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電一 孫展
近日,塞爾維亞國家旅游局和黑山國家旅游局聯(lián)合在中國市場推廣“慢探險之旅”,聚焦推廣6條新線路,期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旅行者能夠探訪塞爾維亞和黑山,突破過去傳統(tǒng)線路,深入感受歐洲野性靈魂的魅力,讓自然和真誠的體驗,豐富旅游行程。
我在2019年曾經(jīng)也有幸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踏上了這片向往很久,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往事如昨,沉重又清晰
當我決定去塞爾維亞時,件件往事頓時涌上心頭。怎能忘記,20年前的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78天里野蠻地轟炸了南聯(lián)盟,造成大量無辜平民的傷亡。5月7日,北約悍然轟炸我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致使新華社記者邵云環(huán)和《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犧牲,數(shù)十人受傷,大使館館舍被毀。消息傳來,舉國激憤。我接受了銀川媒體的采訪,懷著滿腔的悲憤聲討北約的暴行。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我又以許杏虎、朱穎同事的身份發(fā)言。我的發(fā)言稿《許杏虎,你永遠活在我的心中》也被當?shù)孛襟w刊發(fā)。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收看相關(guān)新聞,也一直被悲傷和憤怒的情緒籠罩著。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新聞中,我看到,報社許多熟悉的同事紛紛報名,要求上前線,續(xù)寫許杏虎、朱穎沒有寫完的《戰(zhàn)地日記》。在含淚看完中央電視臺的相關(guān)報道之后,我寫了《接過烈士手中的筆》(載1999年5月18日《新聞出版報》)和《中國記者嚇不倒!》(載1999年5月27日《中華新聞報》)兩篇文章,贊頌了這種不屈不撓、勇于獻身的精神。雖然發(fā)表了這些文字,但我對許杏虎、朱穎的思念還是難以忘懷。第二年春天,光明日報社在南京召開全國駐地記者會議,時任總編輯王晨帶領(lǐng)全體人員專程到丹陽市河陽鎮(zhèn)瞻仰了許杏虎故居,看望了許杏虎的親人,向剛剛落成的烈士陵園獻了花。隨后,我寫了長篇特寫《許杏虎故居前的哀思》(載2000年4月21日《中華新聞報》頭版),記述了當時的場景,抒發(fā)了哀思之情。
有人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許多往事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遺忘。但是,這個說法并不是絕對的。作為整個事件的見證者,以往的一幕幕,已經(jīng)牢牢地刻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緬懷英烈,魂夢還相寄
對像他們這樣為祖國犧牲的人,祖國和人民更是不會忘記!2016年6月17日,幾乎所有中國人都通過中央電視臺看到了:當天下午,應邀訪問塞爾維亞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到達貝爾格萊德,參加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在塞爾維亞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陪同下前往中國駐南聯(lián)盟被炸大使館舊址,憑吊在大使館被炸中犧牲的邵云環(huán)、許杏虎、朱穎3位烈士。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大段新聞中,我看到了遺址前黑色紀念碑上鐫刻的“緬懷烈士? 珍愛和平”幾個大字,看到了習近平等中央領(lǐng)導同志滿懷深情地肅立、默哀、獻花,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淚,在內(nèi)心里對兩位犧牲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同事說:“杏虎、朱穎,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看你們來了!雖然你們離開很多年了,但祖國和人民從來沒有忘記你們!”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以如此隆重的儀式來紀念他們,我感到無比欣慰,眼淚不知不覺地就流出來了。
不要說我多愁善感吧,淚水也不是輕易就會流出來的!因為那段感情經(jīng)歷一直積壓在我心中,從沒有化解。
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心中萌發(fā)了一個念頭:如有機會,我也要去,到現(xiàn)場去憑吊他們。我在心中默默地說:“許杏虎、朱穎:你們是我血肉相連的親人,是我為之驕傲的同事!一提到塞爾維亞和貝爾格萊德,我就會想到你們;一決定要去塞爾維亞,我就決定要去看望你們,看看你們犧牲的地方,憑吊你們的英靈。因為我是你們的老同事,曾同在一個報社工作,曾一起盡力為這張報紙增光添彩,我與你們有一種特別的感情,也曾為你們不止一次流下淚水。我就要去看望你們了!”行程一定,我內(nèi)心就充滿期待了。
歲月如歌,舊貌換新顏
犧牲在那片土地上的3位中國烈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加深了兩國的友誼,塞爾維亞人民衷心感謝中國人民在關(guān)鍵時刻的寶貴支持,也同樣把3位中國烈士當作他們的英雄,兩國也由此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誼。2009年5月7日,貝爾格萊德市政府決定保留中國原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殘存的建筑,并在使館舊址前豎立了紀念碑,以此緬懷在北約轟炸中犧牲的中國烈士,感謝中國在塞爾維亞最困難時期給予的寶貴支持。在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訪問塞爾維亞期間,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又決定將中國原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所在街道命名為孔子大街,將大街附近的廣場命名為“中塞友誼廣場”。我國則在使館舊址上興建了中國文化中心,中心的地址就是“孔子大街一號”。
從2017年1月1日起,雙方更是互免簽證。塞爾維亞成為歐洲第一個與我國實現(xiàn)免簽的國家。很快,便有大批中國游客涌入塞爾維亞,僅2019年前7個月就有7萬中國游客到訪。隨著中國游客的增多,我國于2019年9月18日專門向塞爾維亞派出了巡警,與當?shù)鼐煲坏郎辖盅策墸员愀玫乇Wo中國游客的權(quán)益。
因此,我也有幸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踏上了這片向往很久,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盡管想去的地方很多,但我堅持要先去看看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的舊址。到塞爾維亞的第二天,我們一路詢問,很順利地找到了正在興建中的中國文化中心,因為當?shù)厝硕贾肋@個地方,對命名不久的“孔子大街”也不陌生。
孔子大街上的中國文化中心主體框架已經(jīng)落成,立于文化中心樓前的孔子塑像也已完工。孔子塑像左側(cè)有一塊黑色石碑,石碑的后面是一面鮮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石碑上分別用塞爾維亞文和中文刻著幾行金色的文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此緬懷罹難烈士。”后面的一塊板材上還有“鋼鐵友誼”幾個繁體漢字。原來,石碑后面就是中國原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的舊址。現(xiàn)在,舊址已經(jīng)拆除,代之而建的是中國文化中心。
在烈士灑過鮮血的地方,中國文化中心大樓拔地而起,極具象征意義,也預示著烈士的精神已經(jīng)升華,中國文化將在這里扎根,兩國的文化將有更多的交流。
我本來是準備到此獻花的,因為沒有買到鮮花,只好遺憾地空手前往。到了跟前一看,石碑前面的石臺上已擺上了花籃和花束,這也讓我感到欣慰,彌補了心中的缺憾。這些花朵,有些已經(jīng)枯萎,顯然是較早擺放的,有些很鮮艷,則是剛剛擺放的。我看了看花籃飄帶上的文字,發(fā)現(xiàn)有的就是當天獻上的。就在我仔細觀看的時候,又有幾撥中國游客一路尋找而來,對3位烈士表達緬懷之情。在交談中,我了解到,他們對那段歷史都有了解,對3位烈士也都滿懷敬仰、欽佩、緬懷之情。當他們得知我就是其中兩位烈士的同事時,紛紛表示:祖國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你作為他們的同事前來憑吊,更具有特別的意義!
經(jīng)過那一場戰(zhàn)爭,塞爾維亞人民更加喜愛和平?,F(xiàn)在的塞爾維亞,無論是首都貝爾格萊德,還是其他城市,到處都充滿著和平的陽光,已徹底擺脫了戰(zhàn)爭的陰影。只有一些博物館的展品和一些建筑物上的彈孔,在提醒人們,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殘酷的戰(zhàn)爭,告誡人們再不要讓那樣的悲劇重演。
在塞爾維亞,我感受到了塞爾維亞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也看到了兩國交流合作的深厚基礎(chǔ)和美好前景。貝爾格萊德的不少街道都有中文標識,中文已成為除英語、俄語和當?shù)卣Z言之外的第四種標識,排序也不在最后。不少塞爾維亞人可以用簡單的漢語同中國游客打招呼,對中國游客的要求,也能給予應有的幫助。在一個車站,一位警察聽說我們來自中國,需要出租車外出,便熱情地為我們聯(lián)系,讓我們避免乘坐“黑車”,不花冤枉錢。
誰能說中國游客在塞爾維亞所得到的各種禮遇,與兩國的親密關(guān)系、友好合作,與3位犧牲的中國烈士無關(guān)呢?
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每一位為國捐軀的烈士。自1999年3位烈士犧牲后,每年的5月7日,在中國大使館舊址都舉行悼念活動。光明日報社的同事也會到北京八寶山許杏虎、朱穎的墓前悼念,更多不能到現(xiàn)場悼念的人,則會在心中默默地悼念。
我相信,隨著兩國交往的加深,隨著中國游客的增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遺址憑吊3位烈士,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銘記那段歷史,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更加自覺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
(作者莊電一系光明日報社寧夏記者站原站長、高級記者)