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雨
(鄢陵縣中醫(yī)院 腫瘤內(nèi)科,河南 許昌 46120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發(fā)生于支氣管黏膜,其上皮癌細胞經(jīng)轉移后形成肺原發(fā)性惡性腫瘤,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體質(zhì)量減輕或疲乏等癥狀[1]。臨床常采用西藥治療NSCLC。吉非替尼對致癌組織的生長、轉移具有抑制效果,可阻礙血管生成,同時促進腫瘤細胞死亡[2]。艾迪注射液主要由斑蝥、黃芪、刺五加、人參等組成,主要作用為消瘀散結、清熱解毒[3]。本研究探討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吉非替尼對NSCLC患者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鄢陵縣中醫(yī)院收治的82例NSCLC患者,隨機編號1~82號,將奇數(shù)號患者納入A組,偶數(shù)號患者納入B組,各41例。本研究經(jīng)鄢陵縣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2018(112)號]。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A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5~75歲,平均(60.57±4.76)歲;腺癌25例,鱗癌16例;TNM分期為Ⅲ期25例,Ⅳ期16例。B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4~77歲,平均(60.49±4.68)歲;腺癌27例,鱗癌14例;TNM分期為Ⅲ期24例,Ⅳ期17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理類型、TNM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NSCLC的診斷標準[4];②患者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且預計術后生存期>6個月。(2)排除標準: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合并神經(jīng)性病變。
1.3 治療方法
1.3.1A組 患者均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術后進行抗感染、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及吸氧等治療。術后1個月,患者切口愈合后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诜翘婺崞?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71297),每次0.25 g,每日1次。每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3.2B組 手術過程及術后處理與A組一致。給予B組患者靜脈滴注艾迪注射液(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2020236)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吉非替尼用藥劑量與A組一致;取60 mL艾迪注射液溶入 450 mL生理鹽水中,每日1次。每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臨床療效 根據(jù)病灶情況判斷療效: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即基線病灶基本消失且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即基線病灶體積減少≥30%且未出現(xiàn)新病灶,持續(xù)4周以上;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即介于PD與PR之間;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即靶病灶體積較基線病灶增加20%,或發(fā)現(xiàn)新病灶[5]??偩徑饴蕿镃R率與PR率之和。
1.4.2免疫功能 于治療前、治療4個月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儀(上海恩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為BD LSRFortessa)檢測表面抗原分化簇4受體(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receptors,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受體(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 receptors,CD8+)水平,計算CD4+/CD8+。
1.4.3毒副反應 記錄治療期間毒副反應,包括胸痛、氣促乏力、咳嗽、痤瘡及發(fā)熱。
2.1 臨床療效B組總緩解率高于A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免疫功能治療前,兩組CD4+、CD4+/CD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4+、CD4+/CD8+均降低,B組CD4+、CD4+/CD8+高于A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2.3 毒副反應A組發(fā)生胸痛1例,咳嗽1例,痤瘡1例;B組發(fā)生胸痛1例,氣促乏力2例,咳嗽1例,發(fā)熱1例。B組毒副反應總發(fā)生率[12.20%(5/41)]與A組[7.32 %(3/4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39,P=0.710)。
NSCLC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待發(fā)現(xiàn)時其分期較晚,錯過根治的最佳時機。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放化療治療NSCLC,但相關藥物的輔助治療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故尋找有效的化療方案是當前臨床治療NSCLC的重點任務。吉非替尼片能夠選擇性地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對腫瘤的生長、轉移具有抑制作用,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從而延緩腫瘤的發(fā)生、進展過程,但不良反應較多,患者耐受性較差[6]。
治療NSCLC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中醫(yī)藥在NSCLC的治療中具有多種優(yōu)勢,如改善機體耐受性,減輕放療、化療時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總緩解率高于A組,提示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吉非替尼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艾迪注射液屬于抗腫瘤的中藥制劑,主要由黃芪、斑蝥、刺五加、人參等構成。艾迪注射液中的斑蝥為君藥,能夠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的成熟,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及殺死腫瘤細胞,而人參為臣藥,可起到補氣養(yǎng)血、扶正固本的效果[8]。該藥對腫瘤血管的新生具有抑制作用,同時可極大程度地殺死腫瘤細胞,保護骨髓細胞,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NSCLC患者受癌細胞侵襲,自身免疫力較差,而自身免疫力較差會導致癌癥進展,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故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對緩解疾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個月后,B組CD4+、CD4+/CD8+高于A組,兩組治療期間毒副反應無差異。這表明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艾迪注射液中的人參可對腫瘤細胞的發(fā)育起到阻礙作用,減少癌細胞的轉移、浸潤[10]。黃芪與刺五加共為佐藥。黃芪可改善機體細胞免疫力和體液免疫力,提高T細胞抗癌活性,進而強化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刺五加可提高患者自身耐受力,同時減輕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的毒副反應。由此可見,艾迪注射液與吉非替尼聯(lián)合時可強化機體免疫力,對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殺傷力,效果突出。
綜上所述,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吉非替尼有助于提高接受手術治療的NSCLC患者的免疫力,強化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