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榛
鷹,在人的印象之中,一直都是雄姿英發(fā)、搏擊長空的空中霸主。自古以來,便引領著人們的壯志豪情。
無論是在高空的鷹,在低谷的鷹,年老的鷹,年少的鷹,它們的眼中總有一片晴空。那是鷹的夢想,是它的向往,它的信仰。一個人,若心有高遠志向,他的人生也必不會陷落于迷茫之中,志向將如燈塔,指引他前行的方向。梁曉聲70歲仍不愿停筆,問之則曰,想要達到大仲馬的境界,想要自己讀或請別人讀自己的文章時,都能情不自禁地嘆一句:“寫得真好呀!”而正因梁先生自認為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大仲馬的背影成了他寫作的動力。正如向日葵直面太陽,才能熬過漫漫長夜,亦如鷹的靈魂永系晴空,才能飛越青云。
但也應知道,鷹不可能每一刻都翱翔于青云之上,它仍不免有低谷飛行的時候。人生自然也如此。但鷹從沒有憂惱過,因為它堅信自己終有一刻會抵達屬于自己的高空。正如近來爆紅的理念——Time Zone“時間區(qū)”,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不用忌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qū)。而你,也有你自己的時區(qū)。時間不僅用來追趕,也用來醞釀和發(fā)酵。何必為了他人而打亂自己本有的節(jié)奏?我心已寄九穹,又何苦春秋日常?
有人會說,做只麥間的燕雀,翱翔于田間狹小卻溫馨的空間,亦是自足而快樂的。確實,懂得滿足,享受寧靜,也是令人想往的處世態(tài)度。但要知道,無論寧靜與否,都不應失去心中那一片高遠的晴空。周國平先生曾說:“是湖的深邃才使湖面平靜如鏡?!必S富是寧靜的前提,而豐富正是來自于對于高空的向往與追逐,沒有拼搏過的人生很難有可憑以淡泊的資本。在沉淀了足夠經(jīng)驗,經(jīng)歷過足夠世事后的寧靜,才是有價值的寧靜。
無論你的處世方略如何,沒有拼搏的意愿,就會永遠被縛在地面上;無論你是年少熱血,還是年老成熟,是想要一飛沖天,還是安靜處世,都不該活得沒有方向。
每只鷹的眼中都有一片萬里晴空!人生也應如此,心存高遠,不爭春秋。
(編輯:關曉星)
評點:尹華
文章最大的亮點是以意象“鷹”貫穿始終,將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形象又深入人心?!苞棥庇酗w向高空的信仰,但不因暫時處于低處而痛苦,自然引出觀點;以“時間區(qū)”的概念,提出每個人都有生活的節(jié)奏——我心已寄九穹,何苦春秋日常?再通過讓步說理,強調豐富才能享受寧靜與淡泊,任何人都不該失去自己生活的方向。最后以“每只鷹的眼中都應存放一片萬里晴空”作結,重申了高遠之于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