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波 石劍鋒 堯國民 羅世民 羅維 李進軍 胡輝 侯強紅
摘要:牛肝片吸蟲病主要在我國中南、東南部等地區(qū)流行,嚴重阻礙了我國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在一例牛肝片吸蟲病的診治過程中,根據病原體的屬性及流行特點,采用臨床癥狀與分子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對該病進行了診斷,并提出了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法,以期為臨床診療該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牛;肝片吸蟲病;診斷;治療;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2-0015-02
牛肝片吸蟲病是由肝片吸蟲寄生于牛的肝管、膽管內所引起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1]。該病主要引起牛消瘦、貧血、異嗜、腹瀉、發(fā)育不良及生產性能下降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可直接導致牛死亡[2]。該病流行范圍廣,全球均有相關報道,多發(fā)于多雨且潮濕的夏秋兩季,且流行范圍較為固定[3]。放牧牛群的感染率高于圈養(yǎng)牛群,某些區(qū)域感染率高達100%[4]。目前,我國中南、東南部等地區(qū)的牛群飼養(yǎng)模式大多為山地放養(yǎng),大大增加了牛群感染肝片吸蟲的幾率,故牛肝片吸蟲病已嚴重阻礙了我國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在流行區(qū)域對該病進行科學合理的診治和檢測,可為今后我國在該病的監(jiān)測和防控方面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
1 發(fā)病情況
2019年5月26日,湖南省懷化市新晃縣某養(yǎng)殖戶反映在其所飼養(yǎng)的30余頭牛中,有1頭犢牛出現異常癥狀。該牛表現體格消瘦、反應遲鈍、精神不振、食欲廢絕、毛焦易斷,時而腹瀉時而便秘等一系列癥狀。養(yǎng)殖戶曾用青霉素、鏈霉素、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等藥物進行治療,病情未得到控制反而愈加嚴重。筆者現場發(fā)現病牛的眼瞼、額下、胸腹等部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肝區(qū)疼痛拒檢。
2 臨床證狀
該犢牛體溫39~40 ℃,早期出現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體格消瘦、毛焦易斷,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一系列癥狀。后期,該病牛的眼瞼、額下、胸腹等部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尿液呈黃褐色,可視黏膜蒼白;叩診肝區(qū)濁音變大,疼痛敏感。
3 診斷
3.1 初診
根據該病牛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養(yǎng)殖戶用藥情況及臨床診斷經驗初步判定該病為肝片吸蟲病。
3.2 實驗室診斷
收集該犢牛的新鮮糞便于自封袋中,置于冰盒內,帶回實驗室進行病原體檢查。用糞便DNA提取試劑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糞便中的總DNA。將提取的好的DNA樣品置于-20 ℃保存?zhèn)溆谩?/p>
根據已公布的肝片吸蟲cox1基因序列(GenBank Number:AB300704),設計一對引物(cox1-F:G TTTAGGTAGTGTTGTTTGGGC;cox1-R:CCCAACAT TATCAACCAGG),以擴增總DNA的cox1基因部分序列。反應體系為50 μL,反應條件為:95 ℃(預熱)5 min, 95 ℃(變性)30 s,53 ℃(退火)30 s, 72 ℃(延伸)1 min,共35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5 min。反應完全后,吸取5 μL PCR產物在1.5%瓊脂糖上進行凝膠電泳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將PCR產物發(fā)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測序,獲得cox1基因的部分序列。
將獲得的序列在GenBank上進行BLAST搜索分析,發(fā)現該序列與已公布的肝片吸蟲cox1基因序列(GenBank number:AB300704)相似度為100%,從而確定該病原體為肝片吸蟲,確診該病為肝片吸蟲病。
4 治療
根據確診結果及該養(yǎng)殖場的用藥情況,采用氯氰碘柳胺鈉+中藥驅蟲配伍方式對該病牛進行治療。清晨空腹時灌喂氯氰碘柳胺鈉,劑量為5 mg/kg,1次/d,連用5 d。傍晚歸欄時,用綿馬、貫眾各45 g,檳榔、茯苓、龍膽草各30 g,木通、澤瀉、蘇木、肉豆蔻、甘草、厚樸各20 g研磨成粉末,混勻加開水攪拌后灌服[5],1次/d,連用5 d,該犢牛病情好轉,2周后基本恢復正常。
5 預防措施
5.1 加強飼養(yǎng)及衛(wèi)生管理
養(yǎng)殖戶在進行飼料配比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粗飼料和精飼料的搭配比例,適當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以提高牛的身體素質,增加抵抗力,同時也要保證牛群的飲水和飼草衛(wèi)生[6]。及時清掃牛圈,定期對牛圈進行消毒。掌握放牧時間,不在低洼處放牧,以盡量減少牛群感染肝片吸蟲的幾率。糞便置于一偏僻且低洼處進行堆積發(fā)酵。
5.2 定期驅蟲
定期驅蟲是預防肝片吸蟲最有效的方法,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驅蟲[7],驅蟲后的糞便要置于一偏僻且低洼處堆積發(fā)酵[8]。
5.3 消滅中間宿主
肝片吸蟲的中間宿主為淡水螺。根據淡水螺的生活屬性,在牧區(qū)內使用1∶5 000的硫酸銅溶液對淡水螺進行滅殺[5]。
5.4 加強養(yǎng)殖戶的防范意識
每年派獸醫(yī)技術人員深入養(yǎng)牛、養(yǎng)羊專業(yè)戶,講解牛羊肝片吸蟲病的防疫知識[5]。提倡養(yǎng)殖戶通過自學等方式來提高對肝片吸蟲病的診治水平及防范意識。
6 小結
牛肝片吸蟲病是牛體內一種常見寄生蟲病,主要引起牛消瘦、貧血、異嗜、腹瀉、發(fā)育不良及生產性能下降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阻礙了我國養(yǎng)牛業(yè)的發(fā)展。牛輕度感染時一般不會表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導致養(yǎng)殖戶常常忽略該病的存在及危害性。傳統(tǒng)的檢測技術操作過于繁瑣,造成診治過程不方便,而利用分子檢測技術不僅可克服傳統(tǒng)檢測技術的缺陷,還大大提高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養(yǎng)殖戶對該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徑。此外,本文所采用的診斷和防治方法也可為今后的臨床診療提供技術參考。
參考文獻:
[1] 郝教欣.牛肝片吸蟲病的防治措施[J].畜禽業(yè),2018,29(8):112-113.
[2] 孫 麗,譚 艷.肉牛肝片吸蟲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與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7(11):126.
[3] 魏彩艷.牛肝片吸蟲病的防治[J].養(yǎng)殖與飼料,2019(2):55-56.
[4] 曹仁山,趙克華,羅進昌,等.淺談牛肝片吸蟲的防治措施[J]. 畜禽業(yè),2015(4):73.
[5] 張友亮.一例水牛肝片吸蟲病的診治體會[J].福建畜牧獸醫(yī),2019,41(3):51-52.
[6] 王玉龍.一例牛肝片吸蟲病的診治[J].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2018(6):35.
[7] 馬曉鵬.牛肝片吸蟲病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7(10):109.
[8] 朱義能,唐貴才.牛肝片吸蟲病的防治[J].養(yǎng)殖與飼料,2015(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