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壁
鄭振鐸比錢鍾書年長12歲,根據(jù)鄭振鐸的日記,他們是在抗戰(zhàn)勝利后認識的,或者說交際漸多。當時,倆人都在上海,鄭振鐸在暨南大學任教,并和李健吾籌備出版大型文學月刊《文藝復興》;錢鍾書“在中央圖書館有正式職業(yè),又在暨南大學兼任教授”(楊絳《懷念陳衡哲》)。
第一次見面,是在李拔可家,鄭振鐸在1945年9月14日日記中記載:“至拔可處茶敘,遇鍾書諸人。”李拔可和鄭振鐸是福建老鄉(xiāng),所以經(jīng)常走動。李拔可,即李宣龔,是當時在上海的舊體詩人,也是個實業(yè)家。他很欣賞錢鍾書的才華,是長輩。錢鍾書的《槐聚詩存》有六首詩,是和“拔可丈”酬唱之作。所以,這位老詩人,一手托兩家,對鄭、錢交誼是有促進作用的。
1945年10月6日,鄭振鐸日記載:
午歸,請客:到者有一樵,鍾書,健吾,西禾,辛笛,聯(lián)芝諸人。慰堂、振吾亦為不速之客,后來唐弢、柯靈來。森老來,沈仲章來。談甚暢。——《文藝復興》決可實現(xiàn)出版!
這此聚會的成員,多是即將創(chuàng)刊的《文藝復興》的主要撰稿人。這家雜志由鄭振鐸、李健吾主編,1946年1月推出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錢鍾書的短篇小說《貓》;從第二期,也就是2月開始連載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圍城》,直到次年1月第一期,連載完畢。
所以,鄭振鐸和《文藝復興》對錢鍾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難怪1946年5月,《圍城》出單行本時,錢鍾書在《序》中專門加了一段致謝:“承鄭西諦、李健吾兩先生允許這本書占去《文藝復興》里許多篇幅?!痹圃?。
鄭振鐸1947年的日記,關(guān)于錢鍾書的有15條。我們先把它移錄于下:
一、1月28日:四時半,默存來,談了好久。同行至安定,不遇其主人,即至馬宅晚餐。
二、3月21日:六時許,偕至知味觀,家寶(曹禺)、健吾、傅雷、鍾書諸人為予做壽也。夜冷甚,喝了酒,冒風而歸。(按照舊習,是年是鄭振鐸五十大壽。)
三、3月23日:五時許,偕建功到玄伯宅晚餐。有森老(徐森玉)、君謀、默存諸人。
四、6月9日:傍晚馬平叔、森玉、湯臨石、起潛、默存、玄伯、守和、存訓、蔥玉陸續(xù)來,談甚暢,酒喝得不少。
五、6月27日:赴中美,訪慰堂,遇錢默存。
六、7月19日:七時許,至瑞璜宅,晤冰心,默存夫婦,健吾,大杰等。談甚暢。
七、8月19日:六時許,至晉成。文藝復興請客也。到艾蕪,克家,巴(金),靳(以),宗融,郭(沫若),茅(盾),唐,鍾書夫婦等。談至十時許,散。酒喝得不少。
八、10月22日:應咸來,慰堂來,默存來,起潛來。談久之,圣保來。五時半,出,至各肆一行。六時許,至開明,今日酒會也。持螯飲酒,頗見高興,稍有生趣矣。半醉而歸,已十一時矣。
九、11月5日:至大來午餐,森老(徐森玉)請客也。有默存、起潛(顧廷龍)等。
十、11月13日:晨,金華來,溫知來,默存來,介紹了西服裁縫來。
十一、11月23日:默存偕英人McSleavy來,談甚久。
十二、12月5日:六時許,靳以,默存夫婦,巴金、西禾、嗣群、伯郊、哲民及辛笛相繼來,在此晚餐,談笑甚歡。
十三、12月19日:夜森老來,默存、以中、起潛、健吾、紹虞、濟川諸人,在此晚餐,談笑甚歡。(此日是鄭振鐸生日。)
十四、12月23日:六時,至葉葵初宅晚餐,有慰堂,森老,默存,玄伯諸人在座。九時許,散,談頗暢。
十五、12月31日:六時半,至洪長興,默存夫婦請客也。有馬德良、森老諸人。
鄭振鐸1948年的日記,只有上半年的。但有12條提到錢鍾書。為便于下面的檢討,我們把它排序征引下來:
十六、1月1日:下午,默存送書《書林季刊》十冊來,中有余《黃鳥》篇之英譯。五日許,至會賓樓晚餐,應慰堂約也。在座者有伯祥、默存、起潛、周寬甫、伯郊、辛笛,及南京中圖的人二位,談頗暢。八時半,散。
十七、1月8日:至新雅,中央圖書館宴請從日本來之英國圖書館家Brown及Clapp二君。在座者有默存、震寰及周連寬諸位。默存說話甚多,而有風趣。十時,散。
十八、2月2日:至國際飯店,晤杭文武。在座者為默存、王蕓生及儲安平,談頗暢。
十九、2月12日:十一時半,至李玄伯宅午餐。在座者有森老、慰堂、默存、剛主(謝國楨)及玄伯之弟等。喝了幾杯酒,談甚暢。
二十、2月15日:整理客廳,等候客來。威東夫婦來拜年,即留之晚餐。默存來,靳以來,嗣群來,西禾來,Headley來,蕭乾來,McAleary來,談笑頗歡,酒喝得不少。近十時,客始散。
二十一、3月14日:十一時許,默存來,慰堂來,覺明,傅雷,屈,顧,蘇,玄伯,森老等陸續(xù)來。在此午餐,喝白酒。三時許,散。
二十二、4月27日:午睡。少頃,默存來,談頗久。
二十三、5月13日:至孫(大雨)宅,到者有大杰,默存夫婦及健吾等,談頗暢。九時,散。
二十四、5月24日:六時許,蕭乾來,默存夫婦來,嗣群來,起潛來,玄伯來,王崇武偕李君來,森老來。談論古事及版本,甚歡。十時許,散。
二十五、5月29日:十二時許,至玄伯宅,午餐。有喬大壯,馬慕軒,默存,起潛等。菜甚精而酒不佳。四時許,回。
二十六、6月10日:六時許,予同、伯祥來,默存來。顧起潛來,周連寬來,在此晚餐。談得頗暢快。十時許,散。
日記中多次(第五、八、十四、十六、十九和二十一條)出現(xiàn)的“慰堂”是蔣復璁。他是南京的中央圖書館館長。抗戰(zhàn)勝利后,錢鍾書應聘為該館英文總纂,鄭振鐸是中文總纂。錢鍾書編的《書林季刊》創(chuàng)刊于1946年6月,至1948年9月??▍⒖慈沼浀谑鶙l)。其中有不少錢鍾書寫的英文書評。另外,錢鍾書同時還擔任英國文化委員會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日記第二十條所提到的Headley就是英國文化委員會在上海的負責人。(湯晏《錢鍾書傳》)
汪榮祖說:
自抗戰(zhàn)勝利以來,錢鍾書夫婦所屬的文化圈內(nèi),幾乎都是學者、作家,大多厭惡國民黨的統(tǒng)治,不滿社會經(jīng)濟的現(xiàn)狀。他們有較多往來者如鄭振鐸、傅雷、陳西禾、王辛笛、徐森玉、徐燕謀、劉大杰、顧廷龍、張聯(lián)芝、曹禺、巴金、唐弢、柯靈等人都留在大陸;只有少數(shù)人如蔣復璁等轉(zhuǎn)往臺灣。(《槐聚心史》)
這段話可以說是對鄭振鐸相關(guān)日記的精煉概括;或者說,鄭振鐸日記是對錢鍾書20世紀40年代末在上海的文化生活松散真實的注腳。
當然,這并不能包括錢鍾書在上海的全部重要交際,甚至是和鄭振鐸有關(guān)的。楊絳曾說,錢鍾書參加過一個送別胡適的宴會,同席有鄭振鐸(《懷念陳衡哲》)。錢鍾書自己回憶說:“上海解放前一年,合眾圖書館主人葉景葵先生請胡適博士在家吃飯,弟與鄭西諦先生皆被邀作陪?!保ㄥX鍾書致汪榮祖信1984.7.17)這大概是1948年下半年的事,但鄭振鐸期間的日記沒有存留。我們也弄不清葉景葵和日記第十四條的葉葵初是否同一人。
新中國成立后,錢鍾書夫婦決定重返清華,于是舉家北上,從此,離開了上海的文化圈子。但他并沒有忘記那些崢嶸歲月中的日子和交誼。1974年,在給王辛笛的一首詩中寫道:
雪壓吳淞憶舉杯,卅年存歿兩堪哀。
何時榾柮爐邊坐,共撥寒灰話劫灰。
并自注:
憶初過君家、冬至食日本火鍋、同席中徐森玉、李玄伯、鄭西諦三先生陳麟瑞君皆物故矣。
這次深情款款的聚會,我們在鄭振鐸日記里也查不到。
(作者系文學博士,鄭州師范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