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藝
西安美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5
油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紀以前的歐洲蛋彩畫,后期經(jīng)由尼德蘭畫家Jan Van Eyck改良了其繪畫材料,自此以后油畫藝術進入高速發(fā)展期。近代油畫在古典油畫的基礎上,在材料上進行了革新,除了傳統(tǒng)的植物油料和顏料,還增加了丙烯顏料、油漆等。以享譽世界的《蒙娜麗莎》為代表,在繪畫方式上,油畫還是以追求立體感,表達自己的豐富情感為主,此外該作對色彩和筆觸的應用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1]。研究筆觸和色彩的結合,有助于在前人的藝術成就上領略更深層次的藝術魅力,對于油畫創(chuàng)作有極其深刻的意義。
由于油畫的立體感要求,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要選用合適的筆觸進行繪畫。以畫襯布為例,筆觸需要柔軟輕薄,如此便可將畫面底紋顯現(xiàn)出來,從而表現(xiàn)出襯布柔軟的特性;以畫石頭為例,要選用刮刀,以略帶剛性的筆觸表現(xiàn)石頭堅硬的質感。筆觸的多樣性決定了油畫的創(chuàng)作范圍,無論是對人物還是其他事物,都有對應的筆觸形式來增強表現(xiàn)力[2]。
無論是哪一種油畫作品,都是作者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方式,而不同筆觸的運用正好賦予了作者充分表達自己情感特征的能力。不同的筆觸有不同的情感特征:方形筆觸意在穩(wěn)定,圓形筆觸意在飽滿,厚的筆觸意在厚重,薄的筆觸意在輕柔,刀畫的筆觸顯得堅硬剛強,而畫筆產生的筆觸就顯得柔和。
筆觸是作者在繪畫式在畫紙上產生的痕跡展示,雖然筆觸的產生方式是一致的,但由于人的不同,個人情感寄予不同,因此不同作者的筆觸是不一樣的。在近現(xiàn)代油畫創(chuàng)作中,筆觸更成為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和標志化的油畫元素。另外由于油畫創(chuàng)作和其他藝術作品具有類似的性質,具有主次的分別,在大多數(shù)油畫作品中,筆觸痕跡越重,越是作品的中心主體呈現(xiàn)。
筆觸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個人濃烈創(chuàng)作感情和創(chuàng)作熱情,它有著奔放、柔和、銳利、簡練等不同形式。由于不同畫家身處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欣賞者可以通過畫家筆下的作品來體會畫作對象蘊含的物象美,以《吉普賽女郎》為例,通過哈爾斯對吉普賽女郎衣著上奔放的筆觸,真切感受到吉普賽女郎的善良和朝氣[3]。
色彩作為繪畫藝術中的基本語言,它對作品的形體塑造、呈現(xiàn)效果以及最終價值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人類在對待藝術作品上,一是對形的感受,二是對色彩的感受,三是對情感內涵的感受。人類的情感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色彩來進行寄托,這是一種無國界的藝術橋梁。油畫的色彩主要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自然色彩,另一類是情感色彩。
自然色彩就是繪畫顏料的直觀體現(xiàn),它包含了最基礎的紅黃藍綠四種最基本彩色原色和黑白兩種非彩色顏色。它直觀地對人類的視覺系統(tǒng)進行刺激和反饋。繪畫創(chuàng)作者通過對自然色彩進行豐富的組合和調試,讓畫作得到更具有生命力的展現(xiàn)。高明的畫家都是通過對顏色的把控,來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它不力求完全真實,而是更多追求畫作的色彩運用更貼近人們的審美方式。
情感色彩并不是一種看得見的色彩,是一種存在于人們抽象意識的共鳴。它更多是作者通過顏色的變化規(guī)律,自然色彩的組合運用來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情感。它需要人們去通過時代特點和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深層次的感悟,它更加偏向于心理學范疇。以古社會和各類宗教中的畫作為例,他們創(chuàng)作的圖騰及相關符號,并沒有太復雜的自然色彩運用,但是由于其背后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從而喚起人內心的敬畏等情緒。
縱觀西方美術史,諸如佛羅倫薩畫派和浪漫主義畫派的油畫作品中絲毫不見筆觸的運用,但是毫不影響他們油畫作品在美術界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如果油畫創(chuàng)作的要求是對生活真實客觀的再現(xiàn),那創(chuàng)作者就需要考慮是否在畫作中使用蘊含強烈主觀色彩的筆觸。以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的作品為例,他的油畫作品中為了凸顯女性的柔美,就沒有顯露出筆觸的痕跡[5]。而荷蘭畫家哈爾斯的《吉普賽女郎》中,哈爾斯用明快的色彩和流暢奔放的筆觸,生動讓畫作充滿了生命氣息和樂觀自信的精神。
還是以哈爾斯的《吉普賽女郎》(如圖1)為例,哈爾斯通過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準確地把握住了畫中女郎轉頭一笑的美麗模樣。在色彩的選用上,整幅畫作哈爾斯延續(xù)了自己豪邁的創(chuàng)作風格,采用黑白兩種色塊來凸顯中間色調。對于人物的勾勒,哈爾斯采用飽滿的暖色調進行排列,人物色彩明暗過渡自然,將吉爾賽女郎的豐富生命力和樂觀精神充分展現(xiàn)給了世人。對于筆觸的使用,對于人物的頭發(fā),哈爾斯采用細膩彎曲的筆觸進行勾勒,而在人物的衣物上,哈爾斯奔放的筆觸手法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無論是色彩還是筆觸,都恰到好處,把吉普賽女郎的積極善良的狀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地透過時空進行傳遞。
圖1 哈爾斯《吉爾賽女郎》
圖2 梵高《星月夜》
以梵高的《星月夜》(如圖2)為例,它并沒有直接用黑色來表現(xiàn)夜晚,而是以深藍色為基調來彰顯夜的黑暗,深綠和棕色的柏樹也襯托了夜的來臨。畫中的星星采用了黃色和米白色,這是黑暗中的一點光明。對于天空,梵高采用的是曲線筆觸,短促濃厚的冷色調筆觸,構成了彎曲的線條,漩渦似的天空體現(xiàn)出流轉的靈動;畫中的小鎮(zhèn)卻采用了水平線筆觸,彰顯出一副平和穩(wěn)定的景象;不同筆觸的使用,再搭配顏色的對比,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通過《星月夜》,可以看到無論是筆觸的對比,還是顏色的反差,都對畫作整體增強起到了重要作用。
油畫一般是在紙或木板等物體的表面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二維平面的局限性,創(chuàng)作者想要把人物或者風景的立體感得到充分體現(xiàn),既要用色彩和筆觸來進行增強。對于寫實類油畫而言,層次感和立體感是必不可少的。在針對不同的面時,要選用不同的筆觸來進行創(chuàng)作,不同的筆觸搭配不同的顏色,這樣就會具有層次感。在塑造物體的時候,要注意亮部和暗部的變化,選用不同的筆觸和色彩進行繪畫,讓物體具有真實的立體感。
古典油畫起源于歐洲,最早與宗教活動息息相關,對于色彩和筆觸的技巧和使用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以達·芬奇的作品《巖間圣母》為代表,古典油畫尤其注重明暗關系。直到17世紀以后,隨著世界各國對油畫的深入研究,從油畫的色彩、筆觸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論述和探索。自此以后,油畫進入飛速發(fā)展時期。現(xiàn)代油畫,越來越注重情感的表達,色彩方面有了更貼近自然的選擇,而在具體創(chuàng)作時,也加入了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筆觸。在現(xiàn)代油畫中,筆觸和色彩成為油畫藝術中重要的影響因素。
色彩和筆觸作為油畫創(chuàng)作的兩個重要因素,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要確保畫作蘊含個人情感的基礎上保持色彩和筆觸的統(tǒng)一性,讓油畫能夠擁有自己的靈魂。而對于鑒賞者而言,對油畫的色彩和筆觸進行了解,是欣賞油畫的基本要求。畫作的色彩冷暖是時代的背景,而狂放或飄逸的筆觸是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無聲吶喊。油畫的一次次進步,離不開創(chuàng)作者和鑒賞者兩者意識上的和諧統(tǒng)一,畫作的整體美是畫家技巧的體現(xiàn),而畫作的細節(jié)美,則是藝術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