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海鳳,王淑影,孫欣欣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河南省兒童醫(yī)院/鄭州兒童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燒傷整形植皮手術是小兒外科較為常見的術式,通過手術修復燒傷皮膚并改善因為深部組織缺失而導致的手部畸形,對于患兒健康成長和未來生活有重要意義[1]。但在臨床應用期間發(fā)現,大部分患兒術后會出現明顯疼痛,而躁動行為會影響各項指標康復效果。因此,預見性護理被廣泛應用,主要是為了預防各種手術可能產生的并發(fā)癥,從而保障患者康復質量。本院自2018年對收治的手部燒傷整形植皮患兒采取預見性護理配合干預,現將相關數據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間收治的接受整形植皮治療的100例燒傷患兒為觀察對象,用SAS 18.0輔助軟件完成對患者的編序及隨機分組,分別設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0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4.49±0.81)歲,燒傷面積在5%~10%,平均燒傷面積為(7.89±1.28)%;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7)歲,平均年齡(4.51±0.83)歲,燒傷面積在5%~9%,平均燒傷面積為(7.81±1.22)%。觀察組和對照組在上述一般資料數據分析后提示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做對比。所有患者或者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流程、內容等均交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得到批準后展開。
納入標準:① 年齡在(1~12)歲;② 單側手部燒傷;③ 符合瘢痕切除自體皮片移植手術治療指征;④ 燒傷面積未超過22%;⑤ 燒傷距離手術治療時間未超過10d。
排除標準:① 一般資料數據殘缺;② 存在手部殘缺或者殘疾情況;③ 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明確表示拒絕。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手術治療,在術前跟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并做好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的工作;告知手術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和配合的事項;術后做好并發(fā)癥觀察與預防措施。觀察組聯(lián)合預見性護理干預,步驟措施如下。① 成立專業(yè)預見性護理團隊。團隊團長由護士長擔任,可進入團隊的護士均需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② 在護士長指導下,成員對燒傷后進行整形植皮手術治療的患兒存在的隱患、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或者不適癥狀進行評估,并據此制訂對應的防范措施。③ 不良反應預防護理。一是預防出血。一般選擇患兒腹部作為供皮區(qū),當切口較深的時候可能會傷及血管,因此在順利取皮后要對供皮區(qū)域加壓包扎,時間最少2d,囑咐患兒需要臥床休息2周時間。二是預防休克。由于大面積的燒傷機體會丟失大量體液、血液,微循環(huán)血容量相對不足,從而可能導致休克并發(fā)癥出現。在整個病情發(fā)展過程中常有不典型的休克體征出現,一旦發(fā)現患兒出現焦慮、煩躁、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情況,要立即通知醫(yī)生并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癥治療措施。三是部分患兒在治療期間因為負面情緒影響整個治療期間的依從性,不利于整個治療療程的進行以及護患氛圍,甚至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護理期間要重視對患兒的心理疏導、與家屬的有效交流,以平穩(wěn)的情緒面對疾病,盡量降低各種存在于生活中的風險因素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兩組患兒治療護理干預前后應用小兒疼痛量表(FLACC)對其疼痛程度進行檢測,所得分數越高,提示患兒疼痛感越嚴重。記錄兩組患兒在治療護理干預后以下情況改善和恢復所需時間,包括發(fā)熱消失、創(chuàng)面愈合、血小板計數恢復,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劑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數據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 兩組患兒在干預后疼痛程度均有所下降,觀察組干預后評價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護理干預模式下燒傷行整形植皮治療患兒疼痛情況(x±s,分)
2.2 恢復時間 在各個項目恢復情況所需時間方面,觀察組患兒記錄所得數據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護理干預模式下燒傷行整形植皮治療患兒恢復情況(x±s,d)
預見性護理理念要求對患者制訂護理干預措施時要有預判性、前瞻性[2],通過臨床實踐、思維對于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問題做到及時發(fā)現并做好處理方案,要求對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等多個層次進行護理,轉換傳統(tǒng)被動護理思想,提供主動護理。
在本研究中接受預見性護理手部燒傷患兒在接受整形植皮手術治療后,疼痛感得到明顯緩解,且相對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患兒有顯著優(yōu)越性,這與沈海靜[3]研究當中的數據相符合,究其原因是預見性護理中明確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及時制動干預,緩解了術后疼痛。由表2可知,預見性護理下患兒發(fā)熱消失、創(chuàng)面愈合以及血小板恢復等所需時間均顯著短于常規(guī)護理患兒,可見這種前瞻性護理模式下患兒能夠順利完成治療,及時監(jiān)測病情走向并采取對應護理措施改善,避免各種負面因素可能對康復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保障患兒的康復質量[4]。
綜上所述,對燒傷后進行整形植皮治療的患兒提供預見性護理對于緩解術后疼痛以及縮短各癥狀體征恢復時間有積極影響,更有利于保障患兒的舒適性以及手術有效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