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強 李瑞香 白鴿 王國超 郭雪潔 薛九麗 張亞娟 張鵬
(1,陜西省渭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14000;2,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14000)
自2016 年起,渭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全市家禽養(yǎng)殖大縣開展雞白痢凈化技術的應用推廣,以“種雞場有計劃的檢測,隔離淘汰帶菌雞,采取清除傳染源,消滅種雞場內(nèi)病源和切斷外源傳入為主的綜合凈化措施”等關鍵技術為主,對雞白痢傳播的垂直與水平途徑進行切斷,一方面以淘汰患病雞作為控制雞白痢垂直傳播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加強種雞場的飼養(yǎng)管理,對病死雞進行焚燒掩埋處理,大力推廣“種雞場、孵化場”種群凈化措施,以平板凝集試驗檢測隔離淘汰陽性雞為核心,制定父母代種雞場凈化程序,通過檢測凈化,生物安全防控全面推進該技術示范應用推廣工作。本研究于2018~2021 年對渭南市轄區(qū)A 縣、B 縣、C 縣的部分雞群開展雞自痢流行病學調(diào)查。
1.1.1 調(diào)查地點和內(nèi)容
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本研究在陜西省渭南市轄區(qū)A縣、B 縣、C 縣3 個縣隨機選取9 個種雞場(存欄超過10000羽),對全場不同日齡雞群進行雞白痢抗體水平檢測。在調(diào)查開展的兩年間共進行2 次普檢(全血平板凝集試驗)和1~2 次抽樣檢測(血清平板凝集試驗,抽樣檢測按雞群存欄10%比例隨機采樣)。
1.1.2 檢測試劑
雞白痢雞傷寒多價染色平板凝聚抗原(15ml/300 羽份)從北京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購。
全血平板凝集試驗:在室溫條件下,用滴管吸取50uL 雞白痢雞傷寒多價染色平板凝聚抗原滴加至玻璃板上,然后采取待檢雞只翅下血50uL 垂直滴加至抗原上,然后混勻,2~5min內(nèi)觀察凝集反應,若出現(xiàn)抗原抗體反應則為陽性,若無則為陰性,對不易判斷的樣本需重復試驗,同時設立陰性血清和陽性血清對照。血清平板凝集試驗:采取待檢雞只血液至離心管內(nèi),待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血清后再進行雞白痢雞傷寒多價染色平板凝聚抗原檢測,試劑檢測方法同上。
如表1 所示,A 縣3 個種雞場第一次全血普檢,雞白痢陽性率在10.5%~14.1%之間,1 場、2 場和3 場首次普檢平均陽性率分別為12.10%、11.35%和13.87%。第二次全血普檢和第一次相比,陽性檢出率下降至2.4%~4.9%。從兩次血清抽檢結(jié)果來看,2 場兩次血清抽檢結(jié)果高于1 場和3 場。綜合來看,A縣3 場第二次全血普檢雞白痢陽性率最低。
如表2 所示,B 縣3 個種雞場第一次全血普檢,雞白痢陽性率在7.3%~12.5%之間,4 場、5 場和6 場首次普檢平均陽性率分別為7.7%、12.15%和11.45%。第二次全血普檢和第一次相比,陽性檢出率下降至0.8%~3.3%。從兩次血清抽檢結(jié)果來看,4 場由于第1 次抽檢率極低,所以沒有進行第2 次抽檢,且B 縣5 場和6 場的兩次抽檢結(jié)果也較為理想,B 縣和A 縣相比,種雞場的雞白痢凈化操作和疫病防疫工作開展的要好。
表2 B 縣雞白痢發(fā)病情況
C 縣3 個種雞場第一次全血普檢,雞白痢陽性率在7.6%~16.4%之間,7 場、8 場和9 場首次普檢平均陽性率分別為13.2%、9.65%和14.65%。第二次全血普檢和第一次相比,陽性檢出率下降至2.5%~4.8%。從兩次血清抽檢結(jié)果來看,7 場兩次的抽檢陽性率均低于8 場和9 場。雖然C 縣種雞場對雞白痢采取了強有力的凈化操作,但和B 縣相比仍需要繼續(xù)改進。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雞白痢在渭南市不同區(qū)域均有感染,且不同區(qū)域感染情況也有所差異。感染雞白痢沙門氏菌的途徑有很多,最主要的途徑為種蛋垂直傳播,成年雞感染后會影響產(chǎn)蛋性能,造成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雛率均會不同程度下降,給養(yǎng)雞業(yè)造成較大的危害。分析渭南市雞白痢流行的原因主要有四點。第一,散養(yǎng)戶數(shù)量大,缺乏科學的養(yǎng)殖觀念,不對雞群進行雞白痢陽性檢測,不及時淘汰隱形感染雞只,造成致病菌長期存活和感染健康雞群,使得雞白痢疾病無法完全凈化。第二,雞場引種時缺乏雞白痢檢疫處理,種蛋選擇缺乏規(guī)范性,進而導致雞白痢在全群進行水平或垂直傳播。第三,雞群養(yǎng)殖密度較大,飼養(yǎng)管理不當導致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差,通風不良,沒有按照規(guī)定期限進行及時消毒,容易滋生細菌,這就大大增加了感染雞白痢的幾率。第四,部分雞場發(fā)病時,養(yǎng)殖戶存在濫用抗生素的問題,造成雞群對許多抗生素藥物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再次治療時對藥物敏感性較低,容易發(fā)生治療無效的問題。
第一,種蛋消毒,建立健康雞群。養(yǎng)雞場尤其是種雞場要做好種蛋消毒工作,種蛋孵化前需要用消毒劑對孵化器進行徹底消毒處理,消毒劑可選用季胺類消毒劑,消毒方法可用噴霧操作,種蛋生出后由人工手工擦拭干后再進入孵化器,而對于疑似雞白痢感染的種蛋不能進入孵化器[1]。每次使用完孵化器必須用甲醛熏蒸消毒。引種雞只必須要進行雞白痢檢疫,檢疫結(jié)果為陰性的才能入群。每年春季、秋季分別對雞群進行血清學檢測,建議是全群普檢,若條件不足的雞場可隨機選擇選10%比例的雞只進行抽檢,若陽性率較高,需要進行全群檢測,并淘汰陰性帶菌雞和陽性感染雞只。對于病雞可以進行隔離治療,至少每月進行1 次血清學檢測,若3 次建議均為陽性,可直接淘汰,這樣通過反復的淘汰處理才能實現(xiàn)逐步凈化,為健康雞群建立奠定良好基礎。第二,定期檢測,及時淘汰病雞。由于雞白痢對雛雞的危害性較大,當雞群生長至40d 左右進行全群全血玻片凝集檢測,這種檢疫方法需要每年至少進行2次,第一次檢測完要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將陽性雞進行隔離或淘汰處理,第二次全群檢疫時可在其產(chǎn)后進行,同凈化處理切斷垂直傳播途徑[2]。第三,強化管理,科學預防疫病。做好雞舍、育雛室和運動場等區(qū)域的清潔管理,雞群使用的料槽、飲水器和其他用具需要每天進行清水沖洗,地面雞糞也要及時清理,同時合理安排飼養(yǎng)密度,加強雞舍通風,日糧中添加維生素A 和維生素C 提高雞群免疫力[3]。雛雞出殼后可在飲水中加入0.05~0.1%高錳酸鉀溶液,連續(xù)飼喂2d 可有效降低感染。雞群一定感染后,必須嚴格按照藥品使用說明合理使用,并定期更換抗生素藥品種類,以防耐藥性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