龍虎山志》卷上《人物上》與明初《漢天師世家》卷三《張與材傳》皆有記載:至大元年(1308),元成宗“加贈正一教主、嗣漢三十八代天師、太素凝神廣道明德大真人,領(lǐng)江南諸路道教事,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31)《道藏》第34冊,第831頁。此外,元明善編《龍虎山志》卷中《大元制誥》收錄有此次加封的圣旨?!读艉钐鞄熓兰易谧V》卷三《綸言恩命錄》“武宗至大元年(1308)加封正一教主張與材金紫光祿大夫留國公”條即為此次加封的圣旨。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2頁。

        《壙志》“覃恩祖父母、父母”之句是說,張與材的祖父母(張可大,夫人倪氏)、父母(張宗演,夫人周氏)亦蒙蔭獲封。據(jù)文獻記載,張可大獲贈“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君”是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32)元世祖敕贈張可大“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君”封號的圣旨,收錄于《漢天師世家》卷三《張可大傳》之后。《道藏》第34冊,第829頁。此外,《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贈三十五代天師可大‘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君’”條則明確標注了這道圣旨的頒降時間。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16頁張宗演獲贈“演道靈應(yīng)沖和元靜真君”是在成宗元貞元年(1295),(33)元成宗敕贈張宗演“演道靈應(yīng)沖和元靜真君”封號的圣旨,收錄于《漢天師世家》卷三《張宗演傳》之后?!兜啦亍返?4冊,第830頁。此外,《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成宗元貞元年(1295)贈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演道靈應(yīng)沖和元靜真君’”條則明確標注了這道圣旨的頒降時間。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18頁。皆在張與棣掌教期間,與張與材無涉。不過,與材襲任天師后也為親族爭取到一些封贈,如至大元年(1308)武宗封三十七代天師張與棣妻馮氏“靖明真素仙姑”;(34)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30頁?!读艉钐鞄熓兰易谧V》卷三《綸言恩命錄》“武宗至大元年(1308)封三十七代天師張與棣妻馮氏‘靖明真素仙姑’”條亦著錄該圣旨的內(nèi)容,且標注了頒旨的時間。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0頁。元貞二年(1296)成宗敕封張與材母周氏“元真妙應(yīng)仙姑”,至大元年(1308)武宗加封周氏“元真妙應(yīng)淵德真人”,延佑元年(1314)仁宗追封周氏“玄真妙應(yīng)淵德慈濟元君”。

        此外,歷任天師通常會憑借自身的恩寵與禮遇,奏請朝廷為祖天師或“三師”(天師、嗣師、系師)增益謚號。(35)北宋以降,歷代天師與帝王、朝廷皆保持密切的交往與互動。相關(guān)情況,參見王見川:《張?zhí)鞄熤芯俊札埢⑸揭幌禐榭疾熘行摹?,臺北:博揚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15年,第41-105頁。在張與棣掌教的最后一年——元貞元年(1295),成宗加封祖天師張陵“正一沖元神化靖應(yīng)顯佑真君”。(36)《漢天師世家》卷二《張道陵傳》,《道藏》第34冊,第822頁。亦見于《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加封漢天師‘正一沖玄神化靜應(yīng)顯佑真君’”條,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6頁。張與材襲位后,又為嗣師張衡、系師張魯、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三位杰出天師,爭取到了加贈徽號的待遇:至大元年(1308),武宗贈二代嗣師張衡“太清演教妙道真君”,(37)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二,《道藏》第34冊,第822頁?!读艉钐鞄熓兰易谧V》卷三《綸言恩命錄》“元成宗至大元年(1308)贈二代嗣師衡‘太清演教妙道真君”。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4-125頁。三代系師張魯“太清昭化廣德真君”,(38)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二,《道藏》第34冊,第823頁?!读艉钐鞄熓兰易谧V》卷三《綸言恩命錄》“贈三代系師魯‘太清昭化廣德真君’”,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5頁。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虛靖玄通宏悟真君”。(39)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28頁?!读艉钐鞄熓兰易谧V》卷三《綸言恩命錄》“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加贈宋虛靖先生‘虛靖玄通宏悟真君’”。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6頁。此即《壙志》中所言“上至嗣師、系師洎三十代虛靖真君皆膺徽號”。而《龍虎山志》卷上和《漢天師世家》卷三《張與材傳》中僅云“加封二代嗣師、三代系師皆為真君”,(40)龔鵬程、陳廖安主編:《中華續(xù)道藏》初輯第三冊;《道藏》第34冊,第831頁。遺漏了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亦同獲“真君”號。

        五、生卒與葬地

        有關(guān)張與材的出生年月,傳世文獻中未見著錄?!秹恐尽返陌l(fā)現(xiàn)解開了這個謎團,“先考(按:張與材)生于至元甲戌十二月四日”。也就是說,張與材出生于至元十一年(1274)十二月四日。(41)何振中分析張與材的出生年份時,根據(jù)“其兄張與棣的出生年,推斷張羽(與)材出生年份的上限,即應(yīng)在與棣生年(1267)之后即1268年或更晚?!职?951年出土于貴溪縣的《解真三十六代天師壙記》可知,張羽(與)材尚有姐妹四位,那么,張羽(與)材的年齡還有可能跟其兄與棣相差不止一歲”。何振中:《中國歷代張?zhí)鞄熢u傳》第3卷,第105頁。此外,《中國龍虎山天師道》第十章“龍虎山天師世系”中將張與材的出生年份標注為1264年。張金濤主編:《中國龍虎山天師道》,南昌:江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91頁。何振中指出此說不足為信。

        《壙志》又云“生十九嗣教”,即張與材19歲(虛歲)繼任三十八代天師。然而,據(jù)其生年推算,張與材19歲時為至元二十九年(1292)。前文已考證了張與材襲位是在元貞元年(1295),時年22歲,故“生十九嗣教”的說法顯然有誤。

        對于張與材辭世前后的情形,《壙志》是這樣描述的:

        四十有二,歲當延佑乙卯除夕留頌,明年正月十一日解化。上而朝廷,下而臺省、郡邑,又下而四方冠褐、閭閻田野識與不識,莫不驚怛流涕而相告曰:“三十八代天師逝矣?!庇置髂甓?,奉旨以冠、劍藏于撫州金溪之名揚山中。

        延佑二年(1315)臘月除夕,時年42歲的張與材留頌示人,遂于12天后羽化,即延佑三年(1316)正月十一日卒,享年43歲(虛歲)。延佑四年(1317)冬,敕葬于撫州路金溪縣的名揚山。

        《漢天師世家》卷三《張與材傳》中的描述則略有差異:

        延佑二年秋,與弟子遍游巖洞,或為詩繪物,皆寓意有警,人莫能測。除日,復(fù)自贊壽像,有“東風吹雪”之句。越明年,正月有一日雪,口占遺頌而化。勑葬于金溪之鳴陽,建祠曰玄都觀。

        文中“越明年,正月有一日雪,口占遺頌而化”是說,張與材于延佑三年(1316)正月一日羽化。然而,《龍虎山志》卷上《人物上》則云:“越明年,正月十有一日雪,乃口占遺頌而化?!?42)元明善編,周召續(xù)編:《龍虎山志》卷上,龔鵬程、陳廖安主編:《中華續(xù)道藏》初輯第三冊。那么,張與材的逝日到底是“正月一日”還是“正月十一日”,難以遽定。不過,新獲《壙志》的發(fā)現(xiàn)有力證實了“正月有一日”乃系“正月十一日”之誤。張與材逝世的日期當以第一手材料《壙志》中所說的“延佑三年正月十一日”為準。

        關(guān)于張與材的敕葬之地,《壙志》中說“奉旨以冠、劍藏于撫州金溪之名揚山中”,《漢天師世家》卷三則云“勑葬于金溪之鳴陽,建祠曰玄都觀”。(43)此句不見于元明善編修《龍虎山志》卷上《人物上》“張與材傳”中,當系張正常編纂《漢天師世家》時增補。查閱《金溪縣志》得知,“名揚山”實為“名揚峰”,又名“鳴陽峰”,位于撫州路金溪縣(今撫州市金溪縣)縣東四十七都,距縣城約有四、五十里。(44)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本《金溪縣志》卷一《山川》記載:“又東四十七都,曰名揚峰,距縣四十里?!蓖跤心曜胄蓿骸督鹣h志》卷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第71-72頁。清乾隆十六年刊本《金溪縣志》卷一《山川》記載:“名揚峰:在縣東四十七都,距縣四十里?!睏钗臑刃?,杭世馨等纂:《金溪縣志》卷一,第110頁。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金溪縣志》卷一《山川》記載:“名揚峰,一作鳴陽峰,在縣東四十七都,距城五十里?!焙?、松安等纂修:《金溪縣志》卷一,第85頁。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金溪縣志》卷二《山川》所載亦相同。程芳修,鄭浴修等纂:《金溪縣志》卷二,第97頁。

        有必要指出的是,前引《壙志》還明確談道:金溪名揚山墓室中埋葬的并非張與材的遺體,而是將日常使用的“冠”和“劍”代替尸身入殮,實為衣冠冢。從《壙志》的出土地點來看,張與材的遺骸乃歸葬于貴溪縣南山。爾后,其子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夫婦、其孫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1335—1377)夫婦皆安葬于此,南山遂成為龍虎山張?zhí)鞄熂易宓闹匾沟刂弧?45)姜守誠:《天師背后的女人——新獲〈故四十二代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包氏墓志銘〉考釋》,《中華文史論叢》2020年第3期,第301-344頁。由于后世文獻中皆言張與材的敕葬地以示榮顯,以至于安頓其“真身”的墓址不為人所知,新獲《壙志》澄清了困惑。

        《壙志》又談到張與材去世后,“既有中奉大夫禮部尚書元公明善奉譔碑,以昭將來矣”??芍?,時任禮部尚書的元明善奉敕為張與材撰寫神道碑文,惜已散佚。(46)民國時人繆荃孫(1844—1919)所輯的元明善文集《清河集》中亦未見收錄。此外,元明善亦曾奉敕編修《龍虎山志》三卷存世。(47)有關(guān)《龍虎山志》歷代版本的介紹,詳見孔祥毓:《龍虎山歷代山志略考》,《弘道》(香港)2013年第2期,第58-66頁。

        六、妻室與子女

        《壙志》末尾介紹了張與材的妻室與子女情況:

        娶易氏,諱德琬,封妙明慧應(yīng)常靜真人,先二年解化。男二人:長嗣成,婦胡氏;次三德承孫,承孫命為侄文烈后。女二人:長圣寶,適王來瑞;次貴娘,幼。

        易氏是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的夫人、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之母,其名諱“德琬”未見史載。張與材羽化后,其子張嗣成為仁宗禮重,延佑四年(1317)正月“制授‘太玄輔化體仁應(yīng)道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推恩封母易氏為‘妙明慧應(yīng)常靜真人’”。(48)張正常撰,張宇初、張國祥增補校訂:《漢天師世家》卷三,《道藏》第34冊,第832頁。宋濂撰《張公神道碑銘》亦云:“其大父諱與材,三十八代天師、太素凝神廣道明德大真人、金紫光祿大夫,追封留國公;妣易氏,妙明慧應(yīng)常靜玄君。”宋濂著,黃靈庚編輯校點:《宋濂全集》卷五四《神道碑四》,第1267頁。標點略作修正。婁近垣編撰《龍虎山志》卷八《爵秩》收錄有“封張嗣成母易氏妙明慧應(yīng)常靜真人”的圣旨。(49)婁近垣編撰,張煒、汪繼東校注:《龍虎山志》卷八,第98-99頁。亦見于《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三《綸言恩命錄》“延佑四年(1317)封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母易氏‘妙明慧應(yīng)常靜真人’”。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28-129頁?!秹恐尽分姓劶耙资媳日煞驈埮c材早逝兩年,其卒年應(yīng)為延佑元年(1314)。

        前文談到張與材羽化后勑葬于金溪縣名揚山(又稱“鳴陽山”),遺骸埋在貴溪縣南山。不過,先亡故的易氏則與丈夫分處兩地,乃葬于貴溪縣北斗山?!读艉钐鞄熓兰易谧V》卷三《綸言恩命錄》“歷代墓地考”中記載了易氏的歸葬地點:“三十八代天師與材公……夫人易氏葬后源祠,曰‘慈慶觀’,即北斗山?!?50)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三,第190頁。該書卷五《世系》“三十八代天師”條亦云:“(張與材)夫人盱江易氏……葬北斗山祠,曰‘慈慶觀’?!?51)張金濤主編:《留侯天師世家注》卷五,第351頁。遵循當時的風俗與慣例,易氏墓地上亦建有“墓祠”和“墳觀”,前者曰“后源祠”(或稱“北斗山祠”),后者曰“慈慶觀”,二者或為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與《解真三十八代天師壙志》一同被發(fā)現(xiàn)的《故四十二代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包氏墓志銘》是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夫人包氏的墓志銘,敘述了包氏對龍虎山張氏家族的重要貢獻,其中談道:“癸酉,三十八代妙明慧應(yīng)常靜真人易氏祠傾圮,役工新之?!睋?jù)此可知,易氏墓祠因年久失修,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塌毀,孫媳、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夫人包氏雇請工匠予以修復(fù)。(52)詳見姜守誠:《天師背后的女人——新獲〈故四十二代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包氏墓志銘〉考釋》,《中華文史論叢》2020年第3期,第301-344頁。

        張與材有兒女四人,兩男、兩女,分別是:長男嗣成,次男嗣德(1305—1352);長女圣寶,次女貴娘。

        長男張嗣成是《壙志》的撰文者,時任三十九代天師,娶婦胡氏。次男張嗣德,因尚未成年(時年13歲),故《壙志》稱其乳名(包括小名、小字)曰“三德承孫”,其中“三德”當系乳名,“承孫”或系小字。前引《解真三十六代天師壙記》介紹張宗演的子嗣后輩時說:“男二人:與棣、與材。女四人,婿王士志、周瑞信、鄧方、聶锜。孫男一人:平孫。猶子二人:與紹、與純?!?53)陳柏泉:《馬祖禪師石函題記與張宗演天師壙記》,《江西歷史文物》1981年第5期,第55頁。標點有修訂。據(jù)此可知,張宗演逝世前已有一位年幼的嫡孫,喚作“平孫”。顯然,“承孫”與“平孫”是同輩份之人。這位“平孫”或是張與棣的兒子(獨子),或是張與材的兒子(長子)。

        緊接著,《壙志》又言“承孫命為侄文烈后”則令人費解?!爸段牧摇笔侵笍埮c材的侄子,即張與棣之子張文烈。若按照字面的意思,張與材將“承孫”(即張嗣德)過繼給張文烈以接續(xù)香火。這樣的理解顯然不妥,因為二人是同輩份之堂兄弟。筆者推測,其意恐怕并非是針對宗族血親的延續(xù),或許是指天師之位的更相傳遞。

        三十七代天師張與棣于元貞元年(1295)逝世時,獨子文烈年幼。(54)有關(guān)張與棣的子嗣情況,《漢天師世家》未談及。今據(jù)龍虎山天師府保存的張氏《宗譜》記載,可知其“生子一:文烈”。張金濤主編:《中國龍虎山天師道》,第191頁;張金濤編著:《嗣漢天師府志》第十四章《歷代天師傳略》,九龍: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15年,第134頁。加之,有元一朝,龍虎山天師之位的承襲,比較盛行兄終弟及制。因此,張與材得以接替乃兄與棣就任三十八代天師。然而,張與材卻未遵循叔死侄繼的方式傳位給侄子文烈,而是傳給了長男嗣成。個中緣由,不得而知?;蛟S,張與材在臨終前對三位子侄的襲位順序做出了一番安排:長男嗣成→侄文烈→次男嗣德。若按照這個思路來理解,“承孫命為侄文烈后”之句的意思是說張與材交待次子嗣德在侄文烈之后襲任天師。從二人的年齡差距來看,這樣安排也是合理的。但由于張文烈早逝,張嗣成才直接傳位給了其弟嗣德。(55)有學(xué)者指出:“37代至39代天師之間的傳承,是其中一種不太完整的兄終弟及制的實踐過程。37代天師張與棣把天師位傳給其弟張與材,隨后張與材把天師位傳給其長子張嗣成。張嗣成逝世之前,本應(yīng)把天師位傳給其堂兄弟張文烈。但很可能是因為張文烈已于8年前去世,且未留下親子嗣,故張嗣成把天師位傳給其弟張嗣德。天師位由此未能回歸長兄張與棣一支?!?曾龍生:《論明代正一道張?zhí)鞄熇^承制度的演變及其后果》,《宗教學(xué)研究》2015年第3期,第90頁)類似觀點亦見曾龍生:《道法與宗法:明代正一道張?zhí)鞄熂易宓难葑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九本、第四分(2018年12月),第711-753頁。有關(guān)張嗣成、張嗣德兩位天師的生平事跡,可參見何振中:《中國歷代張?zhí)鞄熢u傳》第3卷,第124-181頁。

        張與材兩個女兒中的長女張圣寶,在《壙志》撰寫的延佑四年(1317)已出閣、嫁給了王來瑞,其人待考;次女尚年幼,乳名“貴娘”。

        七、結(jié) 論

        張與材是龍虎山正一派三十八代天師,掌教21年,多有建樹,頗受元廷禮遇,賜賚優(yōu)渥。有關(guān)張與材的生平事跡,《龍虎山志》《漢天師世家》《元史》等皆有談及。不過,近年發(fā)現(xiàn)的《解真三十八代天師壙志》是研究張與材的第一手資料,對于彌補史料記載的缺失有重要價值。通過對讀《壙志》與傳世文獻,我們澄清了一些誤解和疑惑,對張與材的家世、履歷、作為和哀榮等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壙志》明確記錄了張與材出生與死亡的具體時間,以及其兄張與棣最后一次入覲并解化的年份。《壙志》還簡略談及張與材襲教以來所受的恩崇禮遇及其朝覲的次數(shù),言明經(jīng)其請封而獲賜徽號的天師中除了嗣師、系師外,還有三十代天師張繼先(1092—1127)。張與材死后哀榮倍至,元仁宗頒旨在撫州路金溪縣的名揚山(峰)修造墓祠(衣冠冢),中奉大夫、禮部尚書元明善奉敕撰寫碑文?!秹恐尽愤€對張與材的親屬——母周氏、妻易氏、子女的名諱(包括乳名、小字等)做了介紹。其中,大部分內(nèi)容不見載于傳世文獻,屬于首次揭示。

        有必要指出,張嗣成所撰志文中的表述存在兩處明顯的錯誤:其一,“仁靜先生”原本是張可大的“生父”張?zhí)祺胨@之賜號,志文則張冠李戴、給了“寄父”張慶先;其二,依據(jù)張與材的出生年份及相關(guān)文獻記載推算,其襲位時的年齡是22歲,志文所言“生十九嗣教”的說法不準確。

        (致謝:感謝江西省鷹潭市道教協(xié)會秘書長張健女士提供《包氏墓志銘》照片及相關(guān)資料。本文寫作過程中也得到龍虎山道教協(xié)會熊雄道長的協(xié)助。)

        猜你喜歡
        龍虎山天師世家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連續(xù)16年現(xiàn)身江西龍虎山
        軍事文摘(2023年2期)2023-02-17 09:20:34
        SAGA世家表:跨界演繹,鏈“飾”潮流
        鐘表(2021年5期)2021-11-10 09:11:30
        王天師消暑之法
        除妖計
        故事會(2019年15期)2019-08-06 02:31:17
        龍虎山
        寶藏(2018年8期)2018-08-31 07:28:08
        “猴媽”和她的猴孩子們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玩具世界(2017年7期)2017-10-16 01:31:09
        “天師”教職略考
        蕭相國世家1
        皮影世家
        五十路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按摩被扣逼高潮|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Ⅴ樱花无码| 凹凸世界视频a一二三|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疯狂做受xxxx高潮欧美日本| 亚洲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人妻精品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蜜芽无码| 国内偷拍国内精品多白86|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 日本黑人人妻一区二区水多多|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中年熟妇的大黑p|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蜜桃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天美麻花果冻视频大全英文版| 蜜桃网站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国色天香 | 久久久亚洲av成人乱码|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91视频香蕉| 伊人狼人影院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蜜芽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精品乱码|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精品久久888| gv天堂gv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禽交zozo|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不卡|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