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材料一:2001年春節(jié)過后的第二天,湖南長沙馬坡嶺籠罩在薄霧之中,空中不時飄下雨點。袁隆平瞇起雙眼,出神地打量著這幾百畝試驗田,然后跨過水渠,邁步走進田間。他蹲下身子翻看著土壤。
我跟隨在他身后不禁產生了瞬間的錯覺:這難道就是幾天后就要赴京,領取由國家領導人親自簽署、頒發(fā)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學家嗎?他看上去更像一個地道的湖南農民,這使我想起了農民送給他的“泥腿子專家”“泥腿子院士”的稱謂……(摘編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科技日報》2001年2月22日)
材料二: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
運載專機緩緩穿過水門,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禮遇。5位90歲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見證了今天的儀式?!爱悋l(xiāng)七十載,如今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p>
早早等候的市民肅立行注目禮,有人默默拭淚。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說:“照片上沒有我的父親,他沒看到這張照片就犧牲了?!币晃皇忻裆钋榈卣f:“先烈們用生命換來今天的和平,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奮發(fā)圖強!”
自2014年以來,累計已有716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摘編自《英雄歸故里 浩氣存天地》,《人民日報》2020年9月28日)
閱讀新聞是青年了解歷史、關注社會、擴大胸襟的一種途徑。以上兩則新聞內涵豐富,請據(jù)此寫一篇評論文章,向校報“走在大道上”欄目投稿。
寫作指導
材料由兩則新聞報道組成。兩則新聞報道的共同點是,袁隆平和志愿軍烈士都是英雄,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jù)題目要求,情境設置為向校報“走在大道上”欄目投稿,這就要求考生在寫作中把英雄和“大道”聯(lián)系起來,圍繞學習英雄,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核心來展開,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結合自身實際,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下,發(fā)揮自我價值。
角度一:大道始于足下,英雄精神引路。從“大道”與“英雄精神”之間的關系角度出發(fā),英雄精神于大道而言,重在指引方向的作用,有英雄精神引路,就不怕前路荊棘叢生。
角度二:勇于擔使命,走在大道上。從“使命”與“大道”之間的關系角度出發(fā),只有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才能更好地走在時代的大道上,發(fā)揮屬于自己的價值。
角度三:英雄生于平凡,大道攜手同行。從“英雄”與“我們”之間的關系角度出發(fā),人不是一出生就注定成為英雄的,大部分英雄都是生于平凡。只要你我攜手同行于時代的大道上,你我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共創(chuàng)時代輝煌。
推薦素材
中國衛(wèi)星之父孫家棟
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這一工程難度更大,孫家棟心里比誰都清楚這份擔子的重量:千鈞之責,讓我來扛。75歲的他出山,擔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很多人不理解,孫家棟為什么要冒這個險,如果失敗了,那么他一生輝煌都將毀于一旦!孫家棟回答:“國家需要,我就去做?!?007年,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wèi)星,嫦娥1號發(fā)射成功。2018年,90歲的孫家棟將風云二號系列最后一顆衛(wèi)星送上太空。29歲造導彈,38歲放衛(wèi)星,75歲探月,81歲布局北斗。這位功勛卓著的老人,為中國航天燃盡了一生。
寧肯高原埋忠骨,絕不丟失一寸土
喀喇昆侖高原,常年冰雪覆蓋、高寒缺氧。就是在這樣的生命禁區(qū),一茬茬年輕的官兵戰(zhàn)斗在衛(wèi)國戍邊一線,守衛(wèi)著祖國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安寧。2020年4月開始,有關外軍違反兩國協(xié)議協(xié)定,抵邊越線搭建便橋、修建道路,頻繁在邊境越線爭控,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xiàn)狀,導致邊境局勢陡然升溫。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fā)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zhàn)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zhàn)士肖思遠,突圍后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zhàn)友,戰(zhàn)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戰(zhàn)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zhàn)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因在邊境沖突中誓死捍衛(wèi)國土,中央軍委為5名官兵授予榮譽稱號,記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