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惫绞侨祟惿鐣拿靼l(fā)展的基本度量,對弱者的關懷,是達到社會公平的必要舉措。隨著疫情防控的推進,健康碼應運而生,但由此也產生了不少有失公平的問題。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不僅需要速度,更需要溫度。
發(fā)展速度從來不是衡量國家實力的唯一標準。在這片疫情肆虐過后的土地上,健康碼成為了人們的通行證,它是社會運作的潤滑劑,是人民的定心丸。正如某單位要求“沒有健康碼的,不得參加公開招聘活動”,在人群聚集的場所,出示健康碼成了必要而尋常的舉措。這為全面復工復產提供了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保障,也讓我國實現了全球經濟正增長,正是“魚和熊掌兼得”的創(chuàng)新之舉。但當江蘇無錫火車站的指示牌被網絡刷屏,那是為使用老人機、手機沒電等旅客開設的“無健康碼通道”,我突然意識到,現實生活中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便利,卻是一些人的障礙。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不僅需要速度,更需要溫度。
當健康碼不僅帶來便利,也可能成為隔膜時,我們要看到人為障礙觸及的本源,是發(fā)展差異的存在。身處經濟相對發(fā)達地區(qū)的我們,無法體會弱勢群體生活的艱苦,更讓我們無法想象的,是農民工辦理業(yè)務時被告知只能用微信支付的無奈,是九旬老人被家人抬著做人臉識別的寒心,是滿心歡喜來見家人卻因為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而被司機拒載的無助。如果一個社會只顧埋頭趕路,而不顧及那些落在后方的地區(qū)或群體,社會公平的那桿秤就會向強者傾斜,社會的發(fā)展也會陷入“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惡性循環(huán)。但這個社會,更需要溫情的曙光。
一個健康的社會就是一片有溫度的天地。為了不讓數字化成為弱勢群體面前的一道鴻溝,各地區(qū)紛紛行動起來:無錫火車站式的“便利通道”越來越多;北京等地的“健康寶”小程序也添加了“老幼健康碼查詢”功能一體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相關通知,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唯一的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這正體現了文明社會對公平的不懈追求。
文明進步的社會,追求速度,更添溫度。讓我們習以為常的健康碼,不再成為他們眼中的一道電子圍欄,讓人文關懷溫暖冰冷的科技,讓這片熱土“無碼”勝“有碼”。普惠的陽光定能把他們一一照亮,給社會生活繪就人性化的底色。
評點:文章圍繞著“社會公平”這一出發(fā)點展開議論,進而闡釋中心論點,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不僅需要速度,更需要溫度。運用名言論證、排比用例、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手法,從“是什么”“為什么”到“怎么辦”,層層遞進,讓文章內容更豐富,論證更有力,從而展現了考生的思辨思維能力與個性化見解。
(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