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紅,王吉惠,張 蕾
(陸良縣人民醫(yī)院骨科 云南 陸良 655699)
快速康復護理(ERAS)的研究開始于20 世紀90 年代,其作用是:應用臨床上已經(jīng)成熟的方法和理論減少與阻斷患者機體的應激反應,加快病人手術創(chuàng)傷的恢復[1]。對于進行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而言,由于手術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所以,術后患者的心里狀態(tài)會產(chǎn)生巨大的變化,同時還會對患者帶來生理上的創(chuàng)傷。為此,在治療的過程中運用有效而可靠的辦法減少患者痛苦及提高手術后康復質量顯得十分關鍵[2]。而ERAS 就是減少對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創(chuàng)傷的一種特殊護理方法,本文對膝關節(jié)置換患者ERAS 理念的應用及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選取2019 年1 月—12 月我院收治的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患者78 例,對全部患者均予以膝關節(jié)置換術,予以數(shù)字抽選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39 例。納入標準:患者資料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批準,患者、患者家屬對本次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合并嚴重心臟、肝腎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智力異常的患者,中途撤出的患者。實驗組:男、女性分別為22 例、17 例,年齡58~78 歲,平均(67.28±0.78)歲;對照組:男、女性分別為21 例、18 例,年齡55 ~77 歲,平均(68.86±0.98)歲,兩組在基本資料方面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可比。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手術前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禁止飲食和飲水,其中禁食時間在術前8 ~12 h,禁水在術前4 h,手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予以嚴密監(jiān)測,加強巡視病房,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的護理,觀察其手術切口情況,做好引流管的護理工作,協(xié)助患者在手術后72 h 下床活動,加強預防感染等。
實驗組:除了進行常規(guī)護理,同時結合ERAS 理念,具體為:(1)建立ERAS 小組:小組成員包含:1 名主管醫(yī)生、1 名麻醉醫(yī)師、1 名康復師、2 名護士,由科室主任負責,對患者予以全方位的護理,降低各類醫(yī)療操作所引發(fā)的不良影響。(2)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前對其心理狀態(tài)、生活自理情況以及身體營養(yǎng)情況、心肺功能等給予初步的了解。主動進行自我介紹及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的內(nèi)心想法及健康需求予以掌握,讓患者參與康復醫(yī)生、外科臨床醫(yī)生以及護士之間的交流,確?;ハ嘀g共同協(xié)作,從而執(zhí)行相應的護理計劃。在患者手術前6 h,告知其在進食時不食用固體食物,手術前2 h 禁止飲水,之后可以口服清飲料,告知和指導患者在手術前10 h 可以少許飲食12.5%的碳水化合物,在術晨6 點指導患者口服10%的葡萄糖25 mL,接臺術前8 h 禁食,2 h 禁止飲水;對患者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量表進行疼痛評估,并予以鎮(zhèn)痛護理,確保加強患者的舒適程度,同時可以采取NSADS 類藥物實施護理干預,給予患者艾瑞昔布,用藥方式為口服,每日2 次,每次0.1 g,以緩解患者的不適和痛苦。(2)術中護理:在對患者的術區(qū)進行處理時,需要運用與其皮膚體溫相似的液體;在進行輸液時對液體進行加溫,手術過程中采用保暖措施,盡量減少患者的暴露。手術后,在將患者送至病房的過程中,注意對患者的保暖,確保將病房的溫度調(diào)節(jié)至26℃以上。(3)術后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予以嚴密監(jiān)測,加強病房的巡視,協(xié)助患者選擇合理的體位,確保其身體的舒適,采用軟枕將其患肢抬高,以15 ~30℃為宜,確?;颊叩南リP節(jié)能夠伸直,并采用冰敷的方法敷24 h,確保傷口腫脹以及疼痛的情況得到有效緩解,注意冰敷時包上毛巾,避免凍傷患者,并加強巡視[3]。(4)早期康復鍛煉:患者麻醉清醒后,醫(yī)護人員可以盡早的指導其進行踝泵訓練、股四頭肌訓練、腘繩肌等訓練,以避免發(fā)生靜脈血栓等不良情況而使得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手術后第1 d 對引流管進行拔除,并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的訓練。另外,采用間歇性充氣壓力波對患者予以治療,每日3 次,每次20 min,手術后第2 d 采用助行器協(xié)助患者下床進行活動。(5)疼痛護理:采用VAS 量表對患者就疼痛進行評估,對于疼痛評分為0 ~3 分的患者,可以多與其溝通、交流、談話,還可以使用看書籍、電視、播放音樂等方案以確保有效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并協(xié)助患者選擇合理且舒適的體位,予以靜脈自控鎮(zhèn)痛,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對于疼痛評分為4 ~6 分的患者,可以遵循醫(yī)生醫(yī)囑予以氟比洛芬酯,藥物劑量為50 mg,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每日2 次,或給予阿片類藥物,并予以口服用藥、肌肉注射兩種方式同時進行,予以多模式鎮(zhèn)痛法,以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對于評分≥7分的患者,應當由麻醉醫(yī)生予以會診,并根據(jù)患者具體的病情情況實施個性化鎮(zhèn)痛。責任護士需要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予以評估,并做好相關記錄,確保臨床醫(yī)生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4]。(6)飲食護理:在患者徹底清醒后,可以給予患者少量的溫開水,注意少量多次,每次給予的量應當小于100 mL,確保緩解患者的口渴癥狀,在5 h 左右可以給患者給予米湯、粥等流質食物,在手術后的第2 d,給予患者清淡的飲食,注意應當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術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四肢予以按摩,加強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對其予以心理疏導和安慰,并請康復師為患者制定康復計劃,循序漸進。
(1)在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段采取VAS 量表對疼痛情況進行比較:0 ~3 分為輕度疼痛,4 ~6 分為中度疼痛,≥7 分為重度疼痛。(2)對兩組患者手術等待時間、下床間隔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比較。
選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 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χˉ±s)表示,組間比采取t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于術后6 h、12 h、24 小時VAS 評分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段靜態(tài)動態(tài)VAS 評分對比(± s,分)
表1 兩組不同時間段靜態(tài)動態(tài)VAS 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n 狀態(tài)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實驗組 39 靜態(tài) 2.17±0.75 4.31±0.69 4.05±0.65動態(tài) 3.02±0.32 4.49±0.58 5.12±0.75對照組 39 靜態(tài) 4.04±0.32 6.76±0.62 6.71±0.63動態(tài) 5.81±0.59 6.00±0.54 6.04±0.76
實驗組手術等待時間、下床間隔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等待時間、下床間隔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s)
表2 兩組手術等待時間、下床間隔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s)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等待時間/d 下床間隔時間/h 住院時間/d實驗組 39 2.51±0.49 6.21±3.23 10.23±5.05對照組 39 4.56±0.54 12.21±5.32 15.21±7.43 t 17.557 6.020 3.462 P<0.05 <0.05 <0.05
ERAS 理念主要是通過康復優(yōu)化處理措施,確?;颊叩闹委熜Ч玫礁玫撵柟蹋蕴嵘颊咄瓿墒中g后的舒適程度,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確?;颊邫C體的快速康復[5]。該理念目前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臨床各種疾病的治療及護理中,其不但能夠確?;颊叩臋C體代謝得到有效調(diào)節(jié),同時能夠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減少手術的創(chuàng)傷。本次實驗組采取ERAS 理念,首先建立ERAS 團隊,在術前對患者予以心理方面的治療,了解患者的感受及需求,縮短禁止飲食的時間,同時手術過程中重視對患者的保暖措施,完成手術后盡早指導患者下床活動并進行功能訓練,從而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復。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于術后6 h、12 h、24 小時VAS 評分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手術等待時間、下床間隔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了對于進行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而言,采用ERAS 理念能增強患者康復期間的舒適程度,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