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香 吳奇強 白鴿 薛九麗 郭雪潔 王國超 張亞娟 張鵬
(1,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14000;2,陜西省渭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14000)
雞白痢是雞只感染沙門氏菌所引發(fā)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主要感染2~3 周齡內的雛雞,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雖然青年雞和成年雞感染后死亡率較低,但是對種雞生產性能具有不良影響。病雞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特征,糞便呈灰白色黏稠樣,且致病菌可隨糞便排出體外,通過污染水源、飼料、用具來感染其他健康雞只,而蛋雞可通過種蛋將致病菌垂直傳播給雛雞和孵化器,容易造成大規(guī)模雞白痢疫病,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本文對陜西渭南兩個實施雞白痢凈化技術的種雞場進行全群雞白痢檢測,對雞白痢陽性雞群和陰性雞群死亡淘汰率、平均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健雛率做了記錄和比較,詳細調查結果內容如下。
本試驗雞(180 日齡)均來源于陜西渭南兩個實施雞白痢凈化技術的種雞場。一場試驗蛋雞共6068 羽,2 二場試驗蛋雞共9000 羽。
通過全血平板凝集法對兩個實施雞白痢凈化技術的種雞場的蛋雞進行全群雞白痢檢測,每個種雞場分別挑選出雞白痢陰性組和雞白痢陽性組,雞白痢陽性組實施隔離飼養(yǎng)。調查內容1:在飼養(yǎng)到240 日齡時,在飼料、飲水、管理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觀察蛋雞的發(fā)病情況、死亡情況,并分別記錄240 日齡蛋雞的死亡淘汰率;調查內容2:觀察雞白痢陰性組、雞白痢陽性組的蛋雞在飼料、飲水、管理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的產蛋枚數,統(tǒng)計兩個組的6 個月生產周期內的平均產蛋率;調查內容3:選擇1 個實施雞白痢凈化技術的種雞場(一場),對其雞白痢陽性組同一日齡的兩棟種雞進行一棟凈化、一棟未凈化處理,在飼料、飲水、管理、受精、孵化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觀察,記錄凈化白痢后和未凈化白痢兩個雞群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雛率。
雞白痢抗原采購于北京中科越洋科技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每毫升20 羽,所有試驗抗原均在有效期內使用。檢測方法為全血平板凝集試驗法,即準備好無菌的玻璃平板,滴加雞白痢抗原30ul,然后保定180 日齡試驗雞只,然后通過注射器(12 號針頭)在雞翅下靜脈進行垂直刺下,出血后用自制的金屬環(huán)挑取一環(huán),將其與玻璃板上的抗原進行混合,室溫下放置2min,然后觀察凝集反應結果。陽性結果判定:混勻部分出血肉眼可見的顆粒狀凝集(塊狀凝集)即為雞白痢陽性蛋雞;陰性結果判定:不出現凝集反應的為雞白痢陰性蛋雞。
兩個實施雞白痢凈化技術的種雞場蛋雞的死亡淘汰率、平均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雛率均用Excel 軟件進行匯總和計算。
對兩個實施雞白痢凈化技術的種雞場進行雞白痢抗體檢測,其中一場檢測雞白痢陽性1068 只,陽性率為17.60%,二場檢測雞白痢陽性1460 只,陽性率為16.22%。
調查的一場和二場正處于180 日齡,連續(xù)收集8 個月的蛋雞死亡淘汰率,結果如附表所示。一場的蛋雞8 個月雞白痢陰性組共死亡280 只,死亡淘汰率為5.6%,而陽性組死亡273只,死亡淘汰率為25.6%。二場的蛋雞8 個月雞白痢陰性組共死亡830 只,死亡淘汰率為9.7%,而陽性組死亡446 只,死亡淘汰率為30.5%。由此可見,二場的蛋雞雞白痢陰性群和陽性群的死亡率均高于一場,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和養(yǎng)殖環(huán)境、養(yǎng)殖管理有關。
連續(xù)收集調查一場和二場6 個月產蛋枚數,然后分別計算當月的產蛋率,最后統(tǒng)計各組的平均產蛋率。一場的蛋雞6 個月雞白痢陰性組平均產蛋率為91.7%,陽性組平均產蛋率為77.3%;二場的蛋雞6 個月雞白痢陰性組平均產蛋率為89.7%,陽性組平均產蛋率為53.5%。由此可見,兩個不同種雞場的雞白痢陽性組平均產蛋率均低于陰性組,說明雞白痢對蛋雞產蛋性能具有影響,能降低蛋雞的產蛋性能。
對一場同一日齡兩棟種雞進行凈化和非凈化處理,記錄不同處理間的受精蛋數量、孵化蛋數量和健雛數量,分別計算受精率、孵化率、健雛率。凈化組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雛率均高于未凈化組,分別為95.7%、90.2%和98.5%,表明凈化處理對蛋雞產蛋性能具有積極作用。
附表 雞白痢對不同種雞場蛋雞死亡淘汰率的統(tǒng)計結果
雞白痢是養(yǎng)雞場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細菌性疾病,可通過直接接觸和種蛋進行垂直傳播,不利于養(yǎng)雞業(yè)規(guī)?;图s化發(fā)展。盡管養(yǎng)殖者對雞白痢的防治意識逐步提升,但是我國地區(qū)養(yǎng)雞場雞白痢陽性率仍較高。楊曉輝[1]對關中寶雞、咸陽、武功、楊陵、西安和渭南6 個地區(qū)雞白痢陽性進行檢測,發(fā)現平均陽性率為29%。李照偉等[2]通過雞白痢抗體平板凝集試驗對貴州省部分規(guī)模化雞場開展雞白痢血清學調查,發(fā)現雞白痢平均場群陽性率和個體陽性率分別為83.87%和11.93%,其中商品場的陽性率最高,且育成期飼喂個體陽性率顯著高于產蛋期。本試驗地區(qū)為渭南,兩個雞場的雞白痢陽性率均低于報道的陽性率,表明渭南區(qū)域養(yǎng)雞場已經開始注重防疫雞白痢,并取得一定效果。不同蛋雞品種雞白痢發(fā)病率也不同,李鳳玲和呂宗德[3]調查發(fā)現,草雞品種雞白痢陽性率明顯高于海蘭雞,陽性率高達33.33%。成年雞感染雞白痢后,主要以生殖系統(tǒng)病變?yōu)橹?,且通過種蛋進行垂直傳播,因此容易引發(fā)流行性疫病。本研究發(fā)現不同雞場雞白痢陽性雞群的平均產蛋率均與陰性雞群存在較大差異,平均產蛋率相差14.4%~36.2%。屈鳳琴等[4]研究發(fā)現,雞白痢陽性雞群年產蛋率會比陰性雞群降低8.4%~34.6%,和本研究結果大致相似,但由于雞白痢可通過種蛋進行傳播,一旦防治不當,容易發(fā)生代代相傳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必須實施凈化處理,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發(fā)病率,本研究通過比較凈化和非凈化雞群蛋雞生產指標發(fā)現,凈化操作對雞產蛋性能具有積極作用,這與張桂枝等[5]研究結果一致,均表明雞白痢凈化處理能提高雞群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雛率。因此,雞場要定期對雞群進行血清學檢測,剔除雞白痢陽性雞只,并通過強化管理,預防污染,才能為雞群營造良好健康的生產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